2022年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6篇

第1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1、问号(?)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像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销费者???

二、问号也有标号用法,即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

例2:钟嵘(?—518)

2、叹号( ! )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
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二、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1:这点困难就把我们吓倒了吗?!

例2:他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3、顿号(、)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例1:飞机在 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二、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1:“日”“月”构成“明”字。

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例4: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4、引号(“ ”和‘’) “基本用法”增加了一条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有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5、括号(()〔〕【】 ﹝﹞)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

一、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一)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例1: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717人。

例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二)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例3:信封上写着:“阿夷(姨),你好!”

例4: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三)标示序次语

例5: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
(2)结构;
(3)意义。

例6: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
(二)心理;
(三)伦理。

(四)标示引语的出处。

例7: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
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五)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例8:“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二、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可用方括号或内角括号

例1:[英]赫胥黎《进货论与理学》

例2:〔唐〕杜甫著

三、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四、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例:国发〔2011〕3号文件

五、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例1::〔奇观〕奇伟的景象。

例2:【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6、连接号( — )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波纹线“~”三种,并对三者的功能做了归并与划分

一、标示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编号;
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
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分合等均用短横线(占半个字的位置)。

例1:3-戊酮为无色液体

例2:参见下页表2-8、表2-9

例3:安宁里东路23号院3-2-11室

例4:联系电话:010-********

例5:2011-02-15

例6:吐鲁番-哈密盆地

例7:WZ-10武装直升机

例8:shuōshuō-xiàoxiào(说说笑笑)

例9:盎格鲁-撒克逊人

例10:让-雅克•卢梭(“让-雅克”为双名)

例11: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为复姓)

二、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有时也可用波纹线(占一个字的位置)

(一)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例1:沈括(1031—1095),宋朝人。

例2:2011年2月3日—10日

例3:北京—上海特别快车

(二)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

例4:25~30g

例5:第五~八课

7、书名号(《》 < > )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

一、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1:《红楼梦》(书名)

例2:《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例3:《论雷锋塔的倒掉》(篇名)

例4:《每周关注》(刊物名)

例5:《人民日报》(报纸名)

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二、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称及简称。

例1:《渔光曲》(电影名)

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

例3:《勿忘我》(歌曲名)

例4:《沁园春•雪》(诗词名)

例5:《东方欲晓》(雕塑名)

例6:《光与电影》(电视节目名)

例7:《社会广角镜》(栏目名)

例8:《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例9:《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例10: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

三、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例:科技人员研制《电脑卫视》杀毒软件。

四、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1.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2.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

3.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人颁发《敬老证》。(×)

4.本校共获得《最佳印象》《自我审美》《卡拉ok》等六个奖杯。(×)

5.《闪光》牌电池经久耐用。(×)

6.《文史杂志社》编辑力量比较雄厚。(×)

7.北京将召开《全国食用天然色素应用研讨会》。(×)

8.本报将于今年暑假举行《墨宝杯》书法大赛。(×)

8、分隔号(/ )《新用法》增加了“分隔号”,又称“正斜线号”

定义:标号的一种,标示提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

形式:分隔号的形式是“/”。

基本用法:

一、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以用逗号和分号)。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

四、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例1:T13/14特别快车

例2: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五、分隔层级或类别。

例: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级市)、自治州/县(县级市、区)/乡(镇)。 

第2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投稿邮箱整理——人民日报各个版面投稿邮箱

(2010-11-27 10:07:15)

转载

《人民日报》各版面投稿邮箱 

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您时间充裕,大可自己投,慢慢等待。如果您希望缩短审核时间,有专家指导修改协助您文章尽快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经济日报》(理论版)刊出,可联系QQ1046447852

人民日报 rmrb@peopledaily.com.cn

国内要闻rmrb2b@peopledaily.com.cn

要闻    rmrb4b@peopledaily.com.cn rmrb4b@sina.com

人民论坛plun@peopledaily.com.cn

视点新闻rmrb5b@126.com

国际 gjbyb@peopledaily.com.cn

国际周刊gjzk@peopledaily.com.cn

国际副刊gjbfkz@peopledaily.com.cn

理论    lilunbu@peopledaily.com.cn

时代热评   zhbm@people.com.cn

体育    rmrbty@sina.com.cn,rmrbty@peopledaily.com.cn

民主与法制-述评与论苑 fz1@peopledaily.com.cn

立法与执法fz2@peopledaily.com.cn

法律与生活fz3@peopledaily.com.cn

热点与对话fz4@peopledaily.com.cn

法制视窗(图片)fzsc@peopledaily.com.cn

党的建设周刊dj@peopledaily.com.cn  

议政与建言yzyjy@peopledaily.com.cn

经济周刊-首页 jjzk@mail.peopledaily.com.cn

财经纵横 cmzjjb@sina.com      

企业经纬 jjbgyz@sina.com

汽车世界 qcsj@peopledaily.com.cn

新农村周刊sntdjjb@peopledaily.com.cn

科教周刊-教育时代 jy@peopledaily.com.cn

科技视野rmrbkj@peopledaily.com.cn

健康时空jk@peopledaily.com.cn      

人与自然whr@peopledaily.com.cn    

摄影   rmrbsyb@vip.sina.com            

文艺   wyb@peopledaily.com.cn          

读者来信caibian3@peopledaily.com.cn

社会观察caibian3@peopledaily.com.cn   

今日谈    jrt@peopledaily.com.cn

华南时评 pdeye@peopledaily.com.cn  

人民论坛 plun@peopledaily.com.cn

言论广角 rmlt@people.com.cn

附:

