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4篇

第1篇: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

2017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

我市是全省生猪生产大县之一,从 2017年开始纳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奖励资金项目实施,生猪产业历来是我市农村经济传统主导产业,其年总

产值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 80%以上,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50%以上。当

前,随着国内养猪市场逐渐饱和,我市生猪产业将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为此,我们近期走访了部分养猪大户,就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前景作了一

些简单分析和探讨。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生猪产业从上世纪 80年代末开始,历经多次市场价格的起伏冲

击,优胜劣汰多个轮回,现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相当实力的重要产业。据

统计,2017年全市出栏生猪 154.8万头,存栏生猪 80.6万头。全市有年

出栏生猪 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 6户,出栏 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 32

户,出栏 500头以上的养猪户 251户,出栏 50头以上的养猪户 2874户。

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总数占全市 61%以上,高于全国 56%的水平。表明

我市生猪产业正处在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进程中。养猪行业规

范化、科学化水平正在提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正在加强。但是,我们

也发现,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监管,绝大多数中小规

模养猪场都是自发建立起来的,存在诸多先天或后天性不足,给今后长远

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第2篇: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黄山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和稳定生猪产业

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生猪生产是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2008年牧业总产值20.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4.5%,其中生猪生产已占畜牧业产值的近70%,生猪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今年以来,生猪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养殖效益锐减,农民养殖积极性受挫等严峻形势,为保护农民养殖积极性,维护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委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专题调查,现就调查所得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现状

1、我市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市推广“三化”养猪,实现了猪肉自给,90年代发展“三元”杂交猪和全价饲料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全市生猪饲养量的持续增长,到2005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35.2万头。特别是近两年来 ,在国家和省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生猪生产取得飞速发展。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8.06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猪肉7.36万吨,增长5.7%。生猪出栏85.76万头,增长5.5%,期末存栏59.37万头,增长15.8%,其中能繁殖母猪5.278万头,增长54.7%;
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户755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21.1%,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2009年1-5月份,生猪存栏56.3万头,同比下降8.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5.23万头,同比增长38.0%),出栏49.6万头,同比增长5.8%。

2、当前生猪市场行情

根据对7个县(区)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及畜牧业产品市场价格定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仔猪价和猪粮价比处于快速下降的趋势,仔猪降幅较大。目前全市仔猪平均价格是8.0元/公斤,同比下降78.33%,环比下降5.1%,生猪平均收购价8.4元/公斤,同比下降33.88%,环比下降0.22%。

表1:全市2008年5月与2009年5月生猪市场价格对比表

单位:元/公斤, 元/头

3、当前生猪生产效益情况

依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年初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规定,按照我市当前多数养猪场生猪平均出场价格8.4元/公斤和玉米价格1.68元/公斤计算,我市猪粮平均比价为5∶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逼近5.0∶1以下的红色区域内,表明生猪价格已出现中度下跌,接近重度下跌区间,生猪生产明显亏损。按照目前我市生猪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行情和生产指标等进行概算,也证明我市当前生猪生产经济效益差,多数养猪户的生猪养殖是亏损的。具体生猪养殖成本分析如下:

1.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养殖规模5000头以上):目前市场价(毛猪)按4.8元每斤计算,盈利区间在120-150元/头。主要是这些企业规模大,饲料自行加工,仔猪自繁自养,养殖的生猪品种好,再加上卫生消毒防疫等一系列措施到位,减少了生猪疫病的发生,减低了成本。

2.规模养殖场:养殖规模在50-300头的中小型养殖户,目前的保本价格在4.7元∕斤左右,按现在行情,每出栏一头生猪(二元杂交猪)亏损约100元。

3.散养户:散养户(年出栏20头以下)的饲料等成本相对较高,据测算生猪保本价格在5.0元∕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40元。

二、养猪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养猪生产水平低

一是目前全市养猪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普遍较小,较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重比较低。二是饲料报酬低,多数猪场的料肉在3.0∶1以上,有的猪场甚至达到3.4∶1以上。

