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自主发展导学路径的设计与建构


  摘 要:导学案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路线图”。而对导学案的目标设计、内容创设、案例整合和逻辑安排等四个方面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是有效设计导学案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导学设计;路线图;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66-03
  
   “教育即生长”,这是卢梭的一个著名的论断。依据杜威的理解,这个“生长”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天性和潜能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只是知识的灌输。在《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中,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促进学生的自主的发展、健康的成长就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必然成为导学案设计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顾名思义,导学案是由教师使用的导案和学生使用的学案两部份组成,它是学习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途径。特别是学案,由于它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蓝本,积极参与的渠道,合作探究的载体,是引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基于此,这幅路线图的编撰就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达成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编撰这幅路线图,让学生按图索骥,在路线图的引导下达成自主发展的“骥”,真正做到导之有道,学之有效呢?笔者拟结合本年度县级教坛新秀课堂考核课的两份学案设计来探讨通过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般路径。
  一、可操作的目标设计
  《思想品德》三项分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设置,体现了《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与人的自主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与融合。这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它们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学科目标与人的自主发展目标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导学案中三维目标的展示与体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份,是导学案的航灯,当然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渠道也可千差万别。但是,由于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因此它与以往的教案在目标设计上肯定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它应该更具有被学生自主使用的可操作性。
  1.目标表述是可执行的
  由于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目标来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程度,因此它的目标表述相较于传统的教案应该是更具可执行性的。笔者以为,只有目标内容而没有方式方法的“路线图”有可能使自主学习成为一场成败未知的探险,甚至是冒险。为使目标具有可执行性,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类型的关键词:学习内容是什么,达到程度是什么,具体的学法是什么。只有这样,导学案才能真正起到“路线图”的作用。
  学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即无限性和两面性;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下交往与网络交往。
  该目标更多体现的是“学习内容是什么”,而对“达到程度”和“学法”则无涉及。依据这个目标,如果要学生比较顺利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就显得比较困难。
  当然,在学案《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的目标表述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能正确使用网络,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具备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此案在过程与方法即能力目标的表述中已经有意识突出了达成目标的路径,但表述还欠清晰,“比一比,赛一赛”还可以更具体些。如果我们导学案的目标表述中既能提供学习的内容、达成的程度,更能提供达到目标的路径,那么导学案的目标就是真正可让学生自主执行的,我们就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张足以让他自主达成目标的“路线图”,从而真正促进他的自主发展。
  2.目标设置是有落实的
  如果说导学案的目标是航灯,指引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向。那么接下去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踏出的,此后的各个环节都应是在目标指引下对目标的达成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导学各环节应该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目标是必须由相应的环节来具体落实的。
  在学案《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中通过课中研讨的(一) “观看新闻图片”(二)“比一比”(三)“赛一赛”(四)“测一测”(五)“现场访谈”(六)“议一议”(七)“做一做”等七个环节来具体落实学习目标中所设定的三维目标。
  学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也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问题与题例”和“分层练习”等几个环节来具体落实的。
  当然,围绕目标设置环节已经成为大部份教师的共识和共同的教学行为。但是笔者以为,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过导学案达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目的,我们在设置具体环节的时候不妨在合适的位置标上各环节所对应的目标。如能这样,那么我们的导学案就更能起到引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路线图的作用。(笔者注:目标修正案见附件3)
  3.目标达成是可检验的
  个体的自我评价是个体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途径,作为学生发展路线图的导学案也必须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自我评价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检测、反馈、调整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因此,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求习题作业是紧紧围绕目标而设计的,做到目标的达成是可检验的。
  学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通过“分层练习”模块A组的前四个选择题分别检测了目标1中的“网络的无限性”,目标3中的“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目标1中的“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目标3中的“恰当运用网络交往”。通过B组的材料分析题检验了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C组的实践拓展题检验了目标3的达成度。可以说,本学案的练习设计基本上做到了对目标相应的检验,学生据此可以自主检验自己的目标达成度,从而自我调整学习行为,实现自主发展。
  但是在学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练习设置中也存在着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即练习的设置与目标无关。如A组第5题与目标无关,那么这样的练习设置是无效的,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可能还会因此无所适从。为了避免此种错误的发生,笔者建议在合适的位置注上每一练习题所对应的目标,这样既可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也能使学生在自我检验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达成度。
  为了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笔者还建议: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设题的环节。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此环节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学力发展水平。
  通过有效的可执行的目标表述设计,对目标有落实的环节设计和对目标达成度可自我检验的练习设计,我们就能使学生形成更强的目标意识,更完善的自主达成路径和更准确的自我检验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实现自主发展。
  二、梯度化的內容创设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实有状态),二是潜在水平(应有状态),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为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体现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探究,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他的潜在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导学案是一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但由于每一位学习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所以图尽管只有一张,但图的内容应该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案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内容的梯度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此:

推荐访问:建构 路径 学生自主 初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