2010-2011年CSSCI核心期刊联合征稿消息/投稿指南邮箱

审核时间没特别指出的一般是:一个月内

◇《光明日报》(理论版),每周2出版 ,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人民日报》(理论版),周1-5出版,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经济日报》(理论版),每周1出版 ,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大学学报》《**大学学报》《**师范大学学报》CSSCI 6000字以上每篇

◇《飞天》3500字符/两版文学/文艺/艺术类文章 

◇《时代文学》 4500字符/篇文学/文艺艺术类文章

◇《作家》4800字符/篇文学/文艺/艺术类文章

◇《长城》4800字符/篇文学/文艺/艺术类文章

◇《电影文学》4800字符/篇文学等文章

◇《青年文学》4400字符/篇文学/文艺/艺术/部分教育类文章

◇《人民论坛》4000字符/篇政治/法学/经济/经融类文章

◇《开发研究》 8000字符/篇四版经济相关文章 

◇《特区经济》4500字符/篇

◇《中国经贸导刊》4000字符/篇

◇《中国商贸》5000字符/篇
◇《商业时代》5000字符/两版  不需要英文摘要 

◇《特区经济》4500字符/篇
◇《经济导刊》3000-3500字符内/篇

◇《江西社会科学》8000字符/篇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甘肃社会科学》8000字符/篇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社会科学家》8000字符/篇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统计与决策》10000字符内/篇文章必须有模型分析可加急安排
◇《求索》7200字/篇现安排 5-6月注:此刊无用稿单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经济问题》8000字符/篇   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郑州大学学报》8000字符/篇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
◇《兰州学刊》6100字符/篇

◇《江汉论坛》10000字符/篇 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

◇《求是》,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

◇《湘江论坛》,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债券》,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经融研究》,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远程教育》,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记者》,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新闻战线》,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流通经济》,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行政管理》,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党建研究》,字数不限/篇,第一作者最好是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社会科学研究》6000字符以上/篇 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副高职称及以上,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期刊后给余款

◇《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经融时报》(理论版),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中国青年报》(理论版),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科技日报》,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后给余款

◇《管理世界》,管理类权威核心,作者最好是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或是某课题组的成员,可签定正式协议少量定金,等安排好出版拿到书后给余款

。。。。。。不断增加中。。。。

更多期刊请直接关注BLOG:>

第3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王金山)

作风建设须常态化制度化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强化执纪监督,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改进作风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正风肃纪的铁扫帚决不能停,关住权力的铁笼子必须时时加固。我们要不断总结汲取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把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新的认识、积累了新的经验。”我们要不断总结好、运用好这些经验和做法,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作风建设的力度要长期保持、成效要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整治“四风”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地方改起,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扫除,没玩虚功,没走过场,成效明显,群众满意。但“一口吃成个胖子不现实”,改进作风也非一日之功。有的陈规陋习尚未根除、致病根源潜藏更深,“四风”问题反弹反复、变异传染的风险依然存在,广大群众仍然担忧改进作风流于形式、成为“一阵风”。我们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克服速胜思想,做好长期准备,紧紧扭住作风顽瘴痼疾,立破并举、扶正祛邪。

  作风建设必须始终与党的建设同向推进、同步深化、同频共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长流水、不断线。实践证明,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把抓作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引领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改进作风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风清气正好扬帆。”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面对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也是长期的。只有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为作风建设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这要求我们围绕作风养成的全链条来完善制度体系,使改进作风有评价标准、有行为准则、有环境氛围,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真正确立起来。

  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抓作风必先抓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促使党员干部不断补充精神之“钙”,增强改进作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完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等各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理解认识,认清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克服私心杂念,消除官僚习气。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促进发展的本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实践证明,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强的党内生活是清除作风之垢的一剂“良药”;
要把严格党内生活作为作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党员干部在组织约束中锤炼作风、百炼成钢。健全民主集中制,把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原则具体化、程序化,明确议事、决策和用权规则,使领导干部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要求履职尽责。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总结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经验,形成一套开展积极健康思想斗争的长效机制。健全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研究改进“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等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效。

  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及时到位的监督是改进作风的有力保证,要把完善监督制度摆在重要位置,突出权力运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格约束、筑牢防线。加强纪律监督,把作风建设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强调改进作风的要求,在廉政风险防控和规范权力行使中体现改进作风的需要,在违规违纪案件查处中彰显改进作风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坚持从小事抓起、从身边事抓起,完善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持续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的天价”等不正之风。加强多样化监督,积极构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统一的立体式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制度化的监督合力。

  健全群众评议制度。作风状况好不好,作风改得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改进作风常态化,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要更多地使群众知情、让群众参与、由群众评价。建立从群众意见中发现作风问题的制度,全面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使听取群众对作风建设意见、群众监督评议党风等做法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建立向群众公开作风建设状况的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作风建设情况,让群众看到他们关心的以及与其利益相关的问题是怎么改的、改到了什么程度。坚持开门抓整改的做法,及时让群众了解整改的内容、措施和时限,群众满意的方案和措施才能通过,群众一时不满意的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约束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出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根本上还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约束力。

