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完整版】

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3篇

【篇1】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某社区积极探索服务型社区经验材料

XX街道XX社区是XX县在XX街道修建的四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之一,也是第一个迎来搬迁群众的点,该社区位于南环路煤炭沟村、联星村段,近期迎来了第一批住户共2016#多户2016#余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社区工作组并没有经验,面对的是搬迁群众,更让社区工作组难以处理。在经过近段时间的积极探索后,XX社区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将社区定位为服务型社区。

一是思想服务到位。整个XX社区工作人员都把服务思想贯彻到行动中,积极服务、耐心讲解,事无巨细。搬迁群众一搬来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无依无靠,都从农村搬来,搬迁点的新生活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过一些事后,渐渐的他们把社区当作最亲近的人。服务事无巨细,曾经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搬来的群众到XX社区外面游玩,慢慢走到了XX的双山村,突然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也说不清XX社区这个位置和名字,联系原乡镇的工作人员呢又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转了一圈最后还是找到了XX社区的工作人员韩赟,韩赟驾车沿路一边电话一边寻找,最后才将该群众找到并带回社区。这也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也常常说社区工作人员就是靠谱。

二是行动服务到位。在搬迁入住的过程中,XX社区的工作人员将社区的服务行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帮助解决入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刚开始入住的几天,陆续有十多户群众入住后不会开锁,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尽管讲解了很多次还是再一次的给群众耐心讲解。我们有的群众真的很可怜,他们入住后甚至不知道抽水马桶的使用,工作人员也耐心现场教导一下;有的群众在冲水之后看到流水以为是漏水了,让工作人员去修理一下,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最终放心。有一户群众由于不习惯,出门才发现钥匙锁在房间里了,在一筹莫展时,经邻居提醒才想到找社区,社区帮助联系开锁公司,又帮助垫付费用才将门打开。由于入住阶段工作量大,群众来的时间不定,XX社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周末和中午都正常上班,2016小时安排人员值班,确保随叫随到,随时有事随时处理,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搬迁群众的认可,常常说有事找社区。

三是政策服务到位。针对搬迁群众是有许多针对性的政策,而要让搬迁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政策、讲清政策、帮助落实政策。就有这样一户搬迁群众,他入住之后,最关心也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读书问题,在入住后本来是可以轻松转学到XX二小的,但由于户口的问题迟迟未解决,社区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助联系派出所和教管中心等单位,及时的让孩子得到正常入学。社区帮助搬迁群众得到政策享受的列子比比皆是,这也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政策,常常说搬迁政策就是好。

四是设施服务到位。搬迁新房虽新,却可“拎包入住”;社区虽小,却“五脏”俱全。搬迁的新房设施完善,并在入住时将大到沙发、电视机、床,小到电饭锅、电磁炉、米、油都配套发放到位。同时,XX社区在组建之初就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综合考虑,将新时代大讲堂,医务室、医务人员,警卫室等都全部落实到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也让搬迁群众确确实实感到XX社区就是好。

搬迁群众来自全县各个乡镇,远离故土,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需要的不仅是优美的环境、物质生活的提高,更需要的是一个家的温暖与关怀,而这个温暖与关怀就来自我们的XX社区。服务型社区的探索,不仅在XX社区适用,在下一步XX街道村改居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

【篇2】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分局始终坚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禁毒方针,以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禁毒社会化工作为载体,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重点,不断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制度,创新具体措施,禁毒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XX年5月27日,XX分局在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三个到位”,有力夯实全方位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到位。在XX区禁毒委的支持下,XX分局牵头制定了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细化了工作责任,切实将禁毒各项工作分解到村、社区,落实到人。二是经费保障到位。XX区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22万余元用于社区戒毒人员就业安置补助,每年落实经费80万元用于涉毒大要案件侦破。此外,还与武侯区二医院合作,免费为XX区戒毒人员提供美沙酮替代治疗。三是督导考核到位。积极争取XX区委、区政府支持,将禁毒工作纳入XX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研究拟定了相关考核细则,逐级签订了,实行季度考评和通报,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

  二、”三个跟进”,稳步推动常态化管理

  一是跟进网格化管控。在XX区10个镇(街)均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中心,设立了学习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技能培训室、心理咨询室、康复健身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场所;
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联络点,建立了各村(社区)禁毒工作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各村(社区)吸毒人员进行定期走访追踪;
定期抽查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落实。二是跟进教育帮扶。大力构建以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义务帮教志愿者和子女亲属为主体的社区帮教组织体系,形成了”多帮一”的工作格局,从心理上帮助吸毒人员脱毒;
认真落实以”帮思想、帮心理、帮生活” 为主要内容的帮教措施,督促吸毒人员按期到指定医院尿检,根据尿检结果及时开展免费药物维持治疗,从生理上帮助其戒毒。同时,不定期开展各类吸毒人员排查,实行在册吸毒人员”一人一档”管理,确保”帮、控、扶”追踪管理无死角。三是跟进安置就业。以各镇(街)为主体,在全区范围建立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为一体的全新工作模式,推荐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从事看门护院、环卫清洁、临时占道停车看守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针对性地将部分戒毒人员安排到各镇(街)帮扶就业培训基地,经培训后分散推荐就业;
对具有一定特长、有自主创业条件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由各镇(街)调查评估后予以经济补助,鼓励自主创业。

