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共产国际因素探析


  [摘 要]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中,远东共产国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政策同时也促使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共产国际的决策直接指引着国共双方顺利走向合作的道路。
  [关键词]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毋庸置疑为了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改变四分五裂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积极寻求出路。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没能持久,但它却对大革命的开展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单就国共合作本身来看,它的提出与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成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国共双方的努力很难实现国共合作,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第三方——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共产国际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国共合作的道路
  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按照《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件》的规定,“凡是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应当作为一个支部,受其领导”。对于加入共产国际的原因,二大《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进行了简单地解释: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况且远东产业幼稚的国家,更是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现在代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大本营的,只有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后新兴的第三国际共产党。第三国际共产党,是和一方面利用无产阶级,一方面供资本帝国主义利用的第二国际正立在对抗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决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并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个条件,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
  对于加入共产国际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件》进行了规定:每日的宣传和运动须具真实的共产主义的性质,并遵守第三国际的纲领和决议(第一条);国际共产党大会一切决议及他的执行委员会一切决议,而早在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之际,共产国际的大会文献就已经指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人大解放运动应该在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也就是共产国际的统一指挥下一致行动,而且民族的利益要服从反帝的世界革命的国际利益。中国共产党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的那刻起就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共产国际。遵循共产国际的章程,听从共产国际的指导就已经是应有之义了。
  在共产党的诞生初期,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共产国际指引着共产党的中国前进道路。所以,当共产国际提出要国共合作,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时,共产党即开始围绕国共合作问题开展工作,积极配合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二、共产国际为国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是共产国际在东方的一项战略决策,它来源于列宁的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
  列宁根据他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世界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他的反帝统一战线策略:必须坚决反对把落后国家内的资产阶级民主解放思潮涂上共产主义的色彩……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的联盟。1920年7月19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纲领》,制定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到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1)斗争的矛头应该指向帝国主义和“中世纪的残余”——封建主义,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支持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并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同盟。
  按照列宁主义关于和资产阶级建立暂时联盟的统一战线策略,在具备了某些前提的情况下,建立统一战线是可以被允许的。共产国际采取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用中国反帝的民族运动。在共产国际看来,民族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利益应当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利益相一致。
  1922年1月,在召开共产国际远东会议期间,列宁同出席会议的共产党代表张国焘,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讨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通过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开始懂得要进行反帝反封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联合起来,建立革命联合战线。为了尽快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在合作者保持独立性。共产国际于1923年1月作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国当前的任务是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国民党与年轻的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部是适宜的”。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共产党以后在国共合作中策略方针的制定也产生了一定的
  三、共产国际与国民党接触,顺利打开国共合作的新局面
  共产国际在东方寻求盟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逐步坚定支持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因此共产国际在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的同时,积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接触。
  十月革命之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给与了关注。在分析中国国情了解国共两党之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尚在幼年,人数不多,没有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而国民党在组织上尚未形成,政治上又软弱,思想上尚未定型,这两个党都不可能领导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革命。”(2)因此,共产国际力主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并为促进两党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的确立而努力。
  1921年12月10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前去桂林拜访孙中山。马林与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劝说孙中山实行联俄的政策,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劝说成功。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改变了孙中山的看法。孙中山痛感国民党内部成分过于复杂,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和社会主义苏俄表示站在孙中山一边,愿意给其提供支持与援助,由此孙中山萌生联俄,改组国民党的念头。

推荐访问:共产国际 国共合作 探析 过程中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