  增强制度系统性。作风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观全局、谋长远,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宏观上,着力解决制度体系的“盲点”,聚焦作风建设薄弱环节,立明规矩,用制度规范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群体,形成完备的作风制度体系。在微观上,着力解决制度要素的“缺项”,盯住内部构成不完善的制度用力,加强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衔接、工作机制与责任机制配套、实体性规范与保障性规范结合,不断提升制度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

  增强制度针对性。面对作风问题多样性,制度建设的主题要突出、指向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坚持点面结合,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出台制度,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坚持标本兼治,见物见人见思想,既针对具体表现的作风问题进行治理,又针对深层次的党员干部个人修养问题拿出对策。坚持破立并举,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规定,就继续坚持、抓好落实;
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就抓紧修订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增强制度可操作性。一项制度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本身就是便于理解和遵守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有的制度失之于宽、界限不明,程序繁琐、难以落实。作风制度建设目的是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言行,要按照简便实用、科学严谨的思路,做好细化量化实化工作,使笼统规定变细致、原则表述变具体、模糊标准变明确,把制度的笼子扎得紧一些、密一些、牢一些,强化制度的可行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增强制度权威性。制度是红线,谁越红线谁就要承担责任。强化“制度落实要责任落实”意识,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使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职责,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制度约束是刚性约束”意识,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苗头性问题高度警惕,及时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
对违反制度、损害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行为及当事人,坚决追究责任。强化“制度执行没有例外”意识,不管对领导机关还是基层单位,不管对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落实制度的标准不能松、不能降,切实维护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第4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

1.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1.1句末点号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1.2句内点号

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表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引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1.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1.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1.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示例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1.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1.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1.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目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目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目一起标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

示例2:“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示例3: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1.7 “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

示例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示例2:“中国哲学典籍文库”

示例3:“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

2.连接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

2.1 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短横线。

2.1.1 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

示例1:3-戊酮为无色液体,对眼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示例2:表2-8、表2-9。

2.1.2 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示例:2011-02-15

2.1.3 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

示例:吐鲁番-哈密盆地

2.1.4 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

示例:WZ-10直升机具有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2.1.5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

示例1:shuōshuō-xiàoxiào(说说笑笑)

示例2:盎格鲁-撒克逊人

示例3:让-雅克·卢梭(“让-雅克”为双名)

示例4: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为复姓)

2.2 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可用浪纹线。

2.2.1 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示例1:沈括(1031―1095),宋朝人。

示例2:2011年2月3日―10日

示例3: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2.2.2 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

示例1:25~30g

示例2:第五~八课

2.2.3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

示例1:5公斤~100公斤(正确)

示例2:5~100公斤(正确)

3.书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形式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

3.1 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示例1:《红楼梦》(书名)

示例2:《史记·项羽本记》(卷名)

示例3:《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

示例4:《每周关注》(刊物名)

示例5:《人民日报》(报纸名)

示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3.2 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示例1:《渔光曲》(电影名)

示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

示例3:《勿忘我》(歌曲名)

示例4:《沁园春·雪》(诗词名)

示例5:《东方欲晓》(雕塑名)

示例6:《光与影》(电视节目名)

示例7:《社会广角镜》(栏目名)

示例8:《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示例9:《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3.3 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示例: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3.4 标示作品名的简称。

示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3.5 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3.6 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示例1: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示例2: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

示例3: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年人颁发《敬老证》。

示例4:本校共获得《最佳印象》《自我审美》《卡拉OK》等六个奖杯。

示例5:《闪光》牌电池经久耐用。

示例6:《文史杂志社》编辑力量比较雄厚。

示例7:本市将召开《全国食用天然色素应用研讨会》。

示例8:本报将于今年暑假举行《墨宝杯》书法大赛。

3.7有的名称应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用书名号。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
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再如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组织形式时,不用书名号;
特定情况下将某项展览作为一种创作的作品时,可用书名号。

示例1: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的称赞和好评。

示例2:本台将重播《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

示例3:“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隆重开幕。

示例4:《大地飞歌艺术展》是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

3.8 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

示例:《我们》杂志

3.9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

示例1:《琵琶行(并序)》

示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示例3:《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

示例4:《百科知识》(彩图本)

示例5:《人民日报》(海外版)

3.10 书名、篇名末尾如有叹号或问号,应放在书名号之内。

示例1:《日记何罪!》

示例2:《如何做到同工又同酬?》

3.11 “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而不用书名号。(见1.7)

4.专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4.1 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

示例1:孙坚人马被刘表率军围得水泄不通。(人名)

示例2:于是聚集冀、青、幽、并四州兵马七十多万准备决一死战。(地名)

示例3:当时乌孙及西域各国都向汉派遣了使节。(国名、朝代名)

示例4:从咸宁二年到太康十年,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人徙居塞内。(年号、民族名)

4.2 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必须使用标号标示时,宜使用其他相应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等)。

4.3 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为与专名号配合,书名号也可改用浪线式"﹏"。这可以看作是特殊的专名号或特殊的书名号。

5.着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形式是“.”,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5.1 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

示例1:诗人需要表现,而不是证明。

示例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2 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示例:下边加点的字,除了在词中的读法外,还有哪些读法?

