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3篇

【篇一】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对教研活动的反思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保教主任,搞好教研活动责无旁贷。然而,一直以来教研活动竟成为了我们的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总感觉形式上的较多,而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很少,教师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涨。但我从未停止过对如何搞好教研的热情,费尽心思一直在摸索和探究中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感觉,那就是不要任何“华而不实”的形式和内容,立足实际挖掘身边的案例,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激发起教师对教研活动、对教育工作、对全园工作的极大热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进而以“热情”为动力,推进办园水平的提高。

  学期初,我们通过广泛争取意见制定了较以往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教研活动计划,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方式策略、月工作安排等内容。如,9月份重点研究内容为学期课程规划、减少新生入园哭闹的方法策略、常规形成策略;
10月份重点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案例式研究等。

  给我最大鼓舞和满足的是第一次关于主题活动的教研: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因为都是自己所遇到的、所熟悉的问题,所以大家都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提出质疑、发表见解,有时竟为了两个矛盾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他们用友善、热情和聪慧相互感染着,我真的被感动了,我真的没有不把教研活动搞好的理由了。讨论中设计到了这样一些问题:何时着手准备更为合适?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方面?准备时由谁参与?准备活动中幼儿参与了多少?如何让幼儿从准备时就对活动产生兴趣?最终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孩子做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发展。

  是呀,我们教研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了、得到满足、获得快乐了。还有什么比教师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呢?!

  在此我总结出怎样才能搞好教研活动的几点看法:

  1、管理者千万不要高高在上,以教育家的身份进行指挥,而应俯下身以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

  2、管理者一定要尊重和鼓励每一名教师的看法和做法,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感染教师。

  3、教研活动一定要立足实际,解决教师感兴趣的、存有困惑的问题。

  4、形式切忌太单一,每次教研活动应让教师新鲜而意犹未尽。

  5、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一定要是以幼儿为本、以教师为本的。

  6、幼儿园应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大家更多的是分享“转贴”的经验,我们能否都慷慨地将自己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贡献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诚恳地请求!

【篇二】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 间

X月X日

星期四下午

地 点

教研内容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中班活动室

主持人

园长:XX

应参加学习人员

全体教师

 

 

 

 

 

 

 

 

 

 

 

 

 

 

 

 

 

 

 

 

 

 

 

 

3������������������������������������������������������������������������������������������������������������������������������

 

研讨内容:

一、介绍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让宝宝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宝宝在游戏时,注意力在欢快的心境下高度集中,这是宝宝身心发展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活动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特别对宝宝的自理能力培养,更需要用游戏的手段来教育.宝宝年龄小,又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大多数家长过份的溺爱自己的宝宝,不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自己解小便……所以小宝宝们入园时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宝宝们的健康发展.如何培养托儿的自理能力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分别从以下三点介绍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1.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宝宝的洗手能力

2.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宝宝们的穿脱裤子.鞋子的能力

3.用游戏的方法来教宝宝吃饭

三、教师交流、讨论

崔士娜:爱玩是宝宝的天性,宝宝们常常摸来摸去,对什么都很感兴趣,我也常常带宝宝们玩沙.玩攀爬架.个别淘气的宝宝还在地上打滚,常常把小手搞得脏脏的,让他们去洗手个别宝宝总是不自觉,我告诉宝宝,指甲缝就象一条黑色的小沟,那里隐藏着许多小虫子,宝宝们用脏手拿东西,小虫虫就钻到宝宝的肚子里去了,宝宝会肚子疼得,激发了宝宝们洗手的积极性。

张敏:晨间活动时或区域活动时组织宝宝们进行喂食小动物的游戏,教宝宝们掌握拿调羹的基本方法及喂小动物的基本方法,我让宝宝们边喂边说:"一二三捏住小勺子,四五六送进小嘴巴",宝宝们居然挺有爱心,都争着抢着给小动物们喂东西吃,生怕把这些小动物们饿扁了,边喂他们还边说:“小兔子请吃萝卜”“小猴子请吃桃子”……渐渐地宝宝们能熟练地喂食小动物了,在游戏中同时也发展了宝宝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路景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玩积木,摆成各种形状还向全班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孩子们真是乐此不疲呀

……

四、小结: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形成的共识与后续的思考:

在本次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就自己在开展工作中是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的。其中有不少好点子在交流中得以共享。教师的交流也是非常热烈的,不仅讨论自己是怎么做的,同时也相互探讨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篇三】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幼儿园体育教学是指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培养品质、发展能力和形成个性的过程。一节完整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的回放即对以前动作的展现,二是学习新的动作技能,三是通过游戏对新技能的巩固练习。在这过程中,策略具有多通道特点,且往往都是“教”“学”策略融合使用。