2、动物疫病风险

规模小的猪场防疫基础条件差,少数养猪场(户)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随着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引进猪群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猪群的流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正在加大。

3、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问题突出

贷款难、用地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困难,仍然制约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养猪场的建立、运营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将使其难以为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猪场都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歙县连大畜禽良种养殖场投资1700多万元新建场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自身积累,几乎很少获得金融等各方资金扶持。

4、生猪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是围绕城市鲜肉供应为定点屠宰厂提供活猪和部分外销到浙江等周边市场,目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猪肉加工龙头企业。

5、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

多数养猪户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经营,单打独斗、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流通不畅,且多数在本地销售。多数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甚至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利润分配上,猪场与市场不对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多数养猪户亏损情况下,而屠宰加工户可赚80—150元/头。

6、劳动力问题

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增加养猪的生产成本。从业人员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也不能适应当前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三、行情下滑原因分析和后期行情趋势判断

1、生猪数量增加,供大于求

2007年初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养猪利润高;
从2007年5月份开始国家相继出台生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激励生猪生产的具体措施,导致养猪户积极性高涨,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房地产、建筑、工商等其他行业的资金也纷纷进入养猪业,有些企业集团也加入养猪生产大军的行业,导致能繁母猪数量增加。今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942万头,同比增长20.3%;
我省2009年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198.17万头,同比增长21.1%;
我市2009年一季度存栏能繁母猪5.25万头, 同比增长38.2%。

2、生猪行情波动的规律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盈利期已过,已进入回落期。

3、金融危机的影响

去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再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多数企业的产品出口,企业效益降低,有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打工人数减少、人们收入减少,猪肉消费出现萎缩。
      4、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

4月下旬,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尤其是在该病流行之初命名为“猪流感”,造成人们对猪流感的误解,给民众的猪肉消费造成误导,对生猪行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市4月30日—5月2日猪价大幅下跌,从10.4元/公斤以上骤降到8.4—8.6元/公斤。当该病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后,猪价有小幅回升。由于社会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度不够,不必要的恐慌将对猪肉市场消费和生猪产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5、其他因素

一些生猪收购商贩集中起来压级压价收购生猪给对生猪行情造成一定的冲击。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肉类消费减少对生猪行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生猪行情持续下跌。由于当前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生猪价格还会进一步走低。但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将会带动生猪价格小幅上升。

四、当前应对措施 

针对我市当前养猪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市农牧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一是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451”工程。结合我省实施生猪产业发展“462”计划,立足黄山市资源、市场和产业实际,以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在歙县、休宁县、徽州区和黄山区等地建设生猪基地,大力发展三元杂交商品猪规模生产。规划到2012年,新建规模化猪场500个,生猪出栏达到12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

二是进一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今年国家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我省也继续开展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的认定,为此,我委将加大”跑部进省”力度,以争取更大的支持。2007年以来,争取中央扶持生猪发展资金820万元,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3个,改扩建生猪扩繁场1个。日前,省发改委和省农委下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央预算投资我市633.1万元,建设乡镇兽医站78个(其中新建30个,改造48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也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兴牧工程。一是结合《安徽省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方案》,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进行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二是深入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组织120名畜牧科技人员与猪场对接制度,做到“一场一策”,为养猪场(户)综合养殖献计献策。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养猪法、猪人工授精、沼气工程等技术,培育出一批示范点、示范户。

 四是发挥协会等民间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近期组织生猪养殖场户与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生猪经纪人召开产销对接会,推动产销衔接。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生猪经纪人的作用,把我市生猪销售到价格相对高的地区去。鼓励和引导养殖大户闯市场、找市场、瞄准市场,自产自销,不断增强企业开拓市场和产品竞争能力。

五是加强全程监管以确保猪肉质量安全。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已结束,下步积极做好对补栏生猪的补免,并组织开展抗体效价监测,确保生猪群体处于有效保护期内。全面开展产地检疫,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瘦肉精、注水肉等不法活动,严格执行病死猪“四不准一处理”规定,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五、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母猪数量的补贴。建议市财政重点对能繁母猪存栏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增加补贴,以保住相对稳定母猪数量。