着急 子弹 强调

5.3不应使用文字下加直线或浪纹线等形式表示着重。文字下加直线为专名号形式;
文字下加浪纹线是特殊书名号。着重号的形式统一为相应项目下加小圆点。

6.分隔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诗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形式是“/”。

6.1 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使用逗号和分号,见12.1、14.1)。

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2 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3 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示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成分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

6.4 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示例:13/14次特别快车

示例: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6.5 分隔层级或类别。

示例: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级市)/县(县级市、区、自治州)/乡(镇)/村(居委会)

6.6 分隔号又称正斜线号,须与反斜线号“\”相区别(后者主要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专门符号)。使用分隔号时,紧贴着分隔号的前后通常不用点号。

7.间隔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形式是“·”。

7.1 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示例1:莎拉·布莱曼

示例2:阿依古丽·买买提

7.2 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示例:《淮南子·本经训》

7.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示例1:《沁园春·雪》

示例2:《七律·冬云》

7.4 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天·地·人》

7.5 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
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

示例:“九一八”事变 “五四”运动

“一·二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3·15”消费者权益日 “9·11”恐怖袭击事件

7.6 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

示例1:《水星·火星和金星》(错误)

示例2:《水星·火星·金星》(正确)

8.省略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形式为“……”,即六个小圆点。

8.1 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2 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1:对政治敏感,对生活敏感,对性格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示例2: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8.3 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示例2:你这样干,未免太……!

8.4 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8.5 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8.6 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只要……就……

8.7 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十二连点)。

示例1:从隔壁房间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示例2:该刊根据工作质量、上稿数量、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高校十佳记者站。还根据发稿数量、提供新闻线索情况已经对刊物的关注度等,评选出了十佳通讯员。…………

8.8 不能用多于两个省略号(多于12点)连在一起表示省略。省略号须与多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后者主要是用于表示目录中标题和页码对应和连接的专门符号)。

8.9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在需要读出来的地方用“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用省略号。

示例1: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错误)

示例2: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确)

9.破折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形式是“——”。

9.1 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见10.1.1)。

示例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示例2: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9.2 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见14.3.1)。

示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9.3 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见11.1)。

示例1: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示例2: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9.4 标示话题的转换。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9.5 标示声音的延长。

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9.6 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示例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示例2:“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9.7 标示引出对话。

示例:——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9.8 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示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9 用于副标题之前。

示例:飞向太平洋

——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9.10 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示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示例2:很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编者注)

10.括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主要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10.1 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10.1.1 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示例1: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示例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10.1.2 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示例1: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示例2: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10.1.3 标示序次语。

示例1: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
(2)结构;
(3)意义。

示例2: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
(二)心理;
(三)伦理。

10.1.4 标示引语的出处。

示例: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
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10.1.5 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示例:“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10.2 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示例1:[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示例2:〔唐〕杜甫著

10.3 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示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10.4 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示例:国发〔2011〕3号文件

10.5 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示例1:〔奇观〕奇伟的景象。

示例2:【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

10.6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示例:〔茸(róng)毛〕很细很细的毛。

10.7 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

示例:标点符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

11.冒号

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形式是“:”。

11.1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示例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2: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示例3: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11.2 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11.3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
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出口公司;
时间:8月15日-20日;
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11.4 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广平先生:……

11.5 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1.6 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

示例1: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话语)

示例2: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有150多座,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非提示性话语)

11.7 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

示例1: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错误)

示例2: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

11.8 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

示例1: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停顿)

示例2:这事你得拿主意,光说“不知道”怎么行?(无停顿)

12.分号

句内点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形式是“;
”。

12.1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示例1: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示例2: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
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12.1 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
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示例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12.3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
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
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
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12.4 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示例1: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
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
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错误)

示例2: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正确)

12.5 复句内的停顿一般用逗号(见14.1),而不用分号。

13. 顿号

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13.1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13.2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示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13.3 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1: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示例2: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
乙、用字;
丙、表达;
丁、色彩。

13.4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13.5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示例1:“日”“月”构成“明”字。

示例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13.6 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

示例1:〔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错误)

示例2:〔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正确)

13.7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

示例1:2010、03、02 (错误)

示例2:2010-03-02 (正确)

13.8 最后一个成分前用“以及”或“及”连接(见14.4)。

14. 逗号

句内点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形式是“,”。

14.1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见12.1),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14.2 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14.2.1 较长的主语之后。

示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14.2.2 句首的状语之后。

示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14.2.3 较长的宾语之前。

示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14.2.4 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示例1: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示例2:(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14.2.5 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示例: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我追求真理的思想。

14.2.5 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示例1: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示例2: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14.3 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14.3.1 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示例: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14.3.2 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示例: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14.3.3 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
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14.4 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或“及”进行连接,“以及”或“及”之前应用逗号。

示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15. 叹号

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形式是“!”。

15.1 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示例2:你给我住嘴!

15.2 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1: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示例2: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15.3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
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示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15.4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1: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示例2: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材?!

