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精妙的语言


  案例背景:
  本课堂设计的《荷塘月色》是我于2010年11月份的时候在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一(16)班上的,是学校为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而去请省教研室的杨永明老师来事先问诊的课,所以市、区两级的教研室老师和全校语文老师都参加了听课,上课的意义不一样,怕有所散失,可想压力比较大。就一直想如何突破,所以就索性只选取品味写景的语言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以此来体验体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
  过程描述:
  一、导语
  师:同学们,某某同学的演讲很精彩,通过“月”的意象表达了大陆与台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我们今天也学习一篇与月有关的精彩的文章,即是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篇目、作者)师:朱自清先生曾经很自信地说,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学生有惊异状)师:荷塘,平凡吧;月色,普通吧。(学生点头示意认可)要从其中创造令人惊异的感到新奇的美,乍一听,真让人难以置信。那我们就慢慢欣赏吧!生:好!
  二、明确目标
  师: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们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生:学生明确4~6段。师: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第一部分:鉴赏四、五段,让学生自由发现鉴赏点,教师适当引导。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师:用“田田”形容荷叶相连很形象,“田”字就像一张大荷叶,田田就像是荷叶相连的样子。(让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师补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松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联想想象情景。
  第二,“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师:谁能帮助我们理解“袅娜”、“羞涩”的意思。生:七嘴八舌说开了。生(明确):“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师: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追问)生:比喻。生:那三个比喻放一起呢?师:三个比喻的句子放在一起是什么修辞呢?(有学生在下面小声的说是博喻)师:对,就是采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师解释博喻的手法)师: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师: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生:感荷花的迷人。学生齐读此段文字。
  第三,“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师:那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了。师解释通感的修辞。师: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生(第五组学生):那不也有比喻吗?(学生提出不解)师:是的,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但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生:似有所悟。师:接着讲解。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师:你们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生:齐读。(有陶醉样)师:顾名思义,通感就是感觉相通。一种感觉一重美感,两种感觉就是双重美感。师:这种手法并不少见,你们能举个例子吗?生:学生摇头。师:(启发式)还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吗?红杏绽放在枝头,本来是靠视觉感受到的,作者说红杏在枝头喧闹,多么生动。师:你们能举例吗?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比如:这个人爱说“甜言蜜语”,还有一首通俗歌曲,沙宝亮唱的,名字叫“暗香”。
  四、布置作业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几种修辞方法,请同学们下去后完成如下作业:①用博喻与通感的修辞各写一个句子。②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诉说了怎样的情语呢?
  教学研究与反思:
  第一,教学中,我采用中间突破的方法,从写景开始切入文本解读,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荷塘的意境,点拨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笔下的荷韵。并留下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对话交流。
  第二,朗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感悟了作品的情感。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集体齐读等朗读形式。目的是想通过师生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进文章特有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第三,本节课循循善诱,注重引导启发,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品鉴和积累,注重了知识与能力、情感间的联系,对于文本的朗诵,语言的感悟以及氛围的营造都是做的很好的,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了美得享受。
  不足的地方:①本文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没有做出很好的点评,没有多元评价学生,给学生以鼓励。②在指导朗读时没有对学生的吐词和字音做纠正,特别是有些写景的词句包含情感,却没有让学生读出来。③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参与进来,没有去感受文本的写景之美。通过上《荷塘月色》这一课,我觉得要让学生自己去品读、体悟本文的语言之美,让学生在自我品鉴的过程中大胆联想、想象,从眼前的语言去体会浸润其中的情感,相信学生的眼睛是闪亮的,他们会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荷塘月色的意境之美。

推荐访问:精妙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