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权、和平、环保“意识


  摘要: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权;和平;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25-02
  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科技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历史学科备受忽略的今天,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将会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当今人类面临的困境,如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环境保护等方面,就历史教学中加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谈谈看法。
  1.主权意识的培养
  中国历史上,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突出事件莫过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做着"天朝上国"迷梦的清政府开始逐步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国家主权不断丢失,这些主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主权丧失的结果是:国民任人宰割、资源任人掠夺、国家急剧贫困衰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鸦片战争不仅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还证明了主权意识不强, 就将遭到外国任意践踏的道理。前人从腐朽的清王朝身上意识到了一个国家衰亡的原因,为奋力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一次次英勇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不是为恢复国家主权、还人民大众自由而斗争。因此,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极好的主权教育史,它对维护当今中国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台湾问题,近代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它在国防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自中法战争后,台湾正式成为清政府的一个行政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上的一部分,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中学世界史教材"美苏争霸"中,应强调自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了,可天下并未太平。但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和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已失去其发生的可能,大国的安全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苏联解体,美苏核大战的恶梦已不复存在,西方阵营各国因核战争威胁的消失而对美国依赖减少,加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经济衰退和由此引起的政治、社会动荡,使美国等大国都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发达国家在新形势下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把"政治民主化"、"人权"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引起或加剧了一些国家的动乱。因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以新的、更为复杂的形式出现,它总是影响到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只有加强对历史客观事实的了解,培养主权意识,才能有效地维护祖国统一和人类社会的稳定。
  2.和平意识的培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平环境总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但纵观人类历史,战争似乎从未停息过,从过去的改朝换代到今天的资源争夺,战争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和平的呼声和愿望更高了。历史教育应加强对战争破坏性的认识,积极培养青年学生的和平意识。战争的破坏性是多方面的。几乎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社会混乱,广大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犯罪活动频繁出现;经济凋敝、工人失业……有些灾难还会长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健康。如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在讲到中国古代史中的战争时,应强调,发生战争的双方都要投入兵车战船无数,耗费大量木材资源。战国时秦攻魏就有"林木伐,麋鹿尽"的破坏;三国时候诸葛亮火饶博望坡,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到了近代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获取筑路、开采等特权,对我国自然资源大肆掠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细菌战、毒气战,造成重大杀伤,幸免于难者却留下了遗传病因;美国原子弹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战胜法西斯的希望,核战争从此却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提心吊胆的威胁。海湾战争、两伊争雄、中东与非洲各国政治混乱和军事政变,在霸权主义的煽风点火下,已严重威胁到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安宁。人类需要和平,没有和平就投有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应突出战争的破坏性以加强学生和平意识的培养;应突出战后科技发展对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意识。
  3.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开发或破坏都有诸多资料记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有意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广大中学生从历史教学中提高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认识水平。在人类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认识水平和发展意识的不足,对自然界出现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耕地数量明显增加了。加上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作的继续存在,许多山林沼泽成片被毁,生物资源迅速衰退,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遭到破坏。汉唐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对土地和资源的利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于经济效益和眼前生活的改善,对环境开发的不利影响也在持续着,环境问题同科技与工业的发展有关。200多年前,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科技进步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带来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了环境,生灵大受其害。特别是当人们尚无生态、环境意识时,他们利用现代技术对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挥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工业化所创造的生产力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财富,比过去全部世代所创造的加起来还要多。但是,这些成就大部分建立在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它向全球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从19世纪下半叶起,一些生态学方面的著作相继刊出;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掀起环境保护运动,建立了一些有关的政治组织。环境问题需要国际性的合作、联合国建立之初就将之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定期地召开自然保护科学技术会议;建立自然保护区域网;增加国际环境保护立法;成立专门机构等,使环境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历史教育担负着确立人类生态意识和道德原则的重任,因此,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意义深远。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主权 和平 意识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