16. 问号

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形式是“?”。

16.1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示例2:(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16.2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2: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16.3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16.4 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示例2: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示例3: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16.5 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

示例1: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示例2: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17.句号

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形式是“。”。

17.1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
(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17.2 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请您稍等一下。

17.3 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示例1:行进中的学生方队

示例2: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

17.3 列举时用句号后,不能再用分号(见12.4)。

17.4 冒号提示范围末用句号点断(见11.7)。

第5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1、问号(?)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像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销费者???

二、问号也有标号用法,即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

例2:钟嵘(?—518)

2、叹号( ! )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
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二、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1:这点困难就把我们吓倒了吗?!

例2:他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3、顿号(、)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

一、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例1:飞机在 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二、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1:“日”“月”构成“明”字。

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例4: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4、引号(“ ”和‘’) “基本用法”增加了一条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有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5、括号(()〔〕【】 ﹝﹞)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

一、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一)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例1: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717人。

例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二)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例3:信封上写着:“阿夷(姨),你好!”

例4: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三)标示序次语

例5: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
(2)结构;
(3)意义。

例6: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
(二)心理;
(三)伦理。

(四)标示引语的出处。

例7: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
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五)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例8:“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二、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可用方括号或内角括号

例1:[英]赫胥黎《进货论与理学》

例2:〔唐〕杜甫著

三、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四、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例:国发〔2011〕3号文件

五、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例1::〔奇观〕奇伟的景象。

例2:【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6、连接号( — )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波纹线“~”三种,并对三者的功能做了归并与划分

一、标示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编号;
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
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分合等均用短横线(占半个字的位置)。

例1:3-戊酮为无色液体

例2:参见下页表2-8、表2-9

例3:安宁里东路23号院3-2-11室

例4:联系电话:010-********

例5:2011-02-15

例6:吐鲁番-哈密盆地

例7:WZ-10武装直升机

例8:shuōshuō-xiàoxiào(说说笑笑)

例9:盎格鲁-撒克逊人

例10:让-雅克•卢梭(“让-雅克”为双名)

例11: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孟戴斯-弗朗斯”为复姓)

二、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有时也可用波纹线(占一个字的位置)

(一)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例1:沈括(1031—1095),宋朝人。

例2:2011年2月3日—10日

例3:北京—上海特别快车

(二)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

例4:25~30g

例5:第五~八课

7、书名号(《》 < > )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

一、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1:《红楼梦》(书名)

例2:《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例3:《论雷锋塔的倒掉》(篇名)

例4:《每周关注》(刊物名)

例5:《人民日报》(报纸名)

例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二、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称及简称。

例1:《渔光曲》(电影名)

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

例3:《勿忘我》(歌曲名)

例4:《沁园春•雪》(诗词名)

例5:《东方欲晓》(雕塑名)

例6:《光与电影》(电视节目名)

例7:《社会广角镜》(栏目名)

例8:《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例9:《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例10: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

三、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例:科技人员研制《电脑卫视》杀毒软件。

四、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1.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2.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

3.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人颁发《敬老证》。(×)

4.本校共获得《最佳印象》《自我审美》《卡拉ok》等六个奖杯。(×)

5.《闪光》牌电池经久耐用。(×)

6.《文史杂志社》编辑力量比较雄厚。(×)

7.北京将召开《全国食用天然色素应用研讨会》。(×)

8.本报将于今年暑假举行《墨宝杯》书法大赛。(×)

8、分隔号(/ )《新用法》增加了“分隔号”,又称“正斜线号”

定义:标号的一种,标示提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

形式:分隔号的形式是“/”。

基本用法:

一、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以用逗号和分号)。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

