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精选推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双基巩固 学考突破 一、选择题 1.1919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答案:D 2.“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答案:A 解析:针对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A项正确。

 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学生势力的大结合和反帝反军阀都是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B项正确。A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 项是北伐战争的影响,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 A、C、D三项。

 4.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答案:A 5.“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勿失去一个宣传的机会,以造成国民幸福之真正中心势力,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内容最可能出现在(

 ) A.中共一大的决议中 B.中共二大的决议中 C.中共三大的决议中 D.国民党一大的决议中 答案:C 解析:“希望中国国民党”说明不是国民党会议的决议;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集中到中国国民党”,实际上是希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达成国共两党的合作,这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故选 C 项。

 6.梁启超曾写道:“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

 D.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 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等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无法告别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场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加入,群众基础广泛。

 (2)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选考奠基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B

 2.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说明(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经济、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故 D项正确。

 3.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

 ) A.资产阶级运动

 B.社会主义运动 C.民族主义运动 D.自由主义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的革命阶级和反革命阶级都参加了五四运动,这说明五四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故 C 项正确。

 4.1919年 6 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 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 答案:A 解析:天津总商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团体,他们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和对北洋军阀的抗争说明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不得人心,故 A项正确;B项的“各界”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题干材料并未阐述“罢市”的结果,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故 D项错误。

 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这新方向便是社会中最有革命要求的□□□□参加革命,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文中的空格处应该是(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方向,故 C 项正确。

 6.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说明(

 ) A.五四运动因十月革命而起 B.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开展工人运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组织基础与阶级基础已日趋成熟,故 B项正确。

 7.依据逻辑进行推理,下图中画线部分应该是(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三者共同的经济基础,故选 B项。

 8.“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为改变这一状况,孙中山(

 )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D.发起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这十三年来”指的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十三年,大致是 1925 年,该时期是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发起了国民革命,故 C 项正确。

 9.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北伐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答案:B 解析:1927年,北伐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表明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进展,故 B项正确。

 10.中共一大提出坚决断绝同资产阶级及其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而中共三大则认为:当前只有国民党才能将国民革命的势力统一集中起来。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试图摆脱共产国际的领导 C.放弃了中共一大的纲领 D.实行统一连贯的革命政策 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提出反对资产阶级,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当时中国最迫切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共三大提出联合国民党,进行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政策,故 A项正确。

 11.1927年 7 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这里宋庆龄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C.军阀之间的纷争 D.国民政府间的对峙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1927年 7 月……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指的是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分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故 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 1912 年到 1921 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 3.6亿关两增至 6 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

 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 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 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 291 家,工人达 18.148 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万人。

 ——摘编自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 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熊月之《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 年 5 月 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 1919 年 6月 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 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 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两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 字左右) 参考答案:(1)合理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2) 提法 史实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 学生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五四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此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上册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