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政党建设:战略目标与行动逻辑


  摘要:建设一个信仰坚定、集中统一、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政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党建工作在思路、制度、方略上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阅读和思考,讨论了新时代政党建设的这些变化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平稳实现中国现代化转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长期执政;先锋队;贤能政治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8)01-0028-010

一、党建思想的背景:世界史与中国梦


  世界史是一个“现代的”世界现象,在逻辑上是大机器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的结果,表现为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张。这个扩张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市场危机和制度危机。马克思由此提出了他的社会政治革命理论,并预言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列宁则实践这一预言,在一国内部推动社会主义的前途,希望通过切断国际资本赖以存在的生命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资本主义体系的破裂和瓦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被认为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新纪元”的概念反映了20世纪解放运动对整个世界发展态势的具有乐观主义的看法:社会主义从想象到现实划出了世界史的分水岭——此前的世界史是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并试图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工厂和市场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体系化的历史;此后的世界史是社会主义在东方击破了资本主义的链条,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挑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在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创造着更高生产力和符合人性追求的历史。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史中的一个国际现象。虽然20世纪后半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由于缺乏经验,缺乏对资本主义历史使命足够的估计,尤其缺乏对资本主义合理因素的吸纳,社会主义遭遇重创陷于低潮,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解放学说和制度形态,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发达国家摆脱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强制,实现自主、平等、均富、快速和有尊严的发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划分为六个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他所以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源头讲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就是要说明,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习近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前进》,“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106/c64094-20101215-2.html。
  习近平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段中的一个阶段,并且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前进》,“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106/c64094-20101215-2.html。事实表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旨在克服社会分散化状态的组织方式,一种纠正资本主义分配和权利不平等的公共政策,一种打破时间限制以迅速完成财富集中和权力集中的赶超战略,一种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的时代推动現代国家建设的政治手段,一种在本质上被世界史赋予使命又和世界史交互作用的国家历史进程,具有无与伦比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习近平的讲话,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恢宏的历史感和自信心,是对世界史的中国意义的完整而深刻的把握,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党建方向的准确定位。

二、共产党长期执政战略的基点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终极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现阶段的任务则是争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那么为此提供支持的行动理论和战略支持则是维护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其中,党的长期执政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江泽民、胡锦涛主政时期党建工作讨论的重点,实际上也是党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8日),“人民网”2014年10月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09/c1024-25792284.html。可见,党的建设的根本工作应围绕着长期执政的战略目标进行,同样也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与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内在关联是不容置疑的。现代化理论有一个重要假设,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现代化取向的中央权威是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得以平稳进行的基础。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政治,其主题即克服内外危机,重建有效的中央权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把重建中央权威的历史任务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王岐山:《开启新时代,踏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页。。历史的经验已经表明,党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政治价值(意识形态)的行之有效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从而肩负起领导中国现代化责任的保证。

推荐访问:政党 新时代 战略目标 逻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