四、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例1:T13/14特别快车

例2: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五、分隔层级或类别。

例: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级市)、自治州/县(县级市、区)/乡(镇)。 

第6篇: 人民日报标点符号用法《人民日报》:最新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人民日报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对这一年的记忆,红色无疑是最亮的那一抹。本报年轻的编辑、记者随中国作协组织的全国数百位作家,重返历史现场,重温难忘岁月。也许,这只是万分之一的“长征”,但是这一红色印记,已深深地镌刻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编 者    万分之一的“长征”  马 涌  这只是“重走长征路”中普通的一天。  早上,一车人从西安的驻地坐着大巴出发。天气还好,阳光不错,一车的作家们欣赏着西安清晨的景致,高谈阔论着种种的见闻。路有些堵,大巴车在城区里走走停停,乘客们一边聊天一边随着大巴的启停转弯而点头摇头,不时爆发出心领神会的笑声。  太阳默默地爬升了高度,阳光透过车窗开始显得耀眼。车已开出市区上了高速,充满活力的城市街景,被千篇一律的“柏油路加绿化带”所替换。原本临窗看景的人纷纷拉上了车窗的遮阳帘,拉动帘布扬起的灰尘在阳光之下清晰可见,慵懒地乘着气旋隐匿到暗处,看得人鼻子里隐隐发痒。即使是最热衷于表达的作家,此刻也缓下了语速,收小了音量,将车中音响的主旋律,让给了单调的发动机声。  我决定睡上一会儿,尽管这还只是上午。  我是被不适感“叫醒”的。后背被黏糊糊的汗液勾了芡,肩膀却在头顶空调的劲吹下透着寒。人坐在椅面上,往上及腰,往下到腿,都被锈住了一般的僵硬感所包裹,仿佛动一动就要发出嘎吱嘎吱的怪响。  看看表,睡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探头环顾车内,一个个后脑勺都深深地隐没在座椅靠背之后,什么也看不见。此刻,蓦然发现一个名叫“无聊”的小人儿在脑海中不停地抖腿,哒哒哒哒的声音令人心烦。只有“放松一下”的时间才能稍稍充值一下活力,但几分钟后马上又做回了椅子的囚徒。  吃过午饭,依旧还是赶路。不知不觉间,大巴车已经从高速路开到了山路上。窗外的山和树,此处和彼处并没有什么区别,偶尔出现的指路牌成了天降甘霖般的风景调剂。  心思恍惚间,我想起此行的目的——这是重走长征路啊。  如果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当年长征路上的一站,那么如今这条山路,多半就是当年红军行军走过的那一条。当我们的细皮嫩肉在松软的大巴座椅上坐得腰酸背疼的时候,那些二十来岁的战士们,正在路边用带着厚茧和血泡的脚板赶路,在前面的山崖上伏击着我们的懒惰和软弱。  这是出发之后的第五个小时?还是第六个?坐车这么久的路,背着枪的战士们又要走多久?没有导航的战士们,知不知道他们离此行的终点还有多远?心中有没有“就快到了”的期冀?我们今天就会返回西安,而战士们在抵达今天这个我们的“终点”之后,是否有一个“归处”在等待着他们?  久坐的焦虑酸胀,此刻变成了关于历史的感受与追问,尽管其程度不及历史上的万分之一,却比再高明的文字都要贴切。这是重走长征路的魔力。  大巴车终于停下了。  我们的目的地,在丹凤县庾家河,这里一处名为“杨家药铺”的铺面,曾是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召开的地方,红二十五军在这里也曾与敌人有过激烈的战斗。如今,“杨家药铺”已成为当地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在此迎接红军的店主后代杨青山,将铺面改造成了一座关于红二十五军历史的小型博物馆。我们到来时,杨青山穿着红二十五军的军服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还为这座小型博物馆给我们做了详尽的解说。但我却对这杨家药铺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更感兴趣。  在我手机的地图上,“杨家药铺”是没有标注的。不仅如此,杨家药铺所在的这个村也都没有标注。然而这里并没有被时光遗忘的破败景象。街上是平坦的柏油路,电线杆撑起的电网通向家家户户,房子都是光鲜的二三层小楼,白色的墙面砖衬着银色的铝合金窗,房顶上支起一口口天线“大锅”。尤其惹眼的,是不远处的一间临街店脸上,挂着“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招牌,与旁边的红色旧址一起,映现着两个时代。两个小伙子跨在崭新的摩托车上,看了看我们这群来参观的外地人,轰开油门一溜烟地消失在村路尽头;
年轻漂亮的新媳妇们抱着孩子出来看热闹,那时髦的衣着、发型和妆容,和北京街头并无二致。  红军途经此处已经八十年。在这个开着导航也找不到的小村落,人们已经有了这样的生活。  如果八十年前红军未曾从此过,今天这里会是什么样;
如果八十年前未曾有过红军,今天这里又会是什么样?  离开杨家药铺日已偏西,返程过半已夜色苍茫。万物的轮廓隐没,在回到高速路上之前,我们甚至找不到一辆同路车的灯光来互相慰藉。黑暗中我们人困马乏,调头向后返回温暖的宾馆,而红二十五军还在沿着未卜之路向前,向前。在夜色最浓稠处,我看到他们的身影与我错身而过。  这是仅仅万分之一的长征,已足够印刻在我心中。    细节里看民心  王子潇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儿时学习的课文,朗朗上口的语句或许会成为一生无法忘怀的心底回音。清晰记得学到这篇课文时,老师为我们声情并茂朗读这句话时的场景,阳光正暖,近至正午,动人的文章、彩色的配图、温暖而亲切的声音,构织出难忘的童年画面。一段红色的历史记忆,连接着毛主席与普通百姓的生活逸事,在江西赣南的井边开展,也在一代代孩子们的心中永久地定格下来。红井,这个课文中的意象,令儿时的我心有向往,渴望一见真容,一品井水甜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口潜藏于记忆深处,深埋于心河之底,仿若精神图腾的红井,于今年令我得以真实地“邂逅”。来到瑞金,来到沙洲坝,相比于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意义非凡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这口低矮、并不显眼的红井更令我心潮澎湃。井口并不硕大,一方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静默地矗立一旁。舀一口井水,一股沁人心脾的甘甜贯通全身,一路的乏累也随之消散。  很难想象,一口普通的水井,居然成为赓续于几代人心中的红色印记,甚至成为如今的5A级景区。既不是宏阔庄重的建筑群,也不是铭刻历史节点的战争现场,相比于祖国山河各处红色旧址、革命遗存,这口红井实在是微小的所在。然而正是这样一份看似平凡微小的所在,成为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深深地扎进几代人童年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萌发出对共产党,对毛主席,对为百姓谋福利、急百姓之所急理念的懵懂却又具体的感知。