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三大走势等


  中国政治文明三大走势
  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值得重视的走势: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这三大走势的指向很明确,最终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我们注意到,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一个统一”、“四项制度”的精辟概括,即: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据李君如文)
  
  把“网络表达”
  看作一种执政资源
  在网络传播时代,公众使用网络诉诸表达权,不受审查,没有传统媒体那种严格的把关,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全面、方便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官员们诉说,这是公众参政的最好形式,也是政府求之不得的执政资源。既然是服务型政府,做好服务的标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满意不满意,通过网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构成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官员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义中之事。(据刘建明 文)
  
  公民健康是重要的生产力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医疗卫生视为社会福利,属于消费开支。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摆到末位,甚至未列到规划中,造成了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称的困境。现在如果再固守这种观点,同时代发展就不相适应了。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由身心健康的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构成的。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才能形成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人与技术这两个构成人才的基本因素中,人是技术的载体,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是人发明和掌握的,是为人服务的,没有人就没有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先进生产力也就更无从谈起。一个关心发展生产力的领导人,应当首先是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身心健康的人。(据王彦峰 文)
  
  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反思
  纵观中国理论社会学这些年的发展,下面几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第一,我们在理论社会学的研究与建设方面有明显差距。相对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相对于国外社会理论层出不穷的崭新成果,中国社会学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方面表现出日渐明显的不足。
  第二,我们前辈创造社会学理论的优良传统亟待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社会学自其发端之日起,就不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热切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而且以深刻的学术思考去建构对中华民族乃至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学理论。
  第三,历史经验表明,不重视社会学理论建设,中国社会学就会被边缘化。由于中国社会学起于中华民族灾难危亡之际,成长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中,中国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和自身建设遭到了无法回避的各种冲击。急切寻找能够使中国社会摆脱困境的中国社会学,往往来不及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作出理论概括,便被卷入新的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之中。(据郑杭生 文)
  
  奥林匹克运动的跨文化价值
  “公平竞争”、“人人平等”、“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在于参与”,这是渗透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最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世之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理念和心理,这不仅有利于树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种观念与我国追求的和谐社会,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平等的社会价值主旨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认定,无论是社会提倡的准则还是由人权概念来伸张的个人基本权利,奥林匹克运动代表了跨文化的人类价值。(据黄亚玲 文)
  
  “人文奥运”
  打造新型和谐文化生态
  人文奥运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将是文化交流的奥运会,是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之间交流的盛会,也是中国与世界以及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盛会。在兼容并蓄、融会交流的同时,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历史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冲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文化的均质化与一体化”。人文奥运理念正借助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努力打造新型的和谐文化生态。(据陈忠红文)
  
  二产的三产化亟待破题
  所谓二产的三产化,是要把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的工业实施专业化分离,把应留在第二产业的留在第二产业,形成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把应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第三产业来运作,不是靠牺牲工业去发展服务业。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再次验证了二产的三产化这一命题,对于目前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张国云文)
  
  外媒评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富豪的致富之道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过去20年,中国企业家大量增加,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私营企业。许多企业家积累了巨额财富,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其次是内地股市暴涨。股票价格两年内上涨了两倍多。许多企业家借此时机让公司上市,其个人净资产增加了几倍。再次,中国许多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不少有钱人把很大一部分资产用于投资房地产,个人净资产迅速增加。
  
  美研究报告:
  中国将于2035年超过美国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美国研究报告看好中国经济。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将于2035年超过美国,并在本世纪中叶翻一番。尽管世界市场出现不景气,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在21世纪内持续下去。无论如何“中国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崛起须靠软实力是个伪命题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主从关系或本末关系,在任何历史阶段,软实力皆依附于硬实力,随硬实力而浮沉消长。 一个国家、民族崛起过程中,如何发挥影响力?笔者认为必须首先依靠硬实力,中外古今似乎无一例外。
  和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崛起的过程,就是硬实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崛起一律采取了向外扩张模式,引发了一系列对外战争;但中国走的却是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是中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西方和日本大可不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了振兴中华,中国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力量,以维护领土统一与主权完整,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渗透、颠覆与制造事端,创造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总之,“中国崛起须靠软实力”之说,既无历史依据,又脱离中国国情与国际政治,是个伪命题。
  
  英国《泰晤士报》:
  中国网民催生强大力量
  中国有2.1亿网民,它催生了一支强大的力量。人肉搜索迅速兴起,并逐渐被用来惩罚犯下婚外恋、家庭暴力和道德犯罪的当事人的手段。埃伯莱因女士说:“正义属于儒家传统美德之一。现在有了互联网的便利,在法律不反应的情况下,正义的人们开始接手整个事情。”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
  德国企业仍看好在中国投资
  从全球范围来看,因为拥有巨大的未开发市场、乐观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充满创新活力,中国首次成为跨国企业经理人眼中“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德国斯图加特市长谢斯特表示:“任何德国企业都不能忽视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未来将有更多德国企业到中国生产,这不仅是德国企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德国本土的就业岗位。”
  
  法国《增长》杂志:
  中国正在走向环保
  文章说,200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前一年下降了3.27%,这一成果令人鼓舞。中国还计划到201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降低20%,这比欧盟每年减少1%左右的目标更具雄心。文章称赞“中国正在走向环保”。

推荐访问:三大 中国 政治文明 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