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幼儿成长记录袋是“儿童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幼儿园教育中应用广泛。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理解记录袋中体现的多元智能价值取向,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在实践中形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成长记录袋;幼儿教育
  幼儿成长记录袋是“儿童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儿童的兴趣、态度,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进步与成就。”由于成长记录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评价改革的新理念,因此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评价,并一直受到的关注和认可。近年来,国内不少教师和研究人员也开始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成长记录袋来描述、评价和促进幼儿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进展和教育效果。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困惑:要怎样记录,需要如何评价,从哪些方面评价等等,诸多实际问题让教师无从入手。今年接触到《幼儿成长档案·我上中班(上)》,收益颇多,它搭建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使教育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它也给予我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一、幼儿成长记录袋体现“重过程轻结果”
  文中提出的在幼儿成长记录袋中要体现“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并不是表示忽略终结性的结果评价,而是认为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中,更应该倾向于形成性评价,即所谓的“重过程”。
  在传统的幼儿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现象更为浓重。如教师在充实成长档案的时候,更多的是为展示幼儿的学习结果,呈现的往往是幼儿最优秀的作品,这样既无法体现幼儿作品形成的过程性,亦不能为教师的下一教学目标提供线索。幼儿成长记录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教师和课程的发展”。基于“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档案袋评价就应该要聚焦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关注幼儿成长中的一切变化,了解幼儿获得答案的过程、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这些比判别幼儿的答案或行为结果是否正确更加重要。为此,评价者必须树立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理念。
  成长档案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式,非常适于形成性评价。而因此教师在建立成长档案的时候必须多方面收集能够反映整个学习过程的材料。
  如《幼儿成长档案》中,我收集幼儿在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活动材料,通过不同阶段的收集,我能更直观发现幼儿的经验积累,作品的构图逐渐复杂,颜色选用渐渐丰富,并且更加热衷于叠加色,在装饰画中更倾向于刚学过的线条画等等。幼儿成长档案袋中教师的记录、家长的反馈等等,也能反映出幼儿的心路历程,以及家园沟通对幼儿发展的显著效果。过程型档案袋不仅使幼儿和家长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发展的历程,教师也可以利用它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明确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与目标,真正做到“促进儿童、教师和课程的发展”。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主要由幼儿教师来完成,然而幼儿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已不能满足保教的需求。新《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幼儿成长档案》体现了教师、幼儿、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让家长和幼儿充分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如“点滴成长”中设置“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两块评价模版;在“精彩的瞬间”中分别以教师和家长两个视角来记录幼儿的照片故事;在“我的作品秀”中凸显出老师评、家长评、自己评三个栏目,并由老师以及家长记录幼儿对作品的解说,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
  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加强家园联合评价,促进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提高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另一方面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如在“宝贝创意画”中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描述自己的创意:“这一天是晴天,有大大的红太阳(圆形画成太阳),一只小鸡出来找东西吃(把椭圆形画成出壳的小鸡),走呀走呀,它看到了一个西瓜(三角形设计成一瓣西瓜),西瓜真好吃!”幼儿的创意是无限的,通过幼儿的描述原本略显抽象的画马上变得生动而活泼。我们且不说幼儿画得技巧如何,仅是他们的想法和创新足以让教师感到欣喜,而幼儿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吸取他人之长,从而达到通过评价提升自我的目的。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的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身体发育状况和简单的对幼儿掌握知识的考核,而是逐渐走向丰富和完善。
  幼儿发展评价不仅涉及到纵向的3—6岁年龄阶段的发展评价,而且涉及横向五大领域等幼儿各方面发展的评价研究。但是,傳统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在内容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侧重于对幼儿外显行为的评价,以知识、 技能掌握的评价为主(如强调幼儿身体发育、日常行为习惯、社会性发展以及幼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一些内隐方面的发展评价(如儿童情绪、思维以及个体独特性发展等)。其次,当前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以静态为主,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已经达到的水平,或者已经学到的东西,而不是“关注幼儿个体能做到的以及借助成人或同伴之间的互动所能实现的潜能成长”,即在动态性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而《幼儿成长档案》则由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展开,形成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至少八项模块,并每一块智能进行介绍,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建议,帮助家长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根据智能的不同结合实际开展“互动话题”,家长们普遍反应他们更了解为什么孩子这个时候会出现这么多情况,而且亲子互动显得更加自如,更加贴近孩子现有的发展状况。
  总之,随着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推广,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操作策略,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美娇.幼儿成长档案·我上中班[Z].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姚伟,崔迪.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版第2期
  [3]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版第5期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成长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