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述评(1978—2013年)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k/jjyk201322/jjyk2013228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k/jjyk201322/jjyk20132282-2-l.jpg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在社会各界掀起了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潮。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资源,自然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从三个方面对三十多年来关于国内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一是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上呈现学界的研究趋势和热度;二是就国内业已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三是对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84-04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精辟论述对于当下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邓小平指出的中国政治体制的几大弊端依然存在;其次,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基本内容、实现路径依然具有现实的效力;最后,邓小平是当下凝聚政治体制改革共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象征符号,他本人及其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能够为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不可估量的认同资源。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国内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一是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上呈现学界的研究趋势和热度;二是就国内业已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三是对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一点看法。
  一、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文献检索与分析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等专业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对自1978年以来国内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检索。
  1.学术论文检索情况。笔者分别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主题检索,根据获得的数据以及对文献进行初步相关性阅读分析,绘制如下图表(文中图表1、2的绘制日期为2013年4月19日—笔者注)。
  2.著作、报刊检索情况。利用“读秀”、“超星发现”搜索引擎检索国内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的著作,得到如下数据:自1978年至今,国内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专著大约30本。必须引起关注的是,绝大多数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著作、文章都必然涉及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和评述。此外,笔者还利用“超星发现”对中国主流报刊(如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等)进行检索,发现主流报刊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持续了近三十年的讨论,这说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3.对文献检索结果的分析。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存在的差异能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度。一般来说,学术期刊、论文的更新速度要快于著作。故此笔者认为,上页图1所反映的趋势基本能够说明学界近三十多年来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态势。
  首先,从图1、图2来看,学界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经历了四个相对活跃的时期。
  第一个活跃期大约从1983—1988年。引发这一学术热度的因素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和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从研究人员来看,主要以新闻工作者、党校和各级党政干部为主。从出版物看,个人著作了了,主要是以编委会形式出现;内容是汇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党政通俗读物,以及各大期刊、报纸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的学习性文章,尚未有学术类专著出版。这一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迟福林、黄海主编《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迟福林等著《政治体制改革基本问题探讨》,范恒山主编《政治体制改革辞典》。
  第二个活跃期大约从1992—1996年。引发这一学术热度的因素在于“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以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这一时期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与前一活跃期基本持平,但从质量上讲由于一手文献资料的补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显著发展。从研究人员来看,与前一活跃期大体一致,但地域分布更加广泛。这一阶段代表性的著作:马洪、邢贲思主编《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年邓小平改革思想卷》,黄卫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这一时期学术研究的特点呈现系统性,研究视角也逐渐多样化,采用比较研究、协同论等研究方法。
  第三个活跃期大约从1997—2000年。引发这一学术热度的因素是党的十五大召开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较之前两个活跃期,这一时期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大幅增加;研究的内容也更加细化,既有宏观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微观的系统性分析;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从研究人员来看,人员的构成更加多元,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理论队伍。这一时期主要的学术著作:朱桂谦主编《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纲要》,黄家驹等著《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李景治等著《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
  第四个活跃期大约从2000年以后。较之前的三个活跃期而言,自2000年以后学界对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进入了空前繁荣期。相关的期刊、专著数量稳步增加。促成这一学术繁荣期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从政治因素来说,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召开极大鼓舞了学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热情。第三,这一时期出版的一系列原始文献大大丰富了学界研究的素材。如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上下)》以及其他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文献汇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徐鸿武、郑曙村著《邓小平国家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秦宣编《邓小平理论精论集:116位专家学者论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张书军、秦勤、曹德琪等著《制度与政府行为: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观》。
  前述从宏观上呈现出近三十年来学界的研究态势,通过对文献发表背景的进一步分析,笔者判断如下:(1)通过上页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上述四个活跃期以党的十五大(1997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学界关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较大,学术研究的态势波动明显,研究成果的总量相对较小;后一阶段在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和学术环境中,学界研究的理论成果从数量何质量都显著上升,并逐步迈向研究的繁荣期。这从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必将愈发完善的制度自信。这种必要的“制度自信”是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重要主观要件。(2)每一个学术研究的高峰,与该段时期内召开的党代会(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七大)或该段时期内出版的邓小平本人的著作和党和国家文献的汇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对著作、报刊检索的出版年份对照,证实了上述的关联性。

推荐访问:述评 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 国内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