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zyy/kzyy201406/kzyy2014064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zyy/kzyy201406/kzyy2014064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zyy/kzyy201406/kzyy2014064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zyy/kzyy201406/kzyy20140641-4-l.jpg
  [摘要]技术和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入手,组装技术和能力模块项目单元,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切合职业教育实际,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技术;能力;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校数、办学规模、在校生数、经费投入等迅速增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系统性;同专业课程内容前后重复比较突出;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从业岗位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内容时效更新不够;实训条件及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条件不足,造成实训学时比偏差较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术课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考核方式方法不适应现代高职就业岗位需求等等。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行动导向”、“订单培养”、 “工学结合”等方法及模式的引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须进一步从基础入手,从课堂入手,从课程切入,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转变。
  一、以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法须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尽快适应生产及管理工作,即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传统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由理论讲授、课程实验、岗位实习、课程设计等要求构成,其优点是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完整;缺点是未能突出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转岗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普遍的、惯用的传统教学法,学科体系教学法,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技术和能力组装课程,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固有的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动,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从“接受”到“参与”,从“配角”到“主角”。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考虑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体现能力本位,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凸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教学风貌焕然一新。
  (二)应对学生生源变化作新的定位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生生源变化较大。一是文化基础知识差异较大。高考学生总量减少,特别是一些省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及注册入学,高职学生录取率显著提高。学生入学后,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连基本应用文体、数学应算、表达认知都不能独立完成。二是年龄构成差异变化。据分析,绝大多数的学生年龄在16~19岁左右,但不乏20~25岁之间的成年人。年龄差异导致思想、专业认知能力差异变化。三是家庭背景复杂。单亲、父母离异、留守等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习惯养成差。基本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生活消费、作息、交际沟通等难以自觉完成。
  这些生源结构差异给高职教育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年幼学生相对于成年学生来说,思想活跃,单纯,但学习的习惯性、主动性较差,年长者思想成熟,学习目的明确,但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学习持续性、巩固性不够。因此。如果采用一贯的学科体系教学,使得不同层次、年龄结构的学生很难适应,特别是入学初的文化课教学。以技术和能力构成课程体系,以项目、命令、单元为模块,可以让这种生源变化的差异性有效切入并重新找到位点。
  二、以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提出
  我国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业型复合人才,教学内容上理论够用、技术实用,宽基础、重应用。因此,教学方法上必须尝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模拟教学、建立仿真环境,贴近学生、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创造和扩大有限的实训资源。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创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成了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岗位的示范者、中介者,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设计单元、模块、项目,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协作完成。教师通过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得到增强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设计强调系统性,遵行概念解释、分类、基本原理、方法流程、作业思考、实习实训等环节。以技术和能力组装课程的设计方法,以项目、模块等模拟岗位需要为切入点,教师抛出“课题”,“项目”,让学生设计、比较、追溯、查询,得出主动式结论,然后“生产”、“加工”,校正,最后掌握并可拓展。
  三、 应用研究
  下面以在教学实践中所设计并承担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乳品检验”这一项目单元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技术和能力目标模块的定位及建立
  教师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目标的学习,需要了解、掌握生鲜乳营养组成、含量、检查方法。内容结构如表1:
  表1目标模块定位
  (二) 技术和能力知识准备
  根据目标模块定位,项目模块模拟为“某乳业公司为确保奶牛场原料乳进厂符合加工品质要求,在挤乳环节和原料乳进厂后进行检验。作为一个质检员应如何完成?”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来参与设计项目模块。
  (三)技术能力模块设计与实施
  根据目标要求及任务描述,进行方案设计。流程图如1:
  图1 技术能力模块流程图
  在项目设计中须让学生了解熟悉检验项目清单,随之准备器材、试剂等,经学生讨论补充,教师校正。然后,实施项目。操作要点主要包括:感官检验中色泽、气味 、滋味;酸度测定包括测定滴定酸度、酒精试验、煮沸试验;乳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及校正。最后,得出结论,完成教师、小组评价,并将结果汇总进行记录。
  (四)信息与反馈
  建立评价体系反馈,进行师生互评,评价如表2
  表2信息与反馈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导入知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介绍过程、卡片展示,让学生当一回“检验员”、模拟教学,让学生自导自演。教学环节上借助多媒体、器材模型、实训演练等辅助教学,使整个场景更直观、更真实。
  实践证明,构建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将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点、技能点变得更为具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和谐,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更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肖洪博.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4-85
  [2]催宗超,崔艳艳.职业院校理实一体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0-31,41
  [3]袁咏平.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176-177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N].中国教育报.2005,5.28(1).
  [5]弓志霞.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科技.2010(12).117,119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组装 教学模式 构建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