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精选推荐】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3篇

第1篇: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

环境保护税政策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税法第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不缴纳环保税。(税法第四条)

3、征税对象: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目前仅针对工业噪声)

4、计税依据:应税污染物排放量

5、税负:

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

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

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税额分别为每吨5元至1000元;

噪声则按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计算,税额为每月350元至11200元。

6、税额计算:

大气、水污染物的环保税税额

=污染当量X 税负

污染物排放量/该污染物的当量值

见《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

固体废物的环保税税额=排放量X 税负

噪声的环保税税额计算见税负

7、税收免征:

1)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2)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3)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4)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

5)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8、减征:

1)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

2)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

9、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10、申报缴纳:

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按次申报缴纳。

按季申报缴纳的,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纳税人按次申报缴纳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

第2篇: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大家的生活都是离不开生活的,你我的生活都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谁都离不开谁的。

我校地处工业比较发达的东北塘镇农坝村,这里是镇里的工业园区。前几年,工厂像雨后春笋在农坝村安营扎寨,铸件厂、橡塑厂、印染厂等好多企业虽然是本村的一些老牌企业,也是村里的骨干企业,起步早,根底深,但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是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源的诞生地。在这里,以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上空,出现一条条“黄龙”,据同学们后来查资料了解到这些“黄龙”里可能隐藏着剧毒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它的毒性约为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硫毒性的10倍。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硝酸酸雾,刺激人的呼吸器官,轻则引起慢性气管炎,重则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是产生癌症的发病因素。因此,人们称它为“污染大气的毒龙”。在农坝村的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锡北运河,自从沿河造起了印染厂后,河水就一直没清澈过,河里的水经常脏得不能洗东西,也养不了鱼虾河蚌,老百姓为此没少埋怨过。

为了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我校近几年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多次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宣讲,举办环保知识图片展,开展大中队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走访群众,实地调查和考察等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亲眼目睹了我村的环境变化和整治状况。同学们也为此写出了多篇调查小报告、小论文,建议书,印发给家长和群众。表明了当今小学生对本地环保工作的关心和保护自身身心健康的强烈愿望。

很多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主要是一些来自我国边缘山区的孩子,不仅通过上网了解,还在平时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无锡这个改革开放城市的现代发展气息,体验到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类居住环境被污染后所带来的事故隐患和后遗症。我校的一些外来学生以前因长期居住在西北、西南农村,有的来自偏远山区,那里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周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所以一到我们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心目中的江南,除了人多车多钱多,就是工厂、高楼多,由于遍地都是工厂,各地都有“三废”的存在,有一阵子,市场上很难买到没有被污染过的大米、蔬菜水果,甚至连有的水产品也因水质关系,沾染了异味。就拿我村来说,当初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田野再也见不到了,水稻田面积从原来的一千多亩缩减到如今的二、三百亩。走在村道上,眼前见到的除了厂房还是厂房。就连我们的校园也已被周围的工厂几乎包围了起来,学生视野被阻不说,还要常年受噪音、废气的侵袭,人人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也会说:“如果靠这样占用农田造厂,污染环境来发展经济,那我们宁愿贫穷一些”。多么诚挚的感言啊!不知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听了有何感想?确实,这种状况不光是我们这里有,恐怕其它地方都有,是我国目前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当前已到了非化大力气整治的时候。