二是解决生猪发展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从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切块资金扶持养猪生产,建立生猪风险(发展)基金,从而稳定生猪生产。

三是建议市政府健全商务部门的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同时建立市县级的活猪储备库,以增强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继续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对能繁母猪实施保险的基础上,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商品肉猪,以建立畜牧业长效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保费分级承担,保障养殖户利益,规避疫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加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扶持力度。建议担保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对确需贷款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给于贷款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六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建议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一些因垄断市场交易和扰乱市场秩序获利的不法猪贩。

二〇〇九年六月九日 

黄山市畜牧兽医局

第3篇: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环境调研报告

我市是全省生猪养殖调出大县,但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影响了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步伐。为切实掌握我市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造成 ___,7月上旬,由市小康办牵头,会同畜牧局、环保局、林业局、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乡镇开展实地调研,采取听情况、看现场、查资料、访农户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全市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到了症结、提出了工作建议。现将调研情况如下:

1、养殖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802家,其中,年出栏50-499头的498家,500-999头的253家,1000-1999头的36家,2000头以上的15家(见附表)。基本形成了以羊楼司、儒溪、桃林、白云等乡镇为核心、规模散养户为主体,全市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xx年,全市共发展生猪121.3万头,出栏78万头。

2、污染情况。生猪养殖的污染主要由排泄物引起,冲洗场舍和用具的污水、动物的尸体、残剩饲料、有害气体等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据测算,1头猪每年所产生的污染负荷按BOD5(生物耗氧量) 计算相当于10~13人。以xx年我市出栏78万头生猪计算,粪尿排放量近100万吨,废水排放量230万吨左右,全市相当于增加了近1000万人口的污染负荷量。据环保部门统计,xx年全市因生猪养殖污染造成的环境投诉36件(次),与上年同比增长17%。

污染体现在:一是水体污染。如羊楼司镇横溪河两边建有16家规模养猪场,均没有上治污设施,粪污直排河中,造成河道水体变黑,鱼虾几乎绝迹。同时,龙源水库周边的10家猪场已于去年关停,但上游还有18家未整治到位,直接污染饮用水源。二是空气污染。如桃林镇东湖村上吴一、二、三、四组,有67户养猪户,占农户总数的65%,整个居民区都被猪场包围,空气质量极差。据当地群众反映,该村中年人患肺癌的比率较高。三是土壤污染。生猪粪肥中含有氮、磷、铁、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大量未经处理的养猪废水、粪便直排农田,易造成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积,导致肥力过剩,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如羊楼司镇如雅村新屋组何家冲养殖场污水直排稻田,曾导致10多亩良田颗粒无收。四是生物污染。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养殖户对病死猪处理大都是埋在山上,但埋的深度大多不够,有的甚至露尸荒野,臭气熏天,群众反响强烈。白云镇台上村至杨田村河港段,经常有人将病死猪抛入其中,多的时候有几十头,造成污染源扩散。

尽管目前我市生猪养殖规模不小,但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污染治理不到位。

1、选址及布局不合理、不合法。许多养殖户未严格按照养殖管理审批执行,经常跳过正常的`程序,未经审批就先斩后奏,擅自建设猪舍或者扩大养殖规模,导致违规建设猪舍的现象较普遍、规模猪场布局混乱。据调查,全市802家规模猪场中,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只有126家(见附件),办理了建场国土手续的仅118家,违规建设的占74.56%。不少养殖户把猪场建在城镇、居民区、河流、公路旁,以及学校附近。其中,距居民区不足500米的规模猪场有370家;与河道、水库等直线距离在500米以内的有305家;在城区内有规模猪场17家、学校养猪场3家。