红井,成为执政为民理念的真实象征,具象了中国共产党从兴立伊始便恪守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坚实理念。  这样想来,红井的可贵和非凡便也愈发清晰,与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浴血奋战的革命战斗相比,红井的故事更贴近人民群众的实在生活,更走入寻常百姓朴实平凡的内心。打一口井,让百姓不再忍受塘水的脏臭,日子或许不再是将就和无奈,有了变好变甜的可能。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更打破了“沙洲坝人喝不得井水”的天命迷信。“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还是打口井吧!”毛主席一句轻松而又坚决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定为百姓谋福利的信念宗旨也自然地汩汩流显。  不禁想起曾读到过的中央苏区一段“盐史”。1931年,国民党中央政府颁布新《盐法》,对食盐的产销、储存严加管制,严禁私卖。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里。面对残酷的封锁打压,中央苏区积极开展全民自救生产运动,全力推广土法熬盐技术,虽盐的质地不好,但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苏区的食盐供应压力。  然而敌人的封锁使得中央苏区的经济愈发恶化,食盐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难,中央苏区的百姓不逃离、不屈服,而是坚定地与共产党人同面对、共患难,打通竹杠的关节,用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装扮乞丐、假装出殡,妙招频频骗过敌人的封锁检查,将不绝如缕的盐输入苏区境内。共产党人坚守“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身作则,带头表率,毛泽东自身执行最低食盐定量标准,掌握食盐分配大权的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守着盐堆,领着家人吃淡菜,“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  常是危难见真情。这种基于生活本需的生命诉求,让“盐”成为了一个同心圈,凝聚了共产党人与苏区人民的心,也筑成了一道敌人无法摧毁的情感厚垒、意志高墙。这里虽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关乎百姓日常生计、生命健康,是百姓感受最直接、最鲜明的危机挑战。此时,谁能和百姓走得最近,谁能与他们共渡难关,谁能帮助他们改善现有的生活,谁就是他们最坚定的战友,最可爱的亲人。  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这些宏大深刻的名词未必能让每个普通百姓真正地理解,但生活中的现实困难,日常里的坎坷陪伴却是他们真实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他们打一口井,改善生活的水质;
带领他们一起产盐运盐,保障生活的所需;
为他们抗击反动侵扰,维护村寨的安宁;
与百姓一同织布纺线,融入他们的生活;
为百姓分得田地,让每个人有自食其力获得幸福的可能。当温暖真挚的情感渗入到点滴的生活细节,宏大高远的理想追求就会变得真实可感,“自己人”的意识便会潜移默化地流进百姓的心坎。跟党走,跟着红军战士走,正因为他们是我们生活的一分子,是能够与我们同甘苦共命运的同路人,也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踏实平安的可亲可敬的人。  历史的宏图往往铺就于平凡的细节,丝丝日常的朴实感动,蕴含的是血浓于水的真情实意。红井也好,“红盐”也罢,凝聚的都是共产党人用真诚换来的火热之心。当沙洲坝人民在红军走后的每个夜里自发围坐在井边仰望北斗,当苏区的百姓千方百计、不畏艰险地为红军战士输运食盐,历史的轨迹早已在这情感的共鸣共融中写就。    不灭的火  周舒艺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  上杭、长汀、连城、新罗、灌阳、全州、兴安、龙胜……我随着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闽桂团,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的行军路线,行走在闽西和桂北的大地上。  八十年前激烈的枪声已逝,八十年前壮烈的呐喊声已逝,八十年前冲锋的身影已逝,但,我分明看到了一团团红色的火,在明明灭灭中顽强地燃烧,在星星点点中蔓延着燃烧,在艰难的长征路上熊熊燃烧。  那是古田镇那幢小楼里,一盏燃烧的灯火。  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这里,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1929年12月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来到了闽西上杭县古田镇。在采眉岭笔架山下的赖坊村,有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小楼,上厅的左厢房,是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走进古朴的小楼,仿佛一步迈进了八十多年前,依稀看见在一盏通宵燃着的松明子灯下,毛泽东奋笔疾书,写成《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后来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万言长文。正是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黑夜里,松明子摇曳的灯火与毛泽东笔下的“星星之火”,相互辉映。  那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洒在长征路上,红得像火。  这一条长征路,战火纷飞。  红军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在闽西的最后一战松毛岭战役,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八十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来到那些战役的遗址时,松毛岭、觉山铺、新圩、界首……掩体还在,战壕还在,弹孔还在,树木纹丝不动,江水波澜不惊,只有纪念碑高高地矗立。  松毛岭一战进行了七天七夜,异常惨烈,万余名红军战士牺牲在巍巍松毛岭,然而这一场战役为中央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几日之后,1934年9月30日,刚刚走下前线的红九军团在闽西长汀县中复村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长征。  红九军团,是长征中唯一参加过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行动的部队。