可喜的是近年来农坝村村领导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学生到村委和工厂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村里每年都要召开有关环保的座谈会,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整治工作。还经常组织相关负责同志到工厂、家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在村里不仅给多家企业签订了环境整治协议书,还和村里的几十家商店、摊贩签定了清洁卫生责任书。一方面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促使部分企业、店铺化本钱投资改造原有的旧设备,尽力降低污染源的毒性,将“三废”排放降到最低程度。村里还高度重视了本村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率先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喝上清洁的太湖水;
户户通有线电视和电话,方便老百姓了解新闻动态,及时反映问题。今年,又将条条道路浇上了柏油或水泥,两旁还安装了路灯,使得原本既窄又脏的村道变得既宽敞又整洁。现在村里有农贸市场、老年活动室、多家中型超市,人们出门购物娱乐既方便,又快速。难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外乡人,将它误认为是市镇呢。村领导还根据群众意见,在各自然村统一建起了数十只大花坛,里面种植了月季、海棠、紫荆、杜鹃、樱花、香樟、广玉兰等花木,一年四季,各个村落,鲜花不断,香味扑鼻,仿佛置身于公园一样。村里还每年出资对几条主干河道进行淤泥清理,使河道常年保持水流畅通,水质干净。村里还对家庭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作了统一规划,在全村布置投放了数百只垃圾箱和塑料粪桶进行集中处理。在村委门口,我们可醒目看到一排用不锈钢建的宣传橱窗,里面不仅经常张贴环保知识资料和图片,还定期公布各单位、各村民小组对于环境整治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现在农坝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老百姓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在农坝村工作多年的一份子,而且是肩负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经历了农坝村这十多年来的变化发展,感慨万分。我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一些主管领导来说,是不是太为难了?但通过农坝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从内心明白了: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类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是以小失大,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而自食其果。综观历史上全球发生的多次特大灾难事故,那些热衷于靠毁田毁林来开发景观,靠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能人”,还不应该清醒吗?其实许多有识之士早在多年前就坦言:从眼前看,重视环境保护,可能会影响当地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但这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使群众增收。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途径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联想到近几年中,我国各地因破坏生态环境而造成的自然灾难和人身伤亡事故,难道这不是血的教训吗?听说前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相关政策关闭小煤矿、停止小炼焦,健全和发展国有煤矿,扶持开发大机焦,这是煤炭和焦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税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可谓一箭双雕,地方和财政皆大欢喜。由此,我们的某些企业不值得借鉴吗?

现在的孩子虽然对环保的意识还比较朦胧,对周围一些涉及环保不力而引发的事故,也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漠不关心,但并不能说明环保与孩子们无关。相反。我们的孩子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要从我们每个人身上做起。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水源,还大自然本来面目,这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童心是最宝贵的,童言是最真心的。我们不能让幼小的心灵因此蒙上阴影。从儿童身上,我们要看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民动员,人人出力。

在这几年中,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走出校们,到周边风景名胜古迹参观游览,呼吸新鲜空气,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陶冶孩子们的身心。同时每次活动也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最好机会教育。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我校还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看看画画,写写说说,做做议议,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意识的教育。活动中,有些同学饶有兴致地创作了儿歌、顺口溜,来宣传环保。如《变废为宝》: 叮呤呤,叮呤呤,环保行动开始啦! 纸盒瓶罐、废铜烂铁, 纷纷登场显其功。

漂亮的“外衣”我来做, 强壮的“身体”我来当。

开发我们的小巧手, 变废为宝乐趣多!《废电池》:废电池,你别扔, 污染环境可不轻;

土壤、空气、地下水, 需要我们来澄清。

废电池,你别扔, 有害物质脏又毒;

若把它们归归类, 有利回收环境美。《保护环境》:花儿对我笑嘻嘻,小鸟唱歌叽叽叽,看到垃圾快拾起,保护环境我和你。在孩子们说说唱唱中,以前那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我校的环境卫生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学校大队部把清洁卫生检查考评作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班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教室、保管区的打扫,红领巾检查小组天天检查、评分。每学期组织各班开展创建优美环境评比。部分班级还走出校门到工厂、村道、农贸市场捡废纸、废塑料、废罐子……清扫路面,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大地上拥有和谐的绿色,花儿才显得更加芬芳鲜艳,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也需要绿色。朋友们,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同来关心我们的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和谐家园!让地球变成一个洁净、清新、永远年轻的蓝色星球!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第3篇: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

第十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o第一节 中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

▪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四、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五;
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和有效参与的原则

o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公约

▪一、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

▪二、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努力

o第三节 贸易与环境问题

▪一、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环境标志

▪三、ISO14000标准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自七十年代初始于西方社会、后来又逐渐席卷全球的环境运动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长足进步,人类对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其科学性和预见性也逐渐增强。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生态环境退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它不因国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环境问题很有可能对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保护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赖以繁衍生存的地球,国际社会别无选择,只有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为各国自己的切身利益,同舟共济,共同合作保护环境。