  三、”三个坚持”,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一是坚持人文关怀常态化。主动对接XX区民政局、社保局等部门,协调落实了帮扶责任,在困难家庭戒毒人员申请廉租住房、低保和生活救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让吸毒人员及家属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二是坚持源头打击零容忍。狠抓涉毒刑事犯罪的侦查打击,切实加大了对娱乐场所、旅店、网吧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力度,尤其是针对区内”古龙堰”等治安较为复杂的区域,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常态化清理排查,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分局共打掉了制毒窝点9个、贩毒团伙9个。三是坚持禁毒宣传全覆盖。依托”金XX”禁毒办主页等多种宣传阵地,将禁毒宣传”六进”活动与”6·3”、”6·26”主题宣传有机地结合,大力普及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使”禁毒、拒毒、防毒”意识深入人心;
继续在全区各大院校,开展禁毒主题音乐剧巡演,受到一致好评;
积极宣传毒品线索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禁毒工作热情。

     

【篇3】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街道党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街道党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市街道是朝鲜族人口聚居的城市中心街道,辖8个社区,4.8万人口,其中朝鲜族占79%。街道党工委下设8个党总支,37个党支部,在籍党员1799名。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工作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科学谋划和改进党建工作,逐步形成“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为民服务为根本,以共驻共建为保障”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街道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省“党建示范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14项国家级和57项省级荣誉称号。
一、创新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大工委”领导体制
为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在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他们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大工委”体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整合资源,组建“大工委”。为了解决街道与驻街单位党建工作结合不紧、合力不够的问题,,他们开始组建“大工委”。即在原街道党工委的基础上,扩大委员职数,将驻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或具有党员身份的“一把手”吸收到街道党工委班子中,成为党工委委员,共同研究、协调区域内党建工作和街道、社区建设重大事宜。他们把/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积极参与共驻共建的驻街单位负责人纳入“大工委”委员拟任人选,经市委组织部考核批准,成为“大工委”委员。“大工委”下设社区党建联席会,会长由“大工委”委员担任,对“大工委”负责。目前,街道“大工委”共有19名委员,其中14名为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建联席会会员为53人。
(二)健全机制,保障“大工委”体制有序运行。一是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他们围绕街道与驻街单位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和工作共振点,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和责任,并通过签订《社区共驻共建责任书》,确保责任的落实。二是季度例会,年度评比。“大工委”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情况,查找不足,研究加强和改进措施。每年都对委员单位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对作用发挥好,服务能力强的委员及单位予以表彰。三是强化监督,定期考核。为强化“大工委”对驻街单位的监督,市委赋予了他们五项职能:驻街单位参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驻街单位上级党委开展“创优争先”表彰,驻街单位负责人拟选州、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驻街单位的党员干部提拔使用,驻街单位发展新党员,必须征求街道、社区的意见。同时,他们对委员任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年度考核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并有权提出调整委员的建议。“大工委”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8人次委员调整。
(三)发挥体制优势,共创互助双赢的工作局面。他们牢固树立“结合是生命线,服务是硬道理”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六共二建”活动载体,即经验共享、基础设施共用、志愿服务共有、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文明社区共创;
项目共建、基地共建。充分调动驻街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他们以服务项目为纽带,每年都与驻街单位签订《项目协议书》,承诺街道、社区和驻街单位相互提供服务。他们先后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服务、医疗保障等23个各具特色的共建基地。驻街部队利用董存瑞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革命传统,已接待参观群众3万余人次;
延边医院为社区人员建立了医疗保险档案。同时,街道利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为部队官兵家属提供再就业信息,帮助军嫂就业,开展与部队战士帮困结对活动,组织驻街单位“送科技、送图书、送文化”进军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创新设置方式,不断扩大辖区党组织覆盖面
为筑牢党建工作基础,切实把党的组织覆盖到辖区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他们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方式,力求辖区党组织设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一)贴近群众、夯实基础,把党支部建在楼栋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进入社区,客观上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近年来,他们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扩大影响”的原则,以楼栋或楼群为单位,成立党支部,把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形成了社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网络。到目前为止,全街共成立楼栋党支部36个,设立党员中心户48个。为确保楼栋党支部工作落到实处,他们制定了党员活动日、党员活动登记、党支部与物业小区议事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舆情信息反馈等一系列制度。对党员进行“四必访”,即党员红白事必访、党员有病必访、新转入党员必访、党员离家必访;
对党员的基本情况做到“三清”,即组织关系清、户籍情况清、生活状况清。组织党员开展争当“五大员”活动,即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员、帮困助残的援助员、文化建设的文体员、小区安定的调解员。开展“叫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邻居节”、邻里运动会等“睦邻”活动,创建“文化楼栋”、“环保楼栋”、“健康楼栋”,党支部联系居民群众的组织优势日益增强,有效促进了街道、社区和谐建设。
(二)多策并举、分类指导,拓展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空间。随着辖区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组织建设在一些领域、一些行业出现了“空白点”,为此,他们针对薄弱环节,着力加强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以来,按照市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他们根据辖区非公经济组织的不同情况,采取单独建立、“联合组建”或“挂靠社区”等方式,分类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为保障党建工作顺利进行,他们从街道和驻街单位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中选聘了8名党建指导员,深入百货大楼、国贸大厦等10家大型非公企业,配合系统党委抓党建工作。对于小型、分散的非公经济组织,有3人以上党员的全部成立了党支部,不具备建立支部条件的,采取“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办法,在组建联合工会的基础上,建立联合党支部,隶属于社区党委。目前,全街已成立了3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联合工会8家、会员85人,涵盖辖区285户非公经济组织。50人以上规模企业党员活动室全部达到有党员活动场所、有规范制度、有培训和学习材料、有台账资料、有先进典型宣传栏、有电教设备的“六有标准”,使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
