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高职院校校园舆情管理工作现状探究

过林燕

[摘要]新升格高职院校有着其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当前网络技术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其校园舆情管理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缺乏专业的舆情监测机制体系等多方面的问题。旨在通过探讨新升格高职院校舆情管理工作的特点与不足,初步探究适合其改进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关键词]新升格;高职院校;舆情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68-03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职业教育思想、更好地为现代工业化发展服务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一批发展成熟的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长久的活力与动力。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对象,是为国家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当前网络技术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舆情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新升格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办学目标定位、发展历史积淀以及生源层次等与成熟院校有所不同,舆情管理工作也是有着特有的环境和难度的。

一、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校园舆情特征

(一)舆情主体的特定性与客体的多样性

在新升格高职院校中,舆情的主体有特定性,主要是学校的学生,以在校生为主,毕业校友为辅。由于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成熟高职院校有所不同,仍有部分学生为初中毕业后入校的五年制高职生源,多数为高中毕业后入校的三年制高职生源。所以,新升格高职院校的舆情主体由于生源性质的不同,存在年龄、层次、群体的多维性。而新升格高职院校校园舆情的客体有着多样性的特征。由于学校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的现实难题与发展困境,这些因素使得日益提升的学生培养发展需求与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出现不匹配、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容易由于某项制度的落实、某次活动的开展或者某个不知名的谣言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态度、意见与情绪,随后校园范围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从而形成舆情。

(二)舆情传播的途径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

在全媒体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下,“三观”尚未健全的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在各种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匿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热点事件的观点。有数据显示,接近100%的高职学生会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检索、资讯查询、热点事件关注和意见态度发表等。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如此,信息来源与意见表达多数通过网络世界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下,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校园舆情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网络。由于网络世界“把关人”的不断弱化以及各种观点、思潮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舆情的传播因此变得极其便利和快速,也给负面舆情的滋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三)舆情的传播与变化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充满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性,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管控治理体系,舆情的产生在网络快速传播的大环境下,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往往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就容易引起网络上的轩然大波。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龄跨度较成熟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大,对于真、假、善、恶的甄别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观点与意见更具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网络世界的传播与发酵,容易变得难以控制,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

二、新升格高职院校校园舆情管理现状分析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舆情管理工作不受重視

新升格高职院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就业升学的推动等方面是学校领导层与管理层极为关注与重视的,作为学校发展过程中内涵建设的工作重点占据了大量的资源。而校园舆情管理作为显性成效不显著的工作,学校领导层等对其深层次的重要性疏于认识与了解,势必在这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不足,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决策支撑。受制于学校决策层对校园舆情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这个现状,校内很难形成多方支持的工作合力,无法构建高效有力的工作格局。校园舆情管理工作往往成为校内某个部门一项附带的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任务式机械被动地对付,缺乏学校整体的谋划与部署,使得面对突发的校园负面舆情不能科学、有效地处置妥当。

(二)舆情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够

基于舆情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的不足,相匹配的专门人员队伍建设也较为薄弱。新升格高职院校受中职办学习惯的影响,机构建设不够健全,缺乏负责舆情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与部门,这直接导致相关问题的处理不到位、不及时,无法在校内形成多部门协同管控的局面,因此容易错过积极响应、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使舆情管理工作陷入被动、成效不佳。另外,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较成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更为薄弱,师资队伍的学历占比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水平教师不多,且现有高水平教师中多以新招录的年轻教师为主,缺乏工作经验。多数新升格高职院校在校园舆情工作专职部门中缺乏公共管理、舆情管理等专业对口的专职人员,各个重点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专兼职舆情工作人员也都存在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在整体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下,难以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校园舆情管理专兼职教师队伍,来应对新形势下校园纷繁复杂的各类舆情。

(三)缺乏专门的舆情监测机制体系

基于新升格高职院校舆情管理工作发展的不足,多数未建立起专门的、系统的舆情监测机制体系。由于缺乏专门的部门与人员队伍来负责舆情管理工作,往往是发现问题之后再进行滞后处理,且多数依靠人工查询、搜索、询问等方式进行舆情信息的收集与排查,无法系统、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实发展脉络与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与处置。在当前网络便利的大环境下,舆情的产生与发酵往往是一瞬间的事,缺乏专门的舆情监测体系会导致无法提前捕捉到网络空间的舆情信息,造成负面的舆情信息肆意扩散与发酵,从而形成舆情危机,给学校舆情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与考验。

