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3篇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篇1

弘扬民族精神论文中华民族精神论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国际竞争力

摘要: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民族精神日益受到漠视。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大风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精神;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

  “大量人才外流、留学生学成不归、明星移民海外……一些未能出国的人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极力地贬低甚至丑化我们的祖国。每当看到这些消息,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总是痛心疾首。爱国是任何一个国家公民最起码的素质。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人的“根”在哪里、究竟还爱不爱养育自己的祖国?他们固然是少数,但毕竟代表的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想,有些同胞之所以数典忘祖,是因为血脉中缺少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会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当前,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地腐蚀一些人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日益受到冷落甚至被遗忘。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重视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年轻而无根的美国人,由于重视美国精神的培养而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先天不足的日本人,在吸取民族精神中成长壮大;多种族、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始终高举儒家伦理的大旗而迅速崛起;曾被战争弄得遍体鳞伤的德国,正是有了坚强的德意志民族精神才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处于纷争之地的以色列,正是有了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精神,才能在中东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地位曾一落千丈的俄罗斯,近年来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力求重振民族精神、力图重演大国雄风;只有弹丸之地的韩国,大力倡导爱国主义,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从而成为亚洲经济强国。

  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人无脊梁莫做人。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磨难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弥坚?是什么撑起了她的脊梁,使她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那不朽的民族魂——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教育。

  一、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大风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美德。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者灿若群星。第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昂扬斗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第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五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他们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或刚正不阿冒死请命,或毁家纾难精忠报国,或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或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他们的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正是这样的国魂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征服千难万险,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第四,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第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第六,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第七,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第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二、 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三、 必须继承和弘扬时代精神

  社会的发展催生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把民族精神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时代精神突出表现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还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要吸其精华、融合中西、使其本土化,要去其糟粕、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西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和根本,丢弃民族精神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我、甚至亡国灭种。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如果民族精神在我们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都能根深蒂固、生根发芽,那么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陈铭.中国道德百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篇2

大庆精神论文


大庆精神论文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基本特征又突出表现在,中国石油人身上的那种爱国情怀、进取意识、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过硬作风。她虽然产生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年代,具有一定的时代印记,但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展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这也正是其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时代先进性之所在。作为新时期大庆石油人,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研究与思考,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弘扬和培育大庆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之“魂”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目前,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狭隘,只是把理想信念与个人自身命运联系起来。用大庆精神育人,就是要教育当代学生要以“铁人”为榜样,学习“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把人民功利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的自觉价值追求,把个人的理想紧紧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品格,进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自觉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为一体。

二、弘扬和培育大庆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立牢民族精神之“根”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甚至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极大地冲击了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使爱国主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性和艰巨性。因此,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是我们教育当代学生的丰富的爱国素材。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中的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全局意识;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牺牲局部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像当年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那样,把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思想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国家利益置于心中,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作出贡献。

三、弘扬和培育大庆精神,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夯实基本道德之“基”

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也要自觉遵守这一行为规范,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却有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表现在日常道德行为方面。二是表现在道德信仰的迷失上。铁人的精神为我们学生树立了科学求实、刻苦学习的典范。铁人这种心中装着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的学生刻苦学习,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学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弘扬和培育大庆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强全面发展之“能”

以王进喜和王启民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和模范,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都为当代学生树立了道德的典范,是当代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必须利用好的历史资源。总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庆精神,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发挥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使当代学生学习大庆精神,传承大庆精神,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中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觉承担时代赋予当代学生的历史使命。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篇3