在包括红九军团在内的中央主力红军八万六千人的长征队伍中,闽西子弟约两万六千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两千余人,平均每一里路就牺牲一名闽西子弟。  当年11月底,中央主力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展开激战。尽管最终强渡湘江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损失极其惨重,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多人。担负全军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等将领全部牺牲。民间从此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  那是一株盛开的石榴花,血红,如火。  在当初关押瞿秋白同志囚室外的一方天井里,我看到了这棵石榴树。  走进长汀博物馆院内,东边一处厢房门外的墙上,挂着“瞿秋白同志关押处”的牌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不幸被捕后,于1935年5月9日被国民党三十六师囚禁于此。敌人得知瞿秋白的身份后如获至宝,在这间十余平方米的简陋的囚室内,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刑场后,他盘足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三十六岁。  我在囚室外小小的天井里,仰望火一样盛开的石榴花,久久伫立。  一条长征路,是一条播撒火种的路。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  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福建长汀中复村。在红军出发“零公里处”的石碑前,我们遥想当年:声声悲壮的军号声中,红九军团的将士们从这里出发,辗转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等十一省,最后完成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成为中央红军军团中行进路程最长、行走时间最久的一支部队。  “当红军有田分”“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白军是豪绅地主的军队”……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千家寺、灌阳县水车乡夏云村等地,我们看到,不少建筑物的墙上都留下了这样的标语。1934年底,长征途中红军经过桂北,匆匆而过的红军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但那写在墙上的标语直到今天依然隐约可见,红色的大字如一团团熊熊烈火。  这一团团火,永远不灭!    重返历史现场  虞金星  5月,长途颠簸之后,我跟着一队“重走长征路”的作家到达木取独渡口。眼前是黄浊的金沙江,江面宽阔,江水看起来平静,只能从偶尔打着的漩看出内里的汹涌。远处覆盖着薄薄植被的高原山丘,顶部云雾笼罩。1936年4月,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正是在包括木取独在内的几个渡口,横渡金沙江,跳出追兵堵截,北上会师。  木取独渡口,位于玉龙县石鼓镇,属云南丽江。我知道红二方面军作为红军主力之一,从湖南出发长征,转战乌蒙,渡金沙江,翻雪山……我也知道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许多文艺青年把丽江当作理想的休憩之地,许多登山爱好者把玉龙雪山当作探险攀登的目标……但我从没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即使当我到达木取独渡口,依然没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在木取独,当它们作为名词同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更增加了我的困难。  是的,困难。在这块乱石江滩上,我遇到了困难。一部分,是我之前就有所预料的——我的羸弱的想象,并不足以重新勾勒出历史的场景。哪怕它已经加上了多年后在现场的风声、水声,加上了文字的述说,勉强成了形状,也没能达到我的期待。  不过,对重建历史场景之难,我倒是早有些心理准备。即使当年的历史课学得还算认真,但知识其实是容易被时间损耗的。损耗的两种形式,一是因为不复习而忘记,一是反复复习而变得仿佛熟视无睹,蜕变为有形式而无内容。多年之后,当年所学所知已难免零散虚浮的状态。而知识本身,又并不等于体验,牢固程度还要弱些,所以才有试图“重返”的努力。  但还有更大的难度,是在我预料之外的。数十年过去了,有些昔日的名词,在今天的现实里,尽管还保留了同一个名词,却早已有了新的面貌,附加了许多当年没有的意义。它们或者没有物是人非那么惹人伤感,却比物是人非更难以追溯与重现。就像地层重叠,你要找到最初的那层,就必须一层层掀开。  怎么合理安置它们,在“过去”的“知识”和“今天”的“成见”之间,作出恰当的链接?这是看起来轻松、却需要沉静而严肃作答的问题。如果放弃回答这个问题,停留于简单的知识重温,千里迢迢的“重走”,可能就是形式大于意义了。  问题其实早就被问过,但在那些几十年间面貌变化大、风格变化更大的地方,尤其突出。要回答它,也唯有不停寻找。年末往上海一行,从“一大”会址听完讲解出来,发现隔壁就是被视为时尚中心的“新天地”,又想起会址里“一大”代表们开会的桌上放的那套茶壶、茶杯,突然就对之前的问题有了些领悟。  在“一大”会址,讲解员特意问我们,觉得桌上的茶壶、茶杯是原件文物吗?那些茶壶、茶杯当然不是原件,但它们安置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复原会场时,到现在,其实本身也已经属于历史之物了。在1921年的“一大”会场与今天的“新天地”时尚街区之间,这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茶具就像一种答案的提示物,让我的时间线倏然贯通。一面是过去的历史风貌,一面是现在的面貌,差别再大,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从过去到现在,线索的存在总是隐约却坚韧。从时间的链条上去理解它们,面貌的差异就不一定是困难,而很可能是一种更深理解的契机了。  过去的奋斗历史,并不应该被悬置在外理解,而应该成为理解今天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变化,我们常用“发展”去标示的,并不是时间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生成的结果,而是我们在长久的时间里不停选择、行动的成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们选择复原最初的地层,重现时代应该铭记的场景;
而“新天地”的成形,则是新世纪之交上海经济、文化生活的展示。它们看起来各有考量,却共有一种汹涌的力量。回头再想起木取独渡口的荒滩,与丽江如今在人们印象里所代表的安详生活,我突然觉得,它们岂止并不“违和”,甚至应该说,它们的并置,才最精彩地展现了那段历史里的追寻。“重返”历史现场的力量,在这一刻自然释放。  版式设计:蔡华伟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