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在国家利益观上的理论创新


  摘要:邓小平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利益观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挑战提供了外交政策上的理论指南。
  关键词:邓小平 国家利益观 经济全球化 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因素,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目标。邓小平一贯认为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事务和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把国家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认为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永远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最终价值取向。
  一、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主要标准观察国际问题和参与国际活动,这是对传统的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利益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应该成为国家利益的全部。邓小平在1989年10月31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我们强调中国的外交政策应从国家利益出发,同时也明确表示理解其他国家基于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外交政策。正是基于这种外交政策,我国与一些意识形态不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二、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体现在其坚持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主权上
  邓小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并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深知,在国家交往中,必须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的坚持,我国圆满地解决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问题。
  三、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体现在其“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实力外交政策思想上
  俗语讲“弱国无外交”,邓小平深知其中的意味。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局势日渐缓和,但是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邓小平把经济发展提到了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放到了发展经济上。只有努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开展以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活动,才能增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言的分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竭尽全力发展经济,是现阶段我国的最高利益。
  四、尊重各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尊重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利益,尊重别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还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及国家关系时,不再以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的异同去干涉别国、指责别国。邓小平指出: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而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看,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定亲疏,我们就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和平力量,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
  五、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复杂多样,既有一致处,也有差异乃至互相排斥的方面,冲突与争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与争端不可调和
  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指出,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寻求共同点。找到了共同点,就可以进行协调,从而以和平、友好的方法加以解决。就此,他提出和坚持了著名的不搞意识形态争论的原则。
  邓小平指出,国际形势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不必惊慌失措,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因为,断绝和别国的来往,紧锁国门,结果只能是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差异问题。以往的历史事实证明,在国家关系中以社会制度划分阵线,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以政治标准推行政策,都是行不通的,都不利于和平,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缓慢或停滞。所以,“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

推荐访问:国家利益 试论 理论 创新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