关于爱国主义弘扬的思修论文2000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摘要]为把自己培养成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要认清全球化的种种挑战,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广阔的全球思维,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实践中,应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热爱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爱国主义;全球化;大学生
把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主题不仅不应淡化,相反更应突出它的重要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全球化不是要惠及全人类,更非要达到“天下大同”。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广大人民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发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13亿国人中数量不多的、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储备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但爱国决不仅是一种口号,也不仅是一种情怀,更重要的是一种具体的行动。本文试结合全球化的特点,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把自身培养成顺应时代潮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一、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之所以能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其强大的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知识亦成为国家博弈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而
科学知识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才,也就成了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情怀最实际、最有效的方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首要的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服务社会、贡献才智的本领。试想,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满足于浑浑噩噩,怎能实现“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对国家建设有较大的贡献?同时,针对知识经济的现实,当代大学生在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着意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体地说,首先,针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不仅把它作为个人学习的工具和未来生存、发展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应从国家生存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因为,信息化无疑是全球化基础性、物质性最强的部分,也是制度化程度最低、最有可能“抢滩”确立优势地位的部分。对国家来说,“实现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张进入全球化赛场的入场券,没有独立的信息化开发能力将意味着在全球化进程中彻底丧失发言权”[1](P186。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融人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性通用语言的重要作用显得愈加突出。因此,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再次,要特别注意文理兼通:学理工的应学点文、史、哲,以培育人文精神、整合思想、提高思考力;学文的也应学点数学、生物学、环保等知识,以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最后,大学生还须掌握一些现代管理知识。
第二,培养两种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人估计,在1950年时,人类知识的总量翻一番大概要50年的时间,而到了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将只需73天。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大学时期所学的全部知识在毕业后的三两年内就会过时,必须加以更新。要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就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这种终身教育当然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而主要是靠个人知识的自我增值。大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关键。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方式。应自觉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
兴趣感,充分利用高校资料丰富、学术气氛浓厚的有利条件,学会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去伪存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计划性和目的性、持之以恒、创新求索、理论联系实际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是艰苦的,但这种能力一旦掌握,也就找到了一把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做到事半而功倍。
知识之所以能在社会进步中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传承,更在于它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学府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己任。在我国,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已列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许多高校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专家学者们也正在对此问题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可以说,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正在形成,关键是大学生们能否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强化创新意识。概括而言,大学生必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这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就如同要建空中楼阁那样?奶瓶尚?必须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洞察其发展方向,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只能是闭门造车,重复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必须发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精神,大胆质疑,大胆批判;必须参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原动力,创新的知识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参加学术和科研活动,搞社会调查,甚至进行创业,都是大学生实践的好方式。学好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才打下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反过来,进一步学习又有利于个人知识的更新和储备;创新则是最终归宿。三者都服务于一个共同目的,即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避免将来空有一腔报国热血、苦无过硬本领的遗憾和尴尬。
二、立足国内,奉献才智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球范围内人才自由流动的加速。但是这种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流向欧美发达国家。据报道,我国自己培养的高级计算机人才中,50%服务于外
资企业,另有近50%选择了出国,仅有极少数服务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像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学府培养的高科技人才中,有相当部分毕业后选择留学欧美,其中又有相当部分一去不复返。结果是,我国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避免受制于人,却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匮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当然要靠从根本上改革旧有的用人制度,但从人才自身的角度来说,能否不计
个人得失,以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为重,是更重要的。
事实证明,个人的成功无论多么巨大、多么辉煌,如果不是与民族的进步、祖国的强盛相联系,实质上是毫无意义的。诚然,我国在科研的软硬环境和用人制度上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加以改革和改善。如今,科教兴国战略正在加紧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也正在吹响――神州大地将变为高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最佳场所。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抱定拳拳爱国之心,立足国内,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热爱、研究传统文化,用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塑造全球化进程
