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精选推荐】

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6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论文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的序幕。“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十二五、经济发展、农业发展

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后,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为此,《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毫无疑问,《建议》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未来5年我们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我国正发生着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国土资源事业正处于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土资源事业大有可为。面对已经绘就的“十二五”规划蓝图,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各项任务,努力奋斗!

【篇二】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牛鼻子”

  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牵“牛鼻子”,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就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布局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正确把握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法则的创造性运用

  “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现实依据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两个得出来、一个提出来”正是对“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而这个阐述和概括契合了“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首先,从国际形势看。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地区热点不断增多,局部军事冲突有所加剧。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给我国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如何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

  其次,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科技创新落后的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等。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进行“伟大的斗争”,才能化解风险,解决矛盾,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适应了现实状况的这样一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三、必须在协调推进中围绕好、贯彻好、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抓纲带目,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要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使数千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动力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大战略举措,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问题的国家。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办事、依法做事。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科学统筹好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要发挥好“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第四,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政风开始好转,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就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这样,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三】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论文新形势下台海关系及策略研究

姓名:陈家乐

学号:201308490504

专业:文法公管类

院系:人文系

内容提要: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独”活动, 理性分析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海关系、对台策略、新形势、对台工作

一、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内政,它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之间爆发内战遗留的产物,国民党蒋介石残余势力从大陆败退后盘踞了台湾。美国介入台湾,肆意干涉中国内政,致使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积极遂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意在将人民革命进行到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而被迫搁置下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更加深了对台湾的介入,台湾问题趋于复杂化,中共中央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一纲四目”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已实现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转变,是中共统一祖国方针政策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鉴于新的形势——时代特征已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并以此成功地实践于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从而为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的范例。

90年代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根据形势的新变化,进行了进一步深化。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对台政策的系统纲领,标志着中共统一祖国方针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新形势下台海关系与形势

近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继续深化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基础得到全方位巩固,两岸前景一片光明。与此同时,马英九政府仍旧深陷困局;
民进党派系斗争激烈。

(一)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

近年来,国共两党高层密集互动、持续沟通,以确保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今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名党荣誉主席连战。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理事长萧万长。6月13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名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

(二)两岸制度化协商全面推进,互利合作深入人心

今年,6月16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论坛继续彰显民间性、草根性,共发布31项对台惠民措施。6月20日,海协会长陈德铭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举行第九次会谈,签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并且两岸以服务两岸同胞为宗旨,互设的办事处也将进入实质协商阶段。

(三)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层面交流全面深入发展

3月12日,台“教育部”发布公告,将承认大陆高校学历范围在之前的41所“985工程”高校基础上新增70所“211工程”大学。1月2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率团访问大陆,举行“2013年两岸故宫未来合作计划会议”,达成多项具体合作计划。将两岸的文教事业更推进了一步。经济上,两岸和平红利继续扩大,两岸货币互通成为现实。

(四)马英九当局极力挽救执政困境,但民调未见好转

马英九当局进行“内阁”改组。新“内阁”重要成员大多都是前“行政院长”刘兆玄部署,相互合作早有默契,被称为马上任以来“最有执行力的团队”。然而即使是这样,马英九的民调依旧持续低迷。根据半年来多家民调公司调查结果,马英九民调满意度仅剩两成左右,不满意度则高达65%以上。

三、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一) 机遇一:马英九上台并成功连任和国民党全面执政

1、马英九上台,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党格局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以超220万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本土政权民进党的代表人物谢长廷。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再次在选举中击败了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与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以拥有23个县市和“立法院”(113席)中的3/4的绝对优势实现全面执政,自此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党格局发生了结构性重大变化。

2、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立委”和“总统”选举结果表明,台湾主流民意出现历史性拐点,谁执政已经不是很重要,执政后做什么变成全民精神和政治的聚焦。民众回归理性,务实,质朴的本性。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3、民进党激进台独路线遭受重大挫折,民进党的组织重构和路线调整势在必行

在过去8年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不断挑起事端,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导致两岸关系长期处于僵持局面,使台海和平受到严重威胁。这次选举结果表明民进党的激进台独路线和政策遭到台湾民众唾弃。民进党加快实行政党转型、组织重构和路线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4、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复谈的成功举办