第一节 中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在治理、保护环境的长期实践中,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逐渐深刻的认识,更加清醒地看到,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溯其根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寻找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将环境与发展对立起来,孤立地就环境而论环境,只能是缘木求鱼,不仅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还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这一基础之上,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基本共识也在不断增长。“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全人类千秋万代的共同利益”,“持续发展”等基本思想己被普遍接受,为开展切实有效 的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应该指出,有了合作的基础,还仅仅是开始。用中国人常讲的一句话,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从认识上的趋同到合作果实的收获之间,还有很长的艰难的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众多障碍有待克服。事实上,在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领域,各个不同的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挖掘一切潜力,切实有效地开展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国际合作,中国一直坚持必须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行动中确立若干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资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而且只能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寻找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的道路。环境保护自身并不是目的。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让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某些环境问题而因噎废食,消极地保护环境而放弃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兼顾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各自的具体国情来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同步、协调、持续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的适应能力,决定改善环境的进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最根本原因。这些国家常常是使用了发达国家提供的过时、有害环境的技术来实现发展,加剧了环境退化,进而又破坏了发展进程,使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持续恶化之间呈现出恶性循环。中国认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在于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增强保护环境并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能力。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忍受贫穷与饥饿痛苦的情况下片面保护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按照公平原则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大框架内来探讨国际环境合作,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另外,就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土地退化、沙漠化、水旱灾害、水质恶化与供应短缺、海洋资源恶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和植被退化等问题已构成严重的环境危害,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一定意义上说比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更为现实和迫切,应予优先考虑解决。

地球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如果目前主要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将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国际社会虽然提出或通过了一些行动计划,但尚未采取具体行动有效的加以实施。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并落到实处,特别是为此建立充分的国际资金机制。

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但同时应该明确导致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主要责任和治理这些问题的主要义务。自产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顾后果地利用环境和资源。目前存在的诸如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这类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这种行为的累积恶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尤其是处于岛屿和低地的发展中国家。直到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源。因此,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率先采取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为国际合作做出更多的切实的贡献。这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或补偿其因履行在国际法律文书中承担的义务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认为,必须强调这笔资金的“充足性”。象征性地提供少量资金以求宣传效益,对解决实际问题不会有什么帮助。同时必须强调资金的“额外性”,不能是现有发展援助的重新分配。靠削减用于发展项目的援助来增加环境资金的作法,不仅会伤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也会进一步削弱它们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二,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污染所需的先进技术。中国认为,不能将这类技术视为一般商品,将其转让留给市场机制解决。应该从对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高度,把有关技术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把它的转让看作是对人类共同事业的应有贡献。保护知识产权无疑是必要的,但中国认为,掌握这类技术的发达国家完全有条件根据本国的实际,通过必要的国内程序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达到既能保护、鼓励科研的创造性,又能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非商业性技术转让的目标。

四、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应以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国情不同,经济模式各异,各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结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选择发展道路,确实保护自身环境并有效参加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权根据其发展与环境的目标和优先顺序利用其自然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农业国来说,从解决12亿人的吃饭问题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角度考虑,中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及粮食的自给。同时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方针,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建成了一整套工业体系,发展了经济,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国政府已确定并贯彻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因此,发达国家不能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作为提供援助的附加条件,更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或将某种社会、经济模式或价值观强加于人。任何此类于涉内政的做法,都是违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并将从根本上损害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合作。

五、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和有效参与的原则

目前,在国际环境领域中,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不足、声音得不到充分反映的不正常局面,国际社会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众所周知,离开了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加,治理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发达国家能作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现实的态度,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并尽自己的努力,那么发展中国家就能和发达国家一道,共同为自己和后代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深知自己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本着对人类、对后世高度负责的态度,力图克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尚不很高的种种困难,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已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和措施。经过艰苦的努力,己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行改革开放的10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避免了环境相应恶化,且局部尚有改善。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恢复草原和治理污染的运动。中国北方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中国人民的基本信念是: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不仅是对自己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公约

