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问题


  〔摘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党的领导问题,需要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设想到制度加以认识和把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确立党的领导的是列宁。列宁不仅阐明和实现了党对革命的领导,而且论述和推进了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在列宁构建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力量,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领导一切。按照列宁主义原则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执政以后,探索形成了党领导一切的国家制度,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有新的发展和完善。党领导一切的国家制度是历史形成的,理论上得到阐明,制度上明确规定,并通过党组织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覆盖、以及掌握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主要干部的人事权得以实现。作为一种权力构架,党领导的国家制度是闭合的,受到多方面的主要是内部的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的组织化和党的领导的制度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制度形式。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3-0055-12
  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认识到并被一再提及。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但由于制度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设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按照邓小平的设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的目标。从1992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正好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的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在这个治理体系中,党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是一种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对此,需要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设想到制度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党的领导的理论形态与制度设想
  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确立党的领导的是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集中精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并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帮助工人政党制定正确的纲领。在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的阐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首先,共产党的性质表现为“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3〕以及“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4〕;其次,党的历史使命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从根本上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领导工人运动。但是,这个时期党的领导,是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党组织都比较松散,既没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更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列宁使党的领导成为现实。首先,列宁以近代以来政党政治发展的观点论述了政党的领导作用。他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5〕其次,列宁将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领导物质载体和重要保障,即坚强有力的组织、铁一样的纪律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例如,列宁指出,为了建立党组织,党员不仅要接受党的理论,承认党的纲领,而且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接受党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党的纪律,通过铁的纪律来达到党的高度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才能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群众取得胜利;民主集中制承认一定范围的选举、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的权利等民主要素,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取向是集中,关键是领导核心——列宁称之为“职业革命家组织”和“领袖”集团。这样的领导核心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经过专门训练,在严酷斗争中形成的成熟的、坚定的、卓越的领导者。在这样的领导核心主持下,实行上级对下级的指挥,上级机关对下级组织的完全掌控,实现党坚强有力的领导。
  列宁不仅阐明和实现了党对革命的领导,而且论述和推进了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党要不要行使对国家的领导权?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直接执政的国家政权,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是国家的领导者,“只有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6〕 因此,坚持和实现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其次,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全体被压迫阶级获得了解放,包括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但是,由于这些阶级并不代表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因而,在新的国家建立以后,这些阶级只能作为无产阶级同盟军和伙伴而存在,而不能成为领导阶级。他强调:“只有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7〕
  对于执政条件下党如何实施领导,列宁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阐释。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不仅是一种承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而且是一种崭新的国家制度。
  在这个体系中,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但执政以后共产党并不是无产阶级的唯一组织。无产阶级的组织除党以外,还有工会、青年组织,妇女组织,国家政权以及经济组织,科学、文化、教育组织等。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机关及其他非党组织的关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内容。在党与非党组织的关系中,党是“指导力量”,政府及其他非党组织是“传动装置”“杠杆”,党通过“传动装置”“杠杆”发挥领导作用。党对各种非党组织,实行总的领导,以保证这些组织都能按照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工作。于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逻辑下,党与国家机关等非党组织并非平行关系,党是最高组织形式,对国家机关、军队、社会部门实行总的领导。同时,列宁也强调,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指导力量”与“传动装置”各有不同的职能,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党如果取代了“传动装置”“杠杆”的作用,就等于把自己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 领导 制度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