2、粪污处理设施与生产规模不相匹配。据调查,全市规模猪场建有沼气池的仅387户,无任何措施直接排放的有385户。按要求,年出栏500头的猪场粪污全进沼气池,应配套建设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如采取干清粪工艺,则只需配建沼气池120立方米。全市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53个,建沼气池300立方米以上的24个,仅占总数的9.5%。大部分猪场虽配备了沼气池、沼液存贮池等治污设施,但其容量与生产规模不配套,粪污处理链不完整,造成污染物处理不完全。部分沼气池存在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能正常运行;还有一些沼气池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使用,形同虚设。

3、种养结合不密切,循环经济发展滞后。由于生猪养殖场布局分散,难以开展统一治理。部分生猪存栏规模集中,土地载畜量过高,种养结合不密切,“养殖-沼气-种植”、“养殖-沼气-鱼塘”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滞后,污染物再利用途径缺乏,产生的粪污不能就地消纳利用,造成污染日益加重。调查发现,部分猪场在进行粪污处理之后产生的沼液,因量大无处消化,只能长期贮存在氧化塘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环保意识不强。从乡镇政府而言,对生猪养殖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农民增收因素多,考虑对环境污染影响少; 从养殖户来说,往往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愿或舍不得环保投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长远眼光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猪场污染治理都是跑到项目后才配套实施,主动自筹投入极少。近年来,我市虽然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年约600多万元,但与整个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相比还相差甚远。特别是粪污治理,去年才开始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185万元,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用于污染治理。

三是监管力度不够。为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我市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出台了《临湘市畜禽规模养殖暂行管理》。但是,从选址建场、企业登记、生产,到粪污处理与利用,分别涉及到畜牧、环保、国土、林业、规划等多个部门,而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部门分工及职责又未明确,责、权、利不统一,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服务缺乏。规模猪场基本配套了畜牧技术人员,但对环保治污技术不了解,加上专门培训不够,对粪污治理显得力不从心。一些猪场建了治污设施,但建设质量不高或配套不够;一些治污设施虽然能运转,但又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和升级改造,无法持久有效运行,等等。

生猪产业是我市的特色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们认为,要按照“总量控制、有序发展、规模经营、科学治理、规范管理 ”的应对原则,切实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大行业,大机遇—生猪养殖行业深度报告
公布日期:2012-10-13 来源:东方证券 作者:杨宝峰 上篇:
1.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大容量+低集中度 1.1 中国猪肉需求将保持平稳
1.2 中国的猪肉消费必须“自力更生” 2.邂逅生猪养殖的“黄金十年” 2.1 成本优势转移带来行业的整合机遇 2.2 伴随规模化,盈利能力进入上升通道 2.3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盛宴至少持续 10 年 下篇:
3.谁能脱颖而出 3.1 千军万马,逐鹿中原 3.2 养殖模式之辩
3.3 具备突破扩张瓶颈的独特能力的企业将最终制胜 4.当“成长性”遇上“周期性”
4.1 短期猪肉价格取决于供需,呈现周期波动的特点 4.2 规模化并不能消除短期价格波动
1 / 68
4.3 成长为主,周期为辅 5.投资建议及评级 投资要点
生猪养殖行业年产值在 1 万亿以上,且市场集中度极低(第一大市场份额仅1%,存在巨大的进展机遇。迄今为止,它并未引起资本市场的足够重视相关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不足 250 亿。



生猪养殖正迎来“黄金十年”。中国生猪养殖一直以散户为主,过去大量“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规模企业盈利困难,规模化受阻。从 2007 年起,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升带来散户退出以及“隐性成本”的显性化,规模养殖的成本优势逐步得到体现。可能以后生猪生产将进入规模化与技术进步螺旋式上升时期。伴随着规模化,大企业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盈利能力有望同步提升。参照国外养殖业进展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将持续 10 年以上,行业的成长红利特不可观。



对内确保可持续进展,对外能够突破扩张瓶颈的企业将最终制胜。现有规模企业的养殖模式各有利弊,我们认为养殖模2 / 68
式选择本身并不重要,如何在模式下设计出科学完善、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励与利益分配体制才是模式成功的关键。在内部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真正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因素在于其是否具备突破外部扩张瓶颈的能力。总结来讲,优秀的企业需要对内具备可持续进展能力(其核心要素是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对外具备突破“六大扩张瓶颈“的能力。