2008年6月11日至14日,海峡两岸授权民间团体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举行中断近10年后的首次复谈,并就开放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签署了协议,特别是随着“两岸三通”、“陆资入台”等一系列协商完成,两岸掀起一轮台湾热和大陆热。这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协商、合作发展的全新时期。

5、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决定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任务,必将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两岸经济合作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开放市场准入、科技创新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台湾投资者将进一步享受改革红利,在更好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两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决定中有关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内容,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将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以及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事业、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等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遇和更健全的保障。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和面临新的挑战

(1)政治方面

虽然马英九上台,国名党执政以后,台湾的局势有所缓和,两岸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但是当前台独势力任然存在。且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国名党内部矛盾不断,民众出现很多不满的声音。国名党正面临着民众的信任危机。而现在台湾部分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仍抱有疑虑和观望心里,对大陆仍存在疑惧心态的情况下,民进党很可能打悲情牌,甚至用诉诸街头抗争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杯葛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一系列政策及措施的落实,从而对两岸关系和发展构成新的冲击和挑战。

(2)经济方面

受两岸经济产业结构和差异以及台湾对大陆进口贸易的限制等因素,使两岸的经济贸易存在严重失衡,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和合作。且两岸贸易商品结构具有不合理性,不利于缩小两岸贸易不平衡的差距,导致大陆企业对台湾市场的开拓不足,从而影响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

四、对台统一策略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对台政策是一以贯之,从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江八点,以迄胡锦涛提出的胡四点,都坚持一中原则、反对台 独。基于当前两岸民间往来频繁、两岸经济合作深入的良好状态下,为推动两岸快速融合、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工作策略。

(一)经济领域

不断增强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这是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无论是要争取和平统一,还是要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那么,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就会越来越高。

完善两岸经贸合作平台。积极利用福建等地区的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区域经济综合体,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部分工效率,增强本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以此带动与台湾地区的深化合作。

(二)文化领域

根据不同的主题,积极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举办各类海峡交流会、论坛、文化节等,多方位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增强台湾同胞的名族认同感。充分利用福建省在民俗文化交流上的优势扩大祖地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认知和认同。

(三)政治领域

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积极推动两岸再设一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务实形成政治互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两岸机制性政治协商机制,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先从两岸专家学者的接触开始,慢慢的对一些政治问题进行思考,为然后的政治协商打好基础。

面对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的“台独”活动要坚决抵制,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台独分子”,“台独活动”,做到坚决不退让,坚决不妥协。

参考文献

【1】阮晓箐: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台和平统一策略研究》

【2】瞿芳琳: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新形势下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的走势与对策研究》

【3】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院 李家泉:《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探讨》

【4】付颖: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海峡两岸政治交往与台湾问题和平解决》

【5】胡锦涛提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

【篇四】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高举伟大旗帜 共同团结奋斗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首先要深入领会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述,也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三个毫不动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这是在我国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党中央发出的统一思想宣言书、科学发展动员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重大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成功化危为机、成就“黄金十年”,最重要的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勇于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机遇前所未有,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我们就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篇五】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高举伟大旗帜 共同团结奋斗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首先要深入领会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述,也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三个毫不动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这是在我国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党中央发出的统一思想宣言书、科学发展动员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重大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成功化危为机、成就“黄金十年”,最重要的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勇于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机遇前所未有,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我们就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是植根国情、顺应潮流、符合民意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奋进在这条道路上,短短三十多年间,我国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准确把握形势,科学制定政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渡过了重重难关,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民生保障取得新成就。面向“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是辉煌成就的深刻启示,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脚踏实地、坚定笃行,我们必将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恢弘壮阔的美好前景。

透过“中国奇迹”的辉煌,探寻中国巨轮的动力源泉,解放思想的光芒闪耀其间,改革开放的力量涌动奔腾。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不断革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激发了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激活了全国人民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收获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今天,当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决定性意义。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就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探索未有穷期。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就能始终牢牢把握前进方向,不断获得强大动力。让我们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踏实工作,再创佳绩,用深化改革的新成果、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大贡献。

而在我看来,胡锦涛总书记的723讲话还具有一下精神:

第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是新世纪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为十八大胜利召开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纲领,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

第二,是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亮丽序幕。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拉开了人们期盼已久的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亮丽序幕。讲话的内容十分丰富而精彩,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结合的高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图景进行规划。这既是党的十八大的基调,也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

第三,胡锦涛讲话的四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这个讲话体系宏富、博大精深,观点鲜明、思想深邃,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光辉历程,高度肯定了我们的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把握、领会即将在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所肩负的使命和面临的新任务,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第四,讲话吹响新征程的号角。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体现了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开拓奋进的精神,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定下了基调,吹响新征程的前进号角,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全面省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发展大势,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第六,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胡锦涛同志发表的这篇讲话,是我党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这篇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对于统一全党同志的思想,明确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意义非常重大。

第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立足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总书记用了‘前所未有’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中国的机遇,也描述了中国的挑战,特别强调指出了仍处于大有作为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发展大趋势。

第八,坚持“三个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三个毫不动摇’,这‘三个毫不动摇’,掷地有声、铿锵坚定,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更加深化,信心更加坚定,实践更加自觉,这对于全党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和带领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涵深刻,寓意深远,还有许多重要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学生们暂时还不能理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是伟大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成长为祖国需要人才。

【篇六】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着眼“后金融危机时期”战略竞争,积极营造有利环境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在合作理念、合作重点、合作项目、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夯实、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对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合作竞争结构调整
2010年2月4日据腾讯网报道: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

胡锦涛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作出了3个重要判断。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立即果断实施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拓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
三是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不仅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要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额在两年间出现大幅度萎缩。经过各主要国家采取积极的货币投资政策和

经济刺激措施,到2009年年末,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了复苏态势。从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全球经济的整体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恢复阶段,国际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恢复还可能出现波折,国际需求疲软的状况转变缓慢。因此,汲取金融危机教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贸易结构调整,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2010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部分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就会倒闭,殃及百姓。企业再掀裁员潮。企业生意难做,就会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就会在裁减员工上打主意。工作越来越难找。企业都在倒闭,在裁员,所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会更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加薪会逐渐变成很难的事情。投资,消费,贸易都会变冷。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现金。现金会越来越珍贵。商品价格会下降。随着需求减少,各类商品价格会下降。股市大量缩水。中国尚有许多的穷人,在这场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本来捉襟见肘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二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对外的经贸关系
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概况: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3407亿美元,签订合同额5603亿美元。2009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止2009年末,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200多亿美元。

200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新签合同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1.2%;
我国境内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占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的比重则上升到54.69%;
而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国外项目营业额开始下降,达到40.38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了1.67亿美元,同比减少3.98%。2009年,全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5万人,同比下降7.5%。2009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同比增加3.8万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
合同额674亿美元;
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
三结构调整:对外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作了各种分析和判断。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周期(50~60年的拐点。这意味着近十年来以美国信息产业为主体,美国霸权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充分消耗自己的能量,未来世界经济将进入大的调整周期。实际上,这种调整涉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包括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关系。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结构调整是对外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开展大项目合作
一是合作层面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把地区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纳入国家战略;二是合作领域大大拓宽,着眼于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内容涵盖了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三是合作周期和时限较长,给各级政府和企业在项目安排、资金运转等方面以较大的活动空间,更有利于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的实施;四是对毗邻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十分明显。

(二)转变思维,审时度势,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转型
在对外经贸关系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人口结构,确定适销对路的商品和市场贸易额度。通过正当的通关渠道、严格的质检措施、规范的贸易秩序,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通过加强批发管理,增强整体竞争力。提高和增强出国人员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制意识,重塑中国商品和中国商贸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调整合作重点,加快对外投资合作
在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方面,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和政策创新,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不同特点,确定适合发展的项目。可以通过中国的设备、技术、管理入股,在各地建立合资企业,以合资企业的品牌逐步打开市场。
我国目前已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虽然金融危机给各地的市场贸易带来了许多冲击和影响,但也借此机会,我国能为此着眼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战略竞争,通过结构调整,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这是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推荐访问:必由之路 形势 政策 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形势与政策五个必由之路论文 形势与政策五大发展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