当前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化”。这不仅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前进方向,也指“全球化的意义生产是由西方的跨国资本主义利益集团来主导的”[2],是指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在全球的传播和泛滥。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对这类信息的接触防不胜防,而大学校园中部分教师“言必称美国”的传授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使他们产生了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以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无知、妄自菲薄的不良倾向。
人类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数典忘祖、毫无“特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民族。实际上,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的许多精髓不仅不会阻碍全球化的发展,相反却有利于世界范围内各类关系的整合。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以及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民爱物”、“天人合一”等
思想,都有利于调节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再如,近年来学者们所关注的“和合”文化也表明中国文化具有融合性,能吸纳外来文化,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和平、和睦的国际环境。
因此,以全球化为借口,贬低甚至主张全盘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是毫无道理的。大学生应该利用有利条件,抱着扬弃的态度去认真学习、研究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不仅对于大学生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建立健全人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从而成为爱国者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塑造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方向,也有积极意义。
四、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全球观念
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心,并不意味着要作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立足国内,不是要固步自封;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
全球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全球范围内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局面的形成。由此,狭隘的民族主义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狭隘民族主义情怀,尽管表面强烈,表现激烈,但偏狭的思维视野,拒斥文化融通与借鉴,只能导致自我封闭,从而错失发展机遇,造成自我损害。例如,在1999年5月8日美国导弹炸毁我驻南联盟使馆后,大学生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这当然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但部分大学生提出要“捣毁麦当劳”、“拒喝可口可乐”,就有点过头了。这是因为,到1999年底,在华16余万家的外资企业吸纳了约2000万工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1/10左右,其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华的生产和销售就提供了41.4万个就业机会。资料还显示,1999年外资企业纳税额占到了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16%,而且成为增长最快的税源之一。这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简单的“抵制美货”的方式已不能真正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了。全球化要求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不要民族主义,而是以开放、容纳百川的胸怀面对其他异质,以取长补短、服务自身。因此,当
代大学生必须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全球眼光,一切以全球为背景来思考问题、采取对策。不忘人类发展的大目标;虚心学习其他国家、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增强共赢感和共存感;学会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重、宽容和关怀,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正当地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综上所述,全球化正在日益深刻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对此,当代大学生不应置若罔闻,而应主动出击,勇敢面对。在思想上,要以广阔的全球思维、全球观念,对全球化的种种挑战及个人肩负的重任要有清醒的认识,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应珍惜青春年华,努力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唯如此,大学生才能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既顺应全球化潮流,又能真正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使命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刘康.谁在主导全球化[N].环球时报,2000―03―24.
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讲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对“爱国主义内涵”理解时,学生们对待“爱国主义”态度出现分歧,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国?通过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及对爱国主义的三种态度的分析,告诉我们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态度;践行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第二章“爱国主义”相关内容时,学生说老生常谈,肤浅简单,老师说爱国主义本是大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无需讲解。网上有网友强烈地责问,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爱国与赚钱哪个更重要?针对以上情况,让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是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施以何种态度,及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常常困惑着大学生们。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 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国格和人格。它是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的人都备受敬仰,流芳百世,例如在古代有岳飞、文天祥,在当代有钱学森、李四光;而损害国家利益卖国的人却备受咒骂,遗臭万年,在古代有秦桧,在近代有汪精卫。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国,一句简单的歌词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那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反映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个人寄托于小家,小家寄托于国家,个人和小家的精神家园与物质利益都要寄托于国家,因此,我们每个人深深依托于国家,理应自觉履行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好好报答祖国母亲。
二、当代大学生普遍对“爱国”主义所持的三种态度 (一排斥“爱国主义”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十分广阔,使许多大学生通过网络认识了英国学者塞缪尔・约翰逊,进而接受了约翰逊的那句传诵至今的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避难所”,看看前段时间的愤青们为了“保钓”而进行的打砸抢烧行为,就会明白此言的深意。爱国主义容易由于狂躁和偏激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哲学所追求的唯理性是取的精神相悖。“仁者爱人”是古老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中国文人普遍认可,即一个人应当对全人类都心存仁爱。而爱国主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它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和同胞的特别的关注,爱国主义中的爱实际是与“我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是因为这是“我的”国家,这里的人民是“我的”同胞。因此,爱国者的关注是根据“我的”一词做出的。
(二拥护“爱国主义”