(四)舆情管理工作重于管控轻于引导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受网络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日益增大,而当前新升格高职院校的舆情管理工作受相关人力、物力的局限,多数将主要精力放在舆情信息产生后的管控与处置,缺乏对青年学生有力的舆情引导机制,这样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不利于掌握主动权。当代大学生处于“三观”塑形的阶段,缺乏较强的是非辨析能力而往往盲目自信,容易被不实信息左右,在后续矫正其想法与认知就更为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且成效难以把控。若是拥有一套成熟的舆情引导机制,加上专职工作队伍的有力推进,提前在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中潜移默化地植入正向的舆情信息,建立与官方渠道的良性信任关系,将会使得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效整体提升一个台阶。

三、新升格高职院校校园舆情管理工作路径探究

(一)进一步提高对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于新升格高职院校来说,在赶超成熟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师生舆情、回应师生关切是凝心聚力的最强武器,也是及时发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渠道。学校的领导层与管理层首先需要加强对校园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校园舆情管理机制,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舆情管理的主战场不断拓展迁移,这给学校的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学生关注的主阵地就是学校工作的主战场,想要真正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深,还需要加强各级各单位对于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投入,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细、落实。

(二)配齐建强舆情管理工作专兼职队伍

不断提升舆情管理工作的成效,需要着力加强舆情管理工作专兼职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的一级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积极建立有效的应对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主管部门与主要责任人,形成校内多部门联动应对的机制体制;建立二级学院的分级细化舆情管理工作队伍,以学院、专业、班级、宿舍等群体为主要对象,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形成快速、有效的反应反馈机制,将产生的问题从最源头时期处理妥当,占据校园舆情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配齐的专兼职工作队伍,需要定期加强专题培训、进修,不断增强相关工作的专业技能。特别是面对变化多端的网络环境,要不断增强知网、用网、管网的能力,使得“网络”这个最大变量转换成为舆情管理工作中的最强增量,真正将专兼职队伍建强,为舆情管理工作注入强大的力量。

(三)引进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在网络无处不在的新形势下,想要切实加强舆情管理能力,必须依靠系统的舆情监测机制体系。引进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专业的平台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舆情信息进行专业的监测、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实时收集、挖掘、分析、研判与校园相关的各类舆情信息,做到24小时实时监控和管理。对于系统收集反馈的实时舆情信息,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舆情工作的分析研判与动态跟踪,对于有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做到及时预警与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化解危机,做好有效应对。

(四)加强正向引领,盘活思政工作

主动融入青年学生关注的网络领域,加大正能量的发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网络舆情引导阵地,加强科学用网、管网的能力,将较大程度提升舆情管理工作水平。结合思政课程的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丰富形式、提升内涵,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于青年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做好宣传,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关切,并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做好正能量的宣传引导,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使网络空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弘扬的场域。

(五)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新格局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新格局,切實提升育人实效。第一,启动网络文化育人专项行动。划拨网络文化育人专项经费,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协同校内多层次、多部门研究制订适合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网络文化育人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各责任单位的具体单位,并完善对应的考核激励与追责问责机制。第二,精心打造网络思政名师团队。结合思政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的同步开展,通过打造“金课”、优质课题、精品项目等手段,选拔出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优质网络思政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公开课展示教学;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特色,通过系列课程研究制作等形式开发网络思政课程资源库,充实网络思政课堂内容。第三,构建全方位网络育人矩阵。优化第二课堂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全面融入网络育人的理念,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鼓励大学生创作有思想的网络文化作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借助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干部等强有力的工作团队,组建网格化管理队伍,主动深入青年学生活跃的网络平台,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在话题讨论、热点关注、舆情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三观”与思想。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使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需要及时、有效做好校园舆情管理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工作的管理与引导,这是全方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新升格高职院校在校园舆情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与困难,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力、物力的投入以及专业的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占据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与发言权,着力构建网络舆情管控体系,提升校园舆情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彭铁元.网络舆情管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

[2]田浩.新建高职院校发展问题探究与路径思考[J].高职高专,2019(9):4-6.

[3]陈蕾.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舆情引导现状及应对策略[J].新媒体研究导刊,2020(11):33-34.

[4]邓红梅.思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网络舆情引导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2021(27):179-180.

[5]任爱珍,徐坚.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1):107-111.

[6]李双依.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育人的工作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21(7):75-79.

[7]侯幸,王佳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9):1-4.

猜你喜欢 舆情高职院校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环球时报(2017-03-31)2017-03-31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环球时报(2017-03-24)2017-03-24消费舆情消费电子(2016年12期)2017-01-19“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网络传播(2014年12期)2015-03-16

推荐访问:舆情 升格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