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集德育与心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依托教材,阐理引行;甄选资源,理性思考;实践体验,换位认知;重视总结,提炼所得。
  【关键词】思想品德 心理素质 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12-02
  在学生素质成长中,心理素质被视为重要的架构单元。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都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且多数学生在家庭结构中都处于被溺爱与呵护的位置,个人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缺失,在社会交往或竞争中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折。思想品德学科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原始素材和最佳的教育机会。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发挥学科功能,巧妙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依托教材,阐理引行
  思想品德教材资源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覆盖了知识涵养、人格养成及智能拓展等多个层面,其中大部分直接与心理健康存在联系,它们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依托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心理学相关知识如青春期心理、虚荣心、自信心、自负心理等进行准确的定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进而消除学生在理论上的困惑,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
  例如,在教学《成长不烦恼》一课时,笔者首先将教材“情感聚焦”中可利用的案例提出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事件中人物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讨论。交流后,又要求学生对教材P37中“青春期心理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阅读,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成长道路上产生的生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明确“青春期烦恼不可避免,青春期烦恼可以消除”。教师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在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同时引用实际案例,给学生传授心理调节的方法,或者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与案例讨论,自行摸索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此,学生对待青春期烦恼或不良情绪的态度将逐步转变,将会乐观地面对烦恼,自己解除烦恼,进而提高自信心,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甄选资源,理性思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借助典型的材料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共鸣,激发他们保持与追求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甄选最为重要。甄选资源的要求或原则是必须保证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能够让学生保持愉悦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笔者就将“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的材料精简为梗概,作为典型材料放到课堂上讨论: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锦标赛在美国纽约举行,Luiz Fuchs作为台球界的泰斗级人物,原本应该能够轻而易举拿下决赛,没想到他因为苍蝇不停干扰,情绪骤然变坏,在击打红球时屡次失误,把冠军奖杯拱手相让,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场。学生看到这个材料梗概后,很有兴致地相互交流起来。笔者此时提出两个问题:①Luiz Fuchs为何会失去冠军?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②你从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们经过讨论,认识到:对于偶然情况,无论在怎样的场景下都应该冷静面对,否则很可能会因小失大,饮恨终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及优良的心理素质,即便在厄运中或者在困难时期,也会在有限的时光内获得生命的垂青。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情绪往往从内而生,因而它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做情绪的把控者,做情绪的主人。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上述案例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消极情绪对我们成长的危害性,要坚决摈弃与道德相悖甚至触及法律红线的思想与做法,争取做到遇事不急躁、处事不慌乱,以积极情绪面对,让自己真正成为理性的思考者、理性的成长者。
  三、实践体验,换位认知
  思想品德课程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了帮助处在特殊成长期的学生在人格、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获得及时的引导性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将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纯化与思想人格的锻造等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案例研讨中,尽量让学生进入角色或者实践行为中,体验并感悟某种不良情绪或行为的危害性,在自我感知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感悟呢?
  首先,可提倡学生参与各种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获得第一手认知资料。当然,调查活动主题必须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调查对象要与学生或不良事件主体相关。借助此类实践活動,学生可以在调查走访中自主克服困难,懂得在任何工作中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矛盾与考验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其次,可自主设计一些主题类游戏活动,比如不同角色组成的故事演绎、关于青春主题的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等。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情操的可贵性,并主动自我完善人格。例如,在《青春误读》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大胆设计了“真情我吐露——我欣赏的男生/女生”主题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所见所闻以及评价的标准等,从而从他人的评价中换位思考,做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逐步培养成熟的人格。
  四、重视总结,提炼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精彩巧妙的导入设计,更要有覆盖全面、综合整个课堂的总结或结束语,这不仅是提炼升华全课内容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学生心理认知的重要契机。结束语是从成人视角、教育者视角等层面做出的对整体内容的经典解读与宏观提炼。例如,在设计《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的结束语时,笔者考虑该章节内容对于情绪控制的针对性,便以此告诫学生: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可能会经受这样那样的考验,尤其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中,你会愤愤不平,你会灰心丧气,但是这种不良情绪会让你在跌宕中沉沦下去。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主动降低预期所求,在小目标实现时获得情感满足。在考试失利时、在被朋友误解时,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干预与调节,从而让生活更加理性、学习更加愉悦、成长更加健康。每一次结束语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到而有启发性,让其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与依托。我们只有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性设计课堂环节,利用经典案例进行讲解,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责编 周翠如)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心理素质 思想品德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