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三个基础"

赵志英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民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精髓,代表并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根发芽于民族生发史的全过程,具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影响、生生不息的印记效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气连根,是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凝练表达,是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子民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的高端营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融合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立在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知行合一的基础上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三个基础”

坚定秉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不懈地履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气连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凝练表达,是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滋养子民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的高端营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既需要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印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注入具体鲜活、生动感人、以古鉴今、学做有型的成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行合一的成效,具体的落实到“三个基础”之上。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立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

理论自信是乐于学习、认真领会、自觉践行、积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回眸历史经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发、强盛的文化轨迹,是植根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精神命脉中的特色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民族精英,在他们的感召和引领下,中华民族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形象,摆脱了被世界列强侵略欺侮的困顿,坚守中华民族振兴的理想抱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但是面对当下的发展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被挑战,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优势必须扫除诸多障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会诠释理论的抽象观点,会佐证理論的实践意义,会丰富理论概括的深刻内涵,对于国人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见之以行是十分重要的。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强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依赖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作用。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在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又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同气连根性质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国情,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都令国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眼界与门路大开。而且,我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高、绝大多数人都为网民,极其乐于利用信息互动方式,对于热点信息、新鲜信息、舶来信息极其乐于分享,很容易因为盲目和误识对不良信息形成从众反映和滚雪球效应,由此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培育效果。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被历史经验所证明名了的“真理”,具有广泛的民族认同基础,在国人生活体验中也能够感受得到,认同的清楚,又有家庭熏陶和社会熏陶的基础,那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起来所起到的生动效果,就会很具有抵制不良信息影响,增强文化自信认同度的效果。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立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最终要落实到思想政治品质与道德修养和自觉践行这个衡量标准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主体能动性的阐释,“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人的感性活动,当成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达成对国人信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自觉践行的程度为“三自”,即自为、自省、自由的信守和践行。其中,自为为主体能动性的自主需求,自省为主体能动性的刻意反思与调整,自由为主体能动性提高到自觉践行的程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形国人自觉践行的载体效应、示范效应、激励效应,这“三个效应”。又集中于知行合一这个基点。知也即至始至终的将学与做、知与行结合同一起来,既讲求二者融通的形式,更讲求育人效果。具体做法包括“两由两化”,即:“两由”为由知而入,由行而出;“两化”为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黎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8-07-12

[3]王桂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传统文化根脉及民族特色[J].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05-3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商(2016年27期)2016-10-17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传承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