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


  [摘要]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社会学发展必然经历材料积累——范畴归纳——理论建构三个必经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自然延伸。总体上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发展仍处于材料积累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使命是认真做好材料积累工作、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适时进行社会学基本范畴的归纳。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最重要使命之一。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社会现象;社会变迁;社会行动;当代使命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重建中国的社会学以来,中国的社会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引起了国内国际的普遍关注。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在当前,系统地回顾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梳理社会学发展的理论成果,总结社会学发展的得失,明确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建设方向,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学理论形成的“三部曲”
  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工业化的產物。机器作业、社会化大生產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社会上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同时也產生了无数过去从未见闻过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的成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促使社会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不断思考,他们发现,“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作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需要另辟新径。因此,不同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这门学科就是社会学。
  社会学的出现,使得人们找到了理解与认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新途径。“社会学是从一种不同于哲学和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视角,即从人的活动、互动与人类群体生活及其秩序(结构)的关系上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在因现代化和工业化而发生的社会变动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在努力对这些变动的意义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解释,通过这种努力,起源于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社会概念在每一阶段也都不断变化,社会学的历史正是这一饶有趣味的过程的记录。虽然对这些过程的详细考察是社会学史的课题,但是,由于现代的社会学思想是在与西方现代化和產业化的出现同时產生的各种社会思想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对于社会概念的考察本身当然需要有广泛的有关这些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和思想的积淀便逐步形成社会学的理论。这一社会学理论,是在社会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和成长的过程形成的。作为一门具有特定知识体系的学问,社会学理论对于社会学学科来说特别重要。可以说,没有理论的学科是站不住的,也是无法进行传播和承传的,它是支撑学科的基本骨架,是这门学科区别于另一门学科的根本标志。所以,社会学理论对于社会学这门学科来说特别重要,不可或缺。
  那么,社会学理论是什么呢?社会学的理论就是对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的归纳性解释和表达,是“一个提出观念的过程,这些观念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事件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社会学理论则是对此的概括和解释,是由表征社会现象的概念、范畴和描述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所组成的社会学知识体系。“社会学这门学科就是要就一般的历史文献中所不包括的社会事实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也就是说,所谓的社会学理论是对诸如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社会行动等研究对象的抽象、归纳及其概括性表达。而归纳和概括运用了概念、变量、陈述、格式等表述工具。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结构理论、现代化理论等这些常见的社会学理论,既是从研究对象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又是能解释、分析研究对象的。用这种定型的模型去解释、分析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社会行动是有效的,是有解释力的。没有实践参照物的所谓社会学理论就如同无源之水,是没有学术生命力,也是不可能出现的。“社会学的目标是要获得关于人类组织本质的知识。用这样的知识解释社会事件是可能的。”例如,在社会学理论中影响颇大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到了帕森斯终于达到了巅峰,帕氏本人一生从未走出过书斋,更未做过实地调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功能主义学说同样是为了解释现实生活的,无论是个体行动模式、社会行动模式,还是其别具一格的“AGIL模式”,都是用之于说明现实社会的事实、现象、人的行动的。他的个体行动模式就是为了解释单个人的社会行动,个人的行动包括了行动者、行动目标、行动手段、行动的条件限制及受到社会规范、价值观的控制。社会行动模式乃是为了说明人的行动系统的。极为枯燥、艰涩的“AGIL模式”,即“适应、目标实现、整合、潜调节”,说的就是社会行动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四种功能,适应即一切行动系统必须从环境中寻找资源,将之变成可利用的手段并分配到体系的其他部分去;目标实现即行动系统必须确定目标,并调动资源去实现这些目标;整合指行动系统必须保持各部分的协调关系;潜调节也就是为了维持行动,成员在动机、需求、角色技能上对于体系的适合。帕氏进而将这种行动模式推而广之,比如国家的行动同样具有这四种功能,经济部门承担着寻找资源的功能,政府部门为国家活动确立目标,法律部门保证社会的整合秩序,家庭则完成人的社会化。过于强调系统和稳定的功能主义理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成为社会学的主流学派,这种状况实际上是美国二次大战后繁荣、稳定的社会生活的写照,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多种理论对现实生活予以解释和说明,于是,多元化的社会学理论并驾齐驱就是很自然的了。功能主义理论对社会稳定、平衡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冲突理论则擅长于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社会变迁。社会交换理论极大地突破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范畴,认为凡是带有奖赏目的的行为事实均是交换活动,奖赏是活动主体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价值是满足人需求的能力和程度。不难看出,所谓的社会学理论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的归纳和抽象,归纳出来的所谓社会学理论用于解释、分析、推导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理论才有意义,才有学术生命力。

推荐访问:社会学 中国 使命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