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政治新常态要弘扬法治正能量


  [摘 要]中国政治新常态,是指通过长期高压的反腐、整风,着力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使公权力系统内的人员感到依法从政、廉洁从政是理所当然。适应政治新常态,要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新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回应人民的期待。
  [关键词]政治新常态 依法治国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37-01
  一、认识政治新常态
  “新常态”是习近平提出的新论断,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而阐述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出发的“新常态”走向,一定要求在政治方面有所展现,经济新常态必然要与政治新常态结伴同行。
  中国政治新常态关键在于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出现普遍性的为官不为、官员腐败、官商勾结等问题,政治生态发生异化、蜕化、腐化甚至恶化,这些严峻问题实质上是法治不彰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党中央主抓作风建设,重拳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使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和构建的中国政治新常态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所谓中国政治新常态,就是政治生态“新常态”,是指是指通过长期高压的反腐、整风,着力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使公权力系统内的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感到依法从政、廉洁从政是理所当然,重新构建政治新生态。另一方面,党风、政风影响民风,进而使整个社会在合理有序的 “显规则”下正常运行。
  适应政治新常态,是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政治生态“新常态”是适应全面推深化改革下经济新常态的必然产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政治保障。适应政治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引领政治新常态
  中国政治新常态意在构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一种政治新生态,要以法治建设作为“净化器”,促进整个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政治新生态。
  (一)政治清明是核心。实现政治清明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可能亡党亡国。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约束公权力,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制度反腐。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健全宪法、法律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通过坚持民主政治、制度反腐和以德助法,从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和不易腐的严密反腐机制,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推进法治建设来实现政治清明,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决不搞全盘西化、照搬照抄。
  (二)政府清廉是基础。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精神面貌也要有新状态,促进政府清廉是基础。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一要简政放权,规范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精简政府机构,“把该放的权放掉”,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二要依法用权,推进廉政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监察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三要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坚持以政务公开为常态的原则,推进决策科学民主化,重视发挥智库作用。
  (三)干部清正是关键。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构建政治新生态,领导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关键少数”,真正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然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尊法、不学法、不守法、不用法的现象人普遍存在。正所谓“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领导干部应注重增强法治“含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推进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生态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清正形象,就必须做到心正、行正、身正。
  一要做到心正,强化法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让法治成为全体党员干部根植内心的信仰,做到法治信仰不缺“钙”。
  二要做到行正,提高法治素养。法治素养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是增强法治意识,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将把尊法提到首要位置,这是各级干部必须要补上的一课。二是强化法治观念,要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三是树立法治思维,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必须受到追究。四是提高法治能力,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习近平强调,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为此,领导干部要重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以应对法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要做到身正,坚持严以修身。用“法”的刚性和“德”的柔性和党的宗旨来敦促自己,严以律己。一要常思法规之严,常想违法之害,自觉净化交往圈、生活圈和娱乐圈;二要常修为政之德,常记清廉之律,时刻警示自己廉洁自律,真正做到慎独慎微,谨慎用权;三要常记党的宗旨,常唱红色之歌,自觉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性修养强一强。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构建政治新生态要在关键之处抓住“关键之人”,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法治素养,才能在“关键之时”发挥“关键之用”。干部清正了,政府才会清廉,政治清明便不遥远。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全面展开,要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杜绝腐败,打造风清气朗的政治新生态。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净化器”,重新构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新生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促进人民幸福指数的新提升,从而开创“四个全面”的崭新局面。

推荐访问:常态 法治 能量 政治 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