  所谓策略是指根据对情境的判断而灵活运用的各种方式,不是简单的方法堆积。“教”的策略始动者只有一个人,就是教师,但“学”的策略因主体、环节、练习时间的不同而各异。学习对象可能是教师、个别幼儿或是动作已经熟练的部分幼儿。“教”与“学”的策略是相辅相成、融合使用的。只有“教”,技能不能被幼儿内化;
只有“学”,过程失去引导,就不能保证动作的准确。现对中班体育活动“过河”方案中的“教”与“学”策略的使用进行详细地分析。

  一、“教”与“学”中的游戏化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谓教学游戏化,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教育目标隐蔽起来,物化在材料中,通过提供材料把外在的教学要求转变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如在中班体育活动《过河》中,教师的预设目标非常清楚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跨跳的宽度,感受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蝌蚪,游啊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伸伸腿,蹬一蹬,长出前腿划一划,小河里面练本领,变成青蛙呱呱跳”在美丽的“池塘”里游玩嬉戏。在重点部分,教师提供了可以自由拼搭组合的KT板做田埂和收放自由的大绳子做小沟,以游戏过田埂,跃小沟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宽度的田埂和小沟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就这样,孩子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保证了每个孩子的活动处在最近发展区内。

  二、“教”与“学”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维果茨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交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独的学习并不能构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构不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师幼互动”同样应渗透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让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少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要退居成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和活动进展的支持者,尽量让教学活动在师幼、幼幼多向交流中流畅的展开。如,在中班体育活动《过河》中,教师事先没有进行跨跳的示范,而是以游戏青蛙跳田埂来引导幼儿做出目标动作。再让幼儿尝试跳宽窄不同的田埂,并说出自己是怎样跳的。最后,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提炼动作要领。这个教学活动就在这种有价值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中孩子兴趣也非常大,自始至终每个孩子都非常专注投入。

  三、“教”与“学”中的角色变换策略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已成为建构适宜师幼关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体育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扮演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或充当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促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退出。

  角色退出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弱化对幼儿支持的一种有效策略,是发展幼儿自我教育及相互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幼儿自由实践与表达机会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退出一方面体现在与幼儿的接近程度方面,越小越弱的幼儿需教师离他越近,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和对某个活动熟悉程度的增加,教师可逐步退到离幼儿较远的空间位置上去。

  教师的退出还体现在教师权威性参与程度方面,幼儿越小越弱,对活动越不熟悉,教师的权威性参与程度就应越高,而且还要做到按观察到的幼儿表现情况灵活掌握退出的时机和程度。如在体育活动《过河》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以蝌蚪的角色带幼儿做动作(热身运动)——再以青蛙的角色和幼儿练习立定跳、跨跳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最后,教师适时扮演大蛇,从小沟里来回的游,适当地增加高度来提高幼儿游戏的难度。但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游刃有余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四、“教”与“学”中的语言提示策略

  幼儿学习体育动作,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从观察和模仿出发、从对教师语言讲解的理解出发。前者适用于小班年龄段幼儿,后者适用于中大班年龄段幼儿。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通道;
而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语言出发的学习策略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但是从语言讲解出发的学习,并非意味着抛开教师的示范,而是指动作示范可以在幼儿尝试新动作之后出现。如在体育活动《过河》中,教师提炼幼儿的动作要领,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继续练习“我们要双臂摆动快速跑到田埂前,一只脚用力一蹬就跨过去了。这个本领真棒!小青蛙们,让我们用新学的本领再去试一试吧!(幼儿自由尝试)”“现在的田埂变得更宽了(教师边说边布置场地)我请一只小青蛙来试试,用刚才的方法还能跳过田埂吗?”“你们都过不去,你们猜猜老师能越过这宽宽的田埂吗?我会用什么办法呢?”(师跳,引导幼儿观察动作)“刚才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老师和刚才一样,也是双臂摆动快快跑,身子往上提一提,一只小脚跨一跨,两脚并拢落地跳。在落地时,要又轻又稳。你们看仔细了吗?”对于这样的动作和语言的相互译解策略,中大班幼儿可以尝试,根据老师的言语指令,初步理解老师所描述的动作,并且用自己的动作表现老师的讲解,学习的效果很好。

  教学策略是实践中不断探讨的话题,策略的使用基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技术、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对于体育动作学习规律和特点的精确把握,这样才能谈适宜的教与学的策略,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动作学习有效性、发展幼儿身体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推荐访问:反思 幼儿园 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1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