行业投资应以“成长为主,周期为辅“。受到供给波动的阻碍,猪价存在 3-4年的价格周期。我们认为,这种周期波动可不能因为以后规模化程度提升而减弱或者消逝。从周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养殖盈利尚未见底,投资时机可能尚需等待。但我们认为,关于行业内优秀的企业而言,长达 5-10 年,复合 30%-50%的高速、可持续增长足以弥补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周期性,建议更多从成长性的角度去考量。

投资策略与建议:我们认为,生猪养殖行业正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十年“。关于龙头企业而言,可能以后将经历规模快速扩张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绩有望具备持续超预期的潜质。目前行业尚处于”跑马圈地“时期,不必过分拘泥于利润率等精细化3 / 68
治理指标,有效、快速地扩张是这一时期甄选投资标的关键的因素。基于上述逻辑,建议关注行业优势公司的长期成长性,我们首次给予雏鹰农牧买入评级,给予正邦科技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生猪价格大幅波动,扩张不达预期。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普遍认为散户退出是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的推动因素,但往往只看到了打工收入提高带来的机会成本提升。按照如此的逻辑,散户退出趋势是不具备可持续的,一旦养殖利润中人力资本要素回报提升幅度与农民工收入增幅相当,散户不再退出,规模化又将停滞。我们认为真正持续促使养殖规模化的因素在于成本优势的转移。过去以养猪为副业的散户存在的大量“隐性成本”在近两年随着养殖“主业化”转化为“显性成本”,规模养殖成本优势开始凸显,市场份额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如此的优势转移在以后是不可逆的,因而我们认为规模化的趋势会持续下去。
4 / 68

2.市场普遍关注规模化带来的市场份额的提升,但忽略了集中度提高的过程将伴随盈利能力的提升。我们认为: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将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此过程中,规模养殖企业成本不断下降,但在规模化成为市场主导之前,价格并可不能下降,利润率随之上升。技术进步带来的盈利能力的提升至少能够维持 10 年。

3.市场在评估养殖企业竞争力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生产模式上,我们认为生产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能用有效的机制去保证模式的可复制性,只要能够可持续的模式差不多上成功的模式。真正决定企业以后进展速度的因素在于突破外部进展瓶颈能力。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甄选投资标的的要诀在于:对内具备可持续进展能力,对外具备突破“六大扩张瓶颈“的能力。

4.市场认为散户占比高是生猪价格波动的缘故,我们认为规模化并不能消除或者减弱价格波动,生猪养殖行业这种兼具“波动性”和“成长性”的特点正是它之于投资的魅力所在,在现时期,应该以成长性为主。
5 / 68

1. 中国生猪养殖现状:大容量+低集中度
依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每年生猪产量在 6.6 亿头左右。2011 年中国猪肉产量达到 5053 万吨,占肉类整体产量的 35%。以 20 元/千克终端价格保守计算,猪肉零售市场容量达到 1 万亿,加上饲料、疫苗等相关行业,“一头猪”一年能够撬动的产值在 1 万亿以上。

查看原图
2010 年中国 GDP 中最终消费支出为 18.69 万亿。以此推算,猪肉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达到5%以上。正因为如此,猪肉价格在 CPI 的比重达到 3%。到目前为止,那个上万亿产值的行业并没有引起二级市场太多的关注。A 股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市值6 / 68
合计不足 250 亿。
查看原图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第一大企业温氏集团的市场份额仅 1%,前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约 2%。以后行业整合空间巨大。

查看原图
1.1 中国猪肉需求将保持平稳
7 / 68
过去 10 年中国猪肉人均消费的复合消费为 2.3%,高于世界 1.7%的平均水平。以后增速会放缓,但绝对需求量可不能下降。