三、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街道、社区党员结构复杂、年龄老化、流动性大,给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他们转变“就管理抓管理、就教育抓教育”的观念,发扬朝鲜族文化传统,寓党员教育、管理于各种活动之中,针对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一)文化搭台、党建唱戏,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他们结合朝鲜族党员和居民能歌善舞、崇尚文化、喜爱活动的特点,将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活力型”党组织为重点,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他们成立了社区业余党校,把建党日、伟人诞辰日等确定为党员教育活动日,依托这一阵地,按照居民需求,举办州情市情、法律知识、文明礼仪、老年保健等方面的讲座,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党员思想阵地。他们创建了党员广场活动中心、党员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组建了多种形式的文化表演队,确定每年7月为党员文化活动月,组织开展“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朝鲜族舞蹈表演活动,寓教于乐,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切实发挥了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和纽带作用。
(二)从街情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一是对在籍党员进行“全责管理”。建立“责任卡”制度,开展“党员责任区”承包一块绿地、创建一栋文明楼、联系一户贫困家庭、帮助一名下岗职工的“四个一”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旗帜作用。二是对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党员进行“温情管理”。开展了“进党员门、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对268名离退休党员进行了走访,开展党内结对帮扶,有26个党支部与52名困难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安排17个单位党组织包保17名建国前老党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捐赠慰问品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三是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管理”。针对辖区出国打工党员较多的实际,开展了流动党员管理“五个一”活动,为出国党员落实一名联系人、邮寄一套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资料、组织一次家访、向出国党员收集一套以创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召开一次座谈会,做到“人行千里有党管,与党保持不断线”,并引领他们成为形象的宣传员、群众致富的信息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四是对在职党员进行“双重管理”。他们积极开展以“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通过实施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双向反馈制度、身份公开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强化“社区是我家,贡献你我他”的观念,充分调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每年还进行总结表彰,增强了在职党员8小时内服务岗位,8小时外服务社区的责任意识。
四、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
他们以建设“五好社区”为目标,即信用好的诚信社区、创业好的繁荣社区、秩序好的平安社区、环境好的美丽社区和心情好的快乐社区,不断完善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的措施,使社区居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一)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创建党员服务平台。他们精心打造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党员义工服务队”服务链,在街道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党员服务站,在创业招商、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教文卫、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他们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成立了10支党员义工服务队,设计了党课报告、技术培训、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18项服务内容,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下班时间开展服务一条街等活动。开展党员“六比”竞赛和“六个一”活动,在比思想、比学习、比敬业、比能力、比服务、比纪律的基础上,做一件好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帮助一个贫困户、培养一名党的积极分子、争当一名诚信市民、负责一个楼道。在这些活动中,为1000余户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创建民生服务平台。一是创建“民生信息服务链”。3月,他们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街道网站,开设了以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专栏,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信息沟通。10月,开通了“365”民生热线电话,与优抚医院、公安派出所等13家单位联手建立“民生服务议事厅”,设专人24小时接听,并跟踪落实,目前已接热线电话500余次,接办回复率100%;
今年又与市广播电视管理局共同建立“辖区民生新闻联络站”,实现了街道通讯员、社区群众、媒体之间的信息互动;
在街道、社区醒目地段悬挂再就业信息栏,使社区居民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二是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工程。组建了社区创业办、项目办,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指导、创业贷款协办等项工作。近两年来,先后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45人次,开发就业岗位2036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53人次。特别是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创业路,他们自主开发了“民族手工艺品”、“七彩缎”、“金达莱”等3个创业项目,促进了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三是积极推进爱心救助服务。组织15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医疗救助、家政服务等义工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空巢家庭提供陪护服务,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5000份健康档案。
(三)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创建平安建设平台。他们开展了街道领导接访和“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在社区建立了信访代理站,及时受理群众来访,落实社区矫正人员帮扶措施。去年以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4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为8个社区各配备一名律师,无偿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6次,法律咨询350余人次,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建立社区居委会、管区民警、专职巡逻员、居民义务巡逻员“四位一体”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小区议事管理委员会与社区警务室的协调互动机制,建立了17支专职和义务巡逻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区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日益增强。

推荐访问:典型 街道 经验 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某街道建设四型社区典型经验材料 关于社区的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