一、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这就是说,中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较中国的国内环境法有优先的权利。

中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物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三十几件。中国加入的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名录如下:

《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公约》(1954年,伦敦)

《捕渔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1958年,日内瓦)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1946年,华盛顿)

《东南亚及太平洋植物保护协定》(1956年,罗马)

《大陆架公约》 (1958年,日内瓦)

《南极条约》(1959年,华盛顿)

《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47年,华盛顿)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布鲁塞尔)

《关于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拉姆萨尔)

《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1971年,伦敦)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72年,巴黎)

《关于各国探测及使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之活动所应遵守原则之条约》(1972年,莫斯科)

《防止因倾弃废物及其它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1972年,伦敦)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1972年,伦敦)

《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进行干涉的议定书》(1973年,伦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年,华盛顿)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伦敦)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79年,维也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蒙特哥湾)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维也纳)

《核事故或辐射事故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5年,维也纳)

《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年,维也纳)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蒙特利尔)

《亚洲和太平洋水产养殖中心网络》(1988年,曼谷)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年,巴塞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护林防火联防协定》(1980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1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6年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1986年签订)

另外,中国还积极支持了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许多重要文件,并把这些国际法文件的精神引人到中国的法律和政策之中。这些文件包括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1980年在世界许多国家同时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2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发表的《内罗毕宣言》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表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等。

二、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努力

中国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在所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中所承担的义务。对于许多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中国都制定了积极可行的行动计划。例如,中国先后制定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和《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等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履行国际公约。本节中我们仅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情况。

1.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情况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积极参与了保护臭氧层的各项国际活动。1986年、1987年我国分别派代表参加了保护臭氧层工作组会议和《议定书》签署会议。1989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并在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关于建立保护臭氧层多边基金”的提案。1990年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参与了《议定书》的修改工作。1991年我国正式加入《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并及时成立了有15个部、委、局、总公司、总会参加的中国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议定书》组织实施工作。1992年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的国家方案》,并在1993年初得到国务院与多边基金执委会的批准。1994年又组织制定了《烟草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的补充方案》。1995年率先组织制定了气溶胶、泡沫塑料、家用冰箱、工商制冷、汽车空调、哈龙灭火剂、电子零件清洗、受控物质生产等8个行业的逐步淘汰受控物质的战略研究,并得到多边基金执委会的批准。

到目前为止,通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4个执行机构,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和丹麦等国,中国已向多边基金执委会申请并得到批准的项目共156个,共获得多边基金10500万美元。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可削减受控物质(按消耗臭氧层潜能值计)3.18万吨。

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项目6个,共削减受控物质2900吨,加上用自有资金进行的项目,共削减受控物质6400吨。

2.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情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自己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的承诺,确定了持续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并将这种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中。1994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 书》,充分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

中国政府认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并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与污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合作等措施,有效地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央政府各部门的政策、规划和工作中以及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都融入了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中国政府致力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利用过度,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生物资源消耗过快,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剧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地区的贫困化。中国政府注重农村经济政策的改革,鼓励集约化生产方式,鼓励实施植村造林、种树种草、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开发生态农业技术,等等。生态建设工程措施将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多年来全国生态建设的实践已总结出许多有用的经验。例如,建设大型防风林、营造沙漠绿洲的经验、坡地改梯田、建设高产稳产田的经验;
兴修大型水利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经验;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植被的经验;
种植经济林、生态林、用材林相结合和种树种草相结合的经验;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经验;
山、水、田、林、路相配套,综合治理小流域的经验;
荒山承包植树造林、种草的经验;
治理草场退化、沙化、碱化的经验;
等等。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节 贸易与环境问题

