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的均衡有效发展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但是当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就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我国的幼儿教育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均衡发展 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可以看作是消除阶层和家庭文化差异的有效补偿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加快,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下,特别是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幼儿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相对均衡,从大的方面来说,除了人力、物力、財力以外,信息、技术和文化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

一、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应给予适龄儿童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还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提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要求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也不能落后。这不仅是区域和幼儿园之间的均衡发展,而是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区域和幼儿园之间的差距要越来越小。同时,它也不是要求幼儿园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而是各幼儿园能够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实施相应的策略。

二、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的基本情况


  1.城乡发展不均衡
  教育规模的差距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显著体现,西藏自治区的幼儿园设立数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浙江省的幼儿园数量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毛入学率来看,广西省是西藏的14倍;从师生比来看,我国城市大约每20位学生就配备有一名教师,而农村大约每70位学生才有一名教师,而且绝大部分高学历教师都选择留在城市;据统计,我国幼儿教育的生均校舍占地面积、学生人均图书拥有量等也都是从城市向农村递减。
  2.区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笔者将全国的地域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四个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因此幼儿教育的经费相对较少,幼儿入园率最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其幼儿教育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入园率大约是西部地区的两倍。

三、推进我国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建立多元幼教投资模式
  幼儿教育投资不仅可以保证适龄儿童得到合适的教育,还能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儿童实施帮扶政策。由于我国的学前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因此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由政府主导,建立起多元幼教投资模式,吸引资金开办更多的幼儿园,鼓励民间投资,采用政府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2.改变观念,逐步实现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与九年义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将直接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发展幼儿教育适应了教育发展的根本需求,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决策。因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逐步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可从个别省市试点推行,再逐渐展开。
  3.强调统筹协调,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
  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统筹协调,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综合其他社会力量,调动各类组织参与开办幼儿园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宏观调控,切实遵守市场经济下的相关规则,实现区域间及幼儿园之间资源的有效优化、合理配置,缩小发展差距。目前,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城市,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倾斜,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注重教育质量,提升幼教队伍水平
  高品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教师队伍的强大为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幼师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政府只有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才能统筹城乡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修改和完善幼师培训和职称评定制度,建设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要想解决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还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现教师发展的专业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定城乡幼儿园一对一的帮扶制度,鼓励和选派优秀的教师去农村或者其他贫困地区支教,让贫困地区的儿童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 :3-8.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均衡 对策 发展现状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