消费适应决定中国猪肉人均消费将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2010 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达到 38.5千克,大幅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究其缘故,要紧是受到消费适应的阻碍。通过对比发觉:(1在世界范围内,同等经济水平下,亚洲国家人均猪肉消费水平较高。(2经济进展水平较高的,人均猪肉消费较高。中国大陆的人均猪肉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不足 1 千克/年进展到 2010 年的 38 千克/年,但仍低于同为华人,但经济进展水平较高的台湾和香港。
查看原图
猪肉消费在中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消费更丰富的肉类。过去 30 年中,猪肉消费的增速大部分时刻落后于禽肉和牛羊肉,但差距有收窄的迹象,同8 / 68
时仅在 90-95 年出现负增长。
查看原图
城乡差距大,人均消费尚有增长空间。2010 年,城镇人均猪肉购买量为 20.37 千克,农村人均消费量为 14.4 千克,差距在 6 千克/年(考虑肉制品和外出就餐消费,差距更大。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城镇人口占比上升,另一方面农村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9 / 68
查看原图
2010 年城镇收入前 40%的人群人均猪肉购买量为 22.63kg,假设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全国人均人均能够达到那个人均消费量,尚有 30%以上的增长空间。

1.2 中国的猪肉消费必须“自力更生”
2011 年,全球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分不为 9967 万吨和 10128 万吨,其中中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分不占世界的 50%和 53%。中国不可能靠进口解决吃肉的问题。
10 / 68
查看原图
依照 USDA 数据,2011 年中国进口猪肉数量创历史新高,仅 80 万吨(国内官方数据为 120 万吨,但相关于中国每年 5000 多万吨的消费量而言,占比不足 2%。
查看原图
由于粮食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中国的生猪生产成本在世界上处于较高的水平,以美国为例,即使考虑进口成本(包括运输费11 / 68
用,关税(12%-20%,进口增值税(13-17%,总进口成本在30%-45%其仍然具备价格优势。
由于生产成本不具备优势,同时饲用玉米消费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粮食短缺。以后相当长期间内,中国猪肉进口量还将持续上涨,但关于解决中国猪肉消费问题杯水车薪。
查看原图
2. 邂逅生猪养殖的“黄金十年” 2.1 成本优势转移带来行业的整合机遇
中国生猪生产一直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2009 年,出栏 50 头以下的散户养殖量仍然占到整体的近 40%,而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仅占到整体的 6%。
12 / 68
查看原图
大量散户的存在,导致国家对猪肉生产的操纵力特不弱。近年来猪价的大幅波动导致 CPI 出现大幅波动,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利阻碍。国家迫切希望养殖规模化程度能够迅速提高。农业部公布养殖业“十二五规划”:希望到 2015 年出栏 500 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 50% ,2009 年这一比例仅为 31%。
查看原图
13 / 68
2.1.1 过去大量“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规模化受阻
相对规模养殖户而言,散养户受到规模的阻碍和资金的限制,生产治理粗放,科学饲养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品种退化严峻、防疫意识差、饲料配比不科学、.批量出栏的能力弱、盲目生产等问题,导致存活率低下,加上规模小,真实成本不具备优势。

查看原图
以美国为例,2004 年出栏规模在 500 头以下的养殖场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肉猪数比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低 6 头,相应地,营运成本和资本成本分不比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高 9 美元/磅和 19 美元/磅。
然而在中国,规模养殖的成本优势在过去专门长时刻得不到体现,要紧是因为大量散户以养猪为副业,半自给自足。一是对成14 / 68
本不敏感,二是专门多隐性成本(如家庭用工、土地成本、自产粮食成本没有计入。导致他们计算的成本往往局限于付现成本,远低于真实成本。一个重要的印证在于:2007年往常,绝大多数时刻,猪料比都处于盈亏平衡线 4.4 以下。换言之,中国生猪养殖业大部分时刻处在“表面盈利,实际亏损”的状态。
查看原图
查看原15 / 68

推荐访问:生猪 调研报告 养殖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关于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调研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