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开始在贸易体系中日益显现其重要作用,其最初的原因之一是有的国家试图利用贸易措施来影响其它国家的环境政策;
或者以保护环境为名,高置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导致环境问题进入贸易体系的另一项主要原因是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环境问题从以前单个国家的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等的污染逐步发展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针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所采取的行动对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已经达成的有关臭氧消耗、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险废物转移等多项多边协定,它们都具有与贸易密切相关的内容。《濒危物种国际贸 易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都含有明确的贸易条款,《巴塞尔公约》则专门涉及危险废物的贸易问题。

一、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贸易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对政策制订者的重大挑战。要迎接这一挑战,需要有新的方针、政策、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及生产、消费和自然资源保护活动方式的变化,只有系统、公正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国际贸易对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为了实施这一新的变革,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草拟了一系列关于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其主要内容是:

——逐步把货物和服务价格中未曾支付的环境成本进行内部化;

——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其它积极措施,如增加市场调节与管理的能力、减轻债务、增加投资和技术转让;

——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避免植物、动物数量和种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保护国家公园的特殊地位(如果要求采取与关贸总协定不一致的贸易行动,应事先在国际范围达成一致协议后再实施);

——在同产生问题的地域范围相应的政治层次上执行环境保护措施,有重大越境影响时应当进行合作;

——更好地实行跨境合作,以及更加公开、有效和公正的争端仲裁程序;

——把潜在的环境危害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预防计入产品成 本,采取以客观因素为基础的、更慎重的和适应性更强的政策和 措施;

——所有受到影响或涉及其利益的各方都能够及时、方便、充分地得到有关信息,决策过程中使公众能够充分参与。

二、环境标志

近年来,一些工业化国家在消费领域开始引进了环境保护的新观念,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环境标志产品(即绿色产品),并逐渐成为消费热点。这已成为贸易与环境领域的一个新的趋向。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选用那些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会或较少污染环境的产品,自发地抵制那些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

据专家们预测,到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环境标志产品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不仅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价值观;
而且会极大地促使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能源,采用清洁工艺和生态技术,生产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产品,不断改善环境状况。

环境标志国外也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蓝色标志”、“环境选择”等等。环境标志于1978年首先在前西德实行,到1990年夏,先后在60个产品种类对3200个产品发放了环境标志。加拿大、日本于1988年开始制定了实施环境标志的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已经实行或正在制定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产品的出现,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为了顺应潮流,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开发和生产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如青岛电冰箱厂于1990年9月批量推出了削减50%氟里昂的冰箱,并于同年11月底获得了“欧洲绿色标志”,并有5万台销往德国市场。为积极地推动环境标志与环保事业的健康、顺利地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3月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出了“关于在我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通知”。目前已经对一些行业的产品颁发了绿色标志,在社会上取得较大影响。1995年3月,我国首次公布了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名录,共有6类11个厂家的18种产品,包括低氟家用制冷器、无铅汽油,水性涂料、真丝绸产品、无汞镉铅充电电池、卫生纸等。其后,有关部门又陆续公布了其它一些行业、厂家的环境标志产品。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全面实施环境标志的各项工作。可以说,我国环境标志工作开始进入了起步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环境标志的实行具有如下作用和意义:

——为消费者建立和提供可靠的尺度来选择有利于环境的产品;

——鼓励生产绿色产品,为生产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统一尺度,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

——实行环境标志有利于标志产品的销售,改善企业形象;

——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环境合作。

在我国,环境标志工作包括如下几方内容:

——制定我国环境标志管理办法

主要对环境标志工作的组织管理,环境标志的适用范围,环境标志产品的申请、认证、批准程序以及环境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确定实施环境标志的产品种类

在环境标志工作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对环境有害而又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污染或危害那类产品,对环境有害而又无法减轻的产品类不应成为环境标志产品。同样,对环境基本无害的产品类也一般不可能成为环境标志产品,因为在这类产品中无法比较相互间环境特性的差异。

——制订环境标志产品标准

环境标志产品应是同类产品中环境效益最佳的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及标准值制定的是否合适是环境标志成功实施的核心问题。制订环境标志产品的主要工作应包括:建立产品寿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制定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原则,调查产品现状,制定环境标志产品标准。

