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嘉 宾/许 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
  孙壮志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昝 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孙 力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葛 军 《世界知识》杂志编审
  最早提出“中亚”这一学术名词的,是19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亚历山大·洪堡。他在晚年撰写了一部著作《中央亚细亚》,首次使用了“中亚”这一称谓。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亚”这一地理概念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化,而每一次变化往往都与当时围绕这一地区的大国角逐和中亚地缘政治角色的变化密切相关。
  公元前四世纪,东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攻下中亚的撒马尔罕城时曾惊叹:“看来我所听说的关于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它却比我想象的伟大得多。”曾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繁荣过的中亚城市远不只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还有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奇姆肯特,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贾拉拉巴德,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胡占德,土库曼斯坦的马雷等。
  历史的辉煌映照出现实认知的暗淡与空白。仅仅在20多年前,“中亚”这个地理概念尚不被很多人知晓。作为苏联组成部分的中亚呈现为一个当代的断层。苏联解体后,中亚作为冷战后新出现的地缘政治板块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中亚的历史命运到现在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中亚仍然是被周边或远方的力量所控制、掌握和引导,中亚地区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国际社会影响的多向性,注定了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角色转换的艰难。 ——编者手记
2015年4月29日,75岁高龄的纳扎尔巴耶夫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哈国家未来的政治稳定取决于他目前最后这一任期的政治布局。

  中亚地缘政治环境的变与不变
  许 涛: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获得独立已接近1/4世纪。在这个不算短暂的时期中,中亚各国所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归结起来最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中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权力中心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变化,而且这一变化趋势先是从质到量的突变、后是从量到质的渐变两种变化方式的复合过程。
  二是中亚地区自身存在的地缘政治要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一些历史传统中的政治文化要素对各个独立民族国家的进程产生着关键性影响,甚至与多元化的外来影响共同塑造着地区政治和安全形势。
  三是中亚地区各国在寻找和探索各自发展路径的实践中,差异性已经逐渐形成,以“中亚地区”和“中亚五国”高度概括出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对外关系领域中的共性特征越来越困难。
  毋庸讳言,总结出这些基本的变化轨迹有助于加深对当今中亚地区特点的认知。但是,同时还应该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来观察今天的中亚地区,这就是中亚地区所处的基本地缘形势并没有变。譬如,尽管中亚地区以五个民族国家为标志的域内权力中心已经确立,并逐渐走向成熟,但它们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抗衡和抵消外部大小权力中心影响的程度,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时代。这似乎使中亚地区又“回归”到了18世纪、19世纪的“大博弈”时代,但实质上的不同却体现在所有的指标中。这种总体形势上的继承性决定了中亚总体地缘特色不变的一面,而独立后地区内及周边政治、经济、安全格局的发展又决定了中亚地缘政治环境在20多年中发生巨大变化的一面。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纠结中,中亚地区政治文化在矛盾中曲折发展前行。
  被忽视的内部差异性
  孙壮志: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相继独立。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是按照西方的体制去构架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但实际上它们是要走一条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时期的道路,一条更加适合本国国情、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观察中亚国家的政治进程和经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性特点,这些国家都曾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密切和天然的联系,这给它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的联系更加紧密,独立初期与俄采取了同样的发展模式。1993年以后,哈、吉两国逐渐意识到,亦步亦趋地模仿俄罗斯的做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开始探索更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发展道路。近些年来,中亚国家希望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本国的条件和特点,认为中国模式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逐渐对中国的改革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研究中我们经常将中亚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更多关注其相似的方面,其实中亚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少差异,而且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
  首先,这五个国家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战略资源非常丰富,前几年能源价格比较高,对它们的发展比较有利。但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则资源相对匮乏。而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拥有较完整的经济文化体系和民族国家的建设经验,独立后也表现出更为自信和独立的倾向,这是与其他中亚国家的不同之处。
  第二,独立后20多年发展水平不平衡。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政策和发展道路则是人为选择的。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与其他中亚国家相差无几。当时,哈境内的哈萨克族人只占全部人口的42%,面临着营造民族国家凝聚力的艰巨任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实施了比较成功的政策,对内主张各民族和睦相处,成立各民族大会;对外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支持俄在原苏联空间实施一体化政策。哈在引进外资、推进非国有化等方面的措施也较为稳妥。而其他中亚国家在内部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有一些失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走了一些弯路。政策差异是造成中亚各国发展不同步、不平衡进而形成巨大发展差异的原因。

推荐访问:中亚 远在天边 却又 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