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的问题,对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多向交流、合作互动,让学生既愿意学又乐意相信思想政治课知识,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益于运用到生活实际。本文试图就政治课教学中消除学生“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作些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学而不信;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1 研究的缘起
  2012年6月高考结束的那天,学校每个政治教师都收到一位毕业学生送的《圣经》,这事让我为之一震。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学了这么多年,反过来倒是拿着《圣经》给我们政治老师“留个纪念”,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临走留下的“冷笑话”。
  确实,部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讲的许多内容表示怀疑或者没能深信,之所以学完只是为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为了高考。“学而不信”问题在多数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以思想政治学科为甚。
  1.1 “学而不信”问题的表现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生不信”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1.1.1 直言不讳。在新课程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堂上经常冒出“好假、骗人、鬼话、虚伪”等词语。
  1.1.2 学而生厌。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政治课的厌恶,上课时嗤之以鼻或者趴下,有时还会课堂上出现故意捣乱的现象,课后作业也不好好完成。
  1.1.3 知行不一。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可是行动却表现出与所学、所知完全不一致。例如讲“市场交易规则”时,学生知道要坚持诚实守信、公平等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也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原则。
  1.2 “学而不信”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而不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阻碍作用。
  1.2.1 从学科目标实现方面看:“学而不信”问题妨碍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观点的接受、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深入学习。例如,片面夸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会妨碍学生对“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掌握。
  1.2.2 从学生成长方面看:
  (1)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个别学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产生偏差,就会造成他们在经济生活中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公平”等原则,出现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骗税等丑恶行为;在政治生活中则会漠视法纪,做出侵害其他公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2)干扰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例如,一些学生一方面跟老师一起在讲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却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心里打自私自利的小算盘;一方面在写“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另一方面却在心里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一方面在回答要规范市场秩序,坚持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另一方面却想着要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势必会造成表里不一,严重的会造成人格分裂,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学而不信”问题产生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从教师教学层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师生关系欠和谐
  学校教育 “重分数、重知识、轻能力、轻觉悟”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也是如此,甚至许多理科班政治老师上课只是让学生划划背背,能够应付考试就好,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政治教师常常不受欢迎,师生关系冷淡,加剧了“学而不信”的现象。
  2.2 课堂教学欠高效
  由于课堂教学知识不够扎实,学生知识掌握有缺陷,带来“学而不信”的问题。例如,《政治生活》中讲“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时候,由于一些学生对政治自由没有准确理解,把公民的政治自由理解成绝对不受限制,于是产生了中国公民根本没有政治自由的想法,对课本知识不以为然。
  2.3 学生思想欠引导
  由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政治知识,而忽视思想教育,对学生缺乏引导,所以学生政治是非模糊、道德感缺失,带来“学而不信”的问题。例如,《政治生活》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受某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更民主,更能够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3 “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高中生政治信仰形成过程是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追求等过程的统一体。其内容包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和追随;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的认可和支持;能够为国家和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和勇气和决心等等。要使高中生形成这一信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好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形成合力。笔者仅针对高一学生,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3.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解决“学而不信”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教师有意识地创造的师生关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3.1.1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能更好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推荐访问:不信 思想政治 学而 高中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