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理性而成熟,他们普遍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应当超越其他任何有可能与之冲突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本国的爱没有强到超越对人类的爱,那它就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仅仅是空喊口号的爱国主义。他们能从小事中找到爱国主义的落脚点,例如四川发生地震时,大学生们感同身受,纷纷捐钱捐物,伸出援手,认为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之一。他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国民生活的深切关注都证明了他们的爱国态度。
(三爱国而不忠于国家
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少数“精英”分子所持的态度,他们是“冷静的爱国主义”。他们从“哲学家不会忠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只忠于自己心中的理想”,找到了理论支撑。哲学的最高追求是普遍真理和普世价值,对于哲学家来说,爱国不是忠于现有的国家,而是将其改造的符合普世价值。当然,换句话说,如果没能力改造国家,就改变自己的国籍好了,历史上改变国籍的哲学家也多得屡见不鲜了。每个人都有资格偏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人可以强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同胞,而不是其他国家及其居民。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同胞有特殊的关爱,并不妨碍他对其他国家及其人民的关爱。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整个人类的关注可以超越对自己国家和同胞利益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一致的。
三、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各个国家进行国民教育一面旗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代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热烈的爱国情怀,这点至关重要。然而,爱国主义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
(一保护和修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倡导理性爱国

在部分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达中,我们也看到了少数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式的爱国主义。在“爱国”的外衣下,他们表现出一定的狂热,例如,打砸日货是爱国,谩骂日本人是爱国。对于这种极端的“爱国”方式,我们不仅要引导而且还要教育。
(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认识
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有着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世代相传,不仅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而且维系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然而,美德是不会自行传承,只有经过培育,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飞跃。大学生爱国主义认识的提升,也是需要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熏陶和植入,继而转化成为大学生做人立世的根本,成为他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内在动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是活力,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需要传承给大学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和崇高志向。传承这些传统美德,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人格,倡导大学生弘扬重德精神和入世忘我精神、自德精神和自我磨炼精神、群德精神和自然陶冶精神,从而通过启迪内心觉悟而达到行为自觉,实现“社会→自我”的成人模式。
(三正面引导大学生爱国行为,珍惜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有人说“将爱国热情倾注到祖国的发展行动中去”、“建设好国家是表达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等,是正面的爱国宣传,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与鼓励。我们要说,爱国热情弥足珍贵,必须百倍珍惜。有时爱国不一定是对祖国的高度赞美,而民意表达更不容忽视,关心国家民众的疾苦也是爱国的表现。如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我们说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源于他对国家、民族、民众疾苦的关心。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更应该珍惜。“爱国热情”不能说不算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当发生危害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事件时,爱国游行我们不用阻止,但要因势利导,不能煽风点火甚至纵容不理智的行为;抵制外国商品,支持国货我们也不用阻止,但是
要循循善诱,使之变成自觉的理性消费。总之,爱国热情和爱国行为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保护。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又经历过系统的爱国教育,能够更好地把爱国理论与爱国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发扬民族精神,让广大大学生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
1.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当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社会不仅要讲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还需要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友爱待人,讲诚信,建立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爱国主义能够缓解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为爱国主义能够将群众团结起来,划清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避免过度内耗[2]。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情感支持和行为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1.2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教育都应该服务于社会主义[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
识和能力,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只有让培养出的人才对国家具备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促进他们为了国家建设而努力。因此,要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需要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感,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2.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讨 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主要是近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相对欠缺。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各种经典著作都给现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理论课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开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开展讲座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国情等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通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认同感。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公德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做个有素质的爱国公民。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智的、积极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4]。我们看到一些譬如游行示威、景区刻字、在国外旅游时插队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没有形成基本的法律和公德意识,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公民的个人素质,同时对国家的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加强法律和公德等这些常识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中
的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形象。
4.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说在口头上的,它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国情,磨练意识。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脱离空洞的爱国主义理论认识,深入了解社会和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利用军事训练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荣誉感。
结语
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针对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缺失以及狭隘爱国主义倾向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目前在很多大学生中,对于“祖国”的内涵并未真正理解,而且在高校中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方面相对薄弱,使得大学生民族意识逐渐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必须改革教育思想,将爱国主义精神引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推荐访问:精神 论文 弘扬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 弘扬冬奥精神论文2000字 关于冬奥会的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