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摘 要】理论武装的有效性研究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其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总体框架提出初步设想。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系统方法、矛盾分析等;其重点是解决理论武装的动力问题,难点是实现理论知识向信念和能力转化的问题;研究框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其实现条件以及主要制约因素,其提升路径。
   
  【关键词】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方法;重点;框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1)04—0119—04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无论是对于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还是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成长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提升理论武装的有效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协作攻关。
  一、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概况
   我国理论界一直非常重视对理论武装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以来,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更加关注这个问题,从不同视角对理论武装的意义、重点及方式方法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重要理论观点有:郑科扬强调理论武装要着眼和着力于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雒树刚主张要针对实践提出的问题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理论学习;[2]中宣部理论局认为要按照“三贴近”要求改进理论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3]吴倬、孟宪东等人认为理论武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对相关真理的揭示、讨论、思考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只能用真理的科学的和逻辑的力量去影响或征服受教育者;[4]姚桓提出党员干部掌握先进理论、树立正确思想的关键,是达到“知”(知识)“信”(信念)“行”(行动)相统一,[5]等等。上述理论观点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在实践上推动了理论武装工作的健康发展,在理论上为进一步搞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不过,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还显得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深入。比如:对理论武装本身的科学化问题研究比较多,而对理论武装的动力及实践转化问题则研究较少,甚至根本没有触及。这样,在理论上难以形成严密的逻辑框架,在实践上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武装的有效性问题。
   国外特别是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学者曾对理论武装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如“重视理论教育的道德心理氛围”、“从教育学角度培养无意识的心理因素”等,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西方国家在心理学等学科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也有可供借鉴之处。
   二、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但是,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从调查研究入手,以切实摸清影响理论武装有效性顺利实现的各种因素和矛盾,并从中找出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是我党历史上理论武装的经验教训,运用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以系统观点从整体上探寻破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弄清提升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基本规律。研究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主要应当包括调查研究、系统方法、矛盾分析等。
   (一)调查研究
   理论武装存在的问题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也要在研究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样才能使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切实提升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具有更加直接的参考价值。
   (二)系统方法
   理论武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它又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和大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用系统观点研究理论武装问题,才能揭示其内部的真实联系,发现理论武装的运行规律。过去对理论武装的研究,不但没有重视它和其他系统的联系,而且对它自身也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理论武装本身作为一个大系统,它至少又包含着三个子系统:动力系统、运行系统和应用系统。过去,人们往往只重视对理论武装的运行系统进行研究,而对动力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很不够,甚至完全忽视。这样自然难以得出完整、科学的结论。今后对理论武装有效性的研究应尽力克服这个缺陷。在致力对运行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要加大对动力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力度。对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理论“愿意学”的问题,对运行系统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党员、干部“学得进”的问题,对应用系统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党员、干部学了理论“用得上”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在理论上就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框架(动力系统—运行系统—应用系统),在实践上则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愿意学→学得进→用得上→更加愿意学),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上的严整性和应用上的可持续性。
   (三)矛盾分析
   理论武装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贯穿理论武装全过程的各种矛盾中,活跃着一个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并全力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才能带动和促进理论武装其他问题的解决。那么,影响理论武装有效性实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破解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又在哪里?探索提升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就要紧紧抓住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重点难点
   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重点是解决理论武装的动力问题。如果有关党组织及其职能部门缺乏开展理论武装的积极性,多数党员、干部缺乏接受理论武装的自觉性,那么理论武装的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努力找出影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两个方面参与理论武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使理论武装内有动力,外有推力,前有引力。
   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难点是理论武装过程中的转化问题,即理论知识转变为信念和能力的问题。理论武装决不仅仅是为了让党员、干部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理论武装不断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转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哲学、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才有可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四、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总体框架
   研究理论武装的有效性,至少需要弄清三个问题,即:何谓理论武装的有效性?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实现条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提升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理论武装有效性研究的总体框架。
   (一)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内涵
   所谓理论武装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各相关主体的预期目的在理论武装实践中的实现程度。这里关键是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在理论武装实践中,不能只关注某一特定主体预期目的的实现,而要认识到理论武装的有效性是理论武装的三大主体,即代表党和人民整体利益的理论武装的发动者,以及除了整体利益还要分别考虑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理论武装的组织者和接受者,这三者的预期目的在理论武装实践中实现程度的集中反映。也就是说,在理论武装实践中不能顾此失彼,而必须把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整体利益为重,同时兼顾集体和个人的愿望和要求,这样,理论武装才有希望取得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深化 武装 有效性 思考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