——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审批

根据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时申请环境标志的产品进行测试、审查和批准。

——环境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

环境标志使用的是否正确合理,环境标志产品在其签订合同的有效期内是否仍符合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是保证环境标志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对此要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

三、ISOl4000标准与环境保护

1.ISO14000的背景

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一直试图制定一些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功。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筹备过程中,这一想法被不断提及并逐渐酝酿成熟。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商务委员会”(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言,强调了商业界和企业界在环境管理方面需要帮助的意愿,希望能够制定出可以测量环境行为和加强环境管理的方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以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为满足这一需求开始涉足环境管理领域。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结束起,国际标准化组织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于1996%年9月和10月正式发布了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中最早成熟的五个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套一体化的国际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具体内容包括下述几个领域:

ISO14001--ISOl4009环境管理体系标准(EMS)

ISO14010--ISO14019环境审核标准(EA)

ISO14020--ISOl4029环境标志标准(EL)

ISO14030--ISO14039环境绩效评价(EPE)

ISO14040--ISO14049生命周期评估(LCA)

ISO14050--ISO14059专业术语和定义(TSO)

ISO14060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ISO14061--ISO14100备用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国际环境保护大趋势下的产物,是环境保护发展至今政府环境要求与市场环境需要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了最新的环境管理思想和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态,是国家宏观环境保护向企业微调管理的渗入,是企业发展、走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绿色消费浪潮所必须。它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保护环境,消除贸易壁垒,统一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法而发布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虽然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在形式上只是一个自愿执行的标准,但它以其广泛的内涵和普遍的适用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将给世界贸易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带来深远的影响。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出现的,它引起了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和公布后,针对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与各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及其在国际环境法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组织和团体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尚没有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另外,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实施对发展中国家到底有那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标准本身在何等程度上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对策来实施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以免受或减少由这一新标准的出现所带来的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损失,都有待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ISO14000的原则

ISOl4000系列标准的建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变ISO9000产品质量系列标准后在管理标准领域内的又一重大举措。1SO14000系列标准的用户是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非赢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ISOl4000系列标准对改善管理体系的运作和每个组织(organization)的环境行为具有潜在的持续作 用。和ISO9000系列标准一样,ISO14000对于促进世界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ISOl4000系列标准的成功与否将由其满足各方面用户的需要,所产生的影响对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以及对于促进和改善管理体系、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的程度来衡量。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而制定的,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各国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类型的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进而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它用标准和指南的形式定义了环境管理体系本身的核心部分,以及认证所需要的审核程序。它还规定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三套重要的手段:生命周期评估、环境绩效评价和环境标志。与标准本身配套使用的还有若干技术性附录,为如何评价标准执行情况提供了指南。然而,ISO14000系列标准并没有确定出一个组织必须要达到的特定的环境绩效的目标,这一点留给了组织自己来确定。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标准的执行应不增加贸易壁垒,并努力消除贸易壁垒,包括在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和较差的地区;
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对外的审核和注册;
ISO14000系列标准必须避免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在上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此系列标准的实施又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ISO14000系列标准应体现真实性和非欺骗性;
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信息应有实际意义、准确和具 有可检验性;
评价方法和实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必须采用ISO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的技术上能保证再现的试验方法,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是不应损害商业机密;
非歧视性;
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
不应产生贸易壁垒,对内对外保持一致。

从其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看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制定ISO14000的过程中努力使ISO14000系列标准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以使这套标准能对改善环境有真正的帮助和促进。

3.ISO14000的主要内容

经过上百次会议的讨论和80个成员国的投票表决,到1997年10月ISO共发布了六个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们是: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l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ISOl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ISOl404O——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

在已经制定出的ISO14000系列标准中,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龙头标准,是制定该系列标准的指导依据。所谓对ISOl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目前就是指对ISOl4001标准的认证。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是在ISO14001标准的基础上,提供了具体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目标和实施程序。可以说ISOl4004标准是指导有关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教课书。

推荐访问:评述 中国 环境保护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评述及国际比较 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