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5篇

第1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
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
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第2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的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的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分歧出现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动派的政策(此期间的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的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附:该时期的简要评价: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的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险恶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的成果:

1、18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今天
面临的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恶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3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

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
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79年正式建交等。整个70年代,中国先后同近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仍在激烈进行,西欧、日本迅速崛起,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依据复杂严峻的国际及周边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即:改变“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在邓小平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发展了同美、日、西欧正常关系;
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恢复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加强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与合作;
以积极姿态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并取得巨大成就。

五、九十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面对新的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取灵活的多边外交政策,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联合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俄、中美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首脑外交、多边外交活跃等。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的风雨历程,不断充实、调整、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并在国际风云的严峻考验面前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国际风云瞬息万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趋利避害,以为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

第4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5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作者:艾丹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7期

        【摘; 要】本文对新中国的外交发展进行了梳理,具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前期、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的崛起史,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是基于革命和民族的视角,那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则是基于发展和世界的视角。新时代新形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坚定不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大国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的形成

        1948年年底,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一大批大城市被解放,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民解放军以及人民政权与驻扎在这些大城市的西方国家外交代表进行接触的问题,考虑到建国后即将面临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开始全盘考虑外交政策。

        从1948年年底到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着重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两项原则。“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政府不继承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旧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①;“打扫屋子再请客”是指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之前,既不急于获得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承认,也不急于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等到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七届二中全会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侧重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指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之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主义阵营之内,①与苏联结成同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的最终形成。

        2.改革开放前的外交发展

推荐访问:新中国 外交 历程 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概述70年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