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 要:通过对贵州大学公益性社团的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公益性社团开展的校外和校内公益性活动认可度较高,认为其对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呈现主体性、内容的实效性和形式的载体性等特征。但是部分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不能够很好的被大学生所认可接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属重点大学,贵州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对其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调查研究具有典型性,对于今后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贵州大学正式注册的社团组织有67个,其中公益性社团组织有17个,占社团组织总数的25.4%。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访谈调查,对17个公益性社团组织随机抽取10个社团,占公益性社团总数的58.9%,这10个公益性社团分别是:社会工作协会、兼职文化交流协会、青禾公共关系协会、心火燎海志愿组织、银鸽志愿者服务团、红十字会、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创建中心、防艾志愿者协会、青年消防志愿者协会、贵州大学兼职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6份,回收率达92%。调查采取分层随机取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8.4%、30.4%、21%、10.2%,涵盖了不同专业,如文学、法学、理学、工学等。女性122人,占样本总量的44.2%。
  1.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可度
  对高校公益性社团开展的一些公益性活动进行认可,不仅有利于公益性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于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极大的辅助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问及在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展社会教育和时政教育时,分别有56%、44%基本认可,而非常认可度分别仅为11%和9%。而在社会教育和时政教育中,有66%、55%认为其基本上有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3%认为其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77%认为其可以增强责任感,22%认为其有利于大学生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三观"建设,优良品质和荣辱观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缺乏针对性,比如在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习先进事迹、关注民生和了解民情,认可度仅为22%,这说明大学生在公益性社团中并不能很好的学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而这也印证了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树立荣辱观的认可度,仅为33%。以上数据表明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展社会教育和时政教育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认可程度并不高。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对此方面加以强化,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公益性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从根本上注重对大学生个体发展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前提。
  2.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认可度
  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其功能教育的目的。但是从具体数值分布情况来看,实习考察的认可度是最高的,达到78%,其次是社会调研,达到77%,这说明社会实践对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而且同时有利于其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举办论坛、党员开头、新闻报道、党课培训、图片展、阅读报刊书籍、广播宣传等形式也对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认可程度并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通过网络形式和小组学习的形式来看展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度仅为22%,认可度相对较低。
  3.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活动的认可度
  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包括社会教育和时政教育,还可以通过组织义务支教、无偿献血、捐款捐赠、升旗仪式、参观革命圣地、演讲比赛、文艺活动、征文比赛、"三下乡"、主题班会、慈善活动等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教育和校内教育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校内各种形式的活动比校外的社会教育、时政教育更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认可度也远远高于前者。如:对义务支教、捐款捐赠和慈善活动的认可度高达77%;对参观革命圣地、"三下乡"的认可度达66%;对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的认可度达55%;对文艺活动、征文比赛的认可度达44%。这些数据标明,高校公益性社团组织的相关公益性活动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
  二、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特点
  1.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主体性
  高校公益性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自觉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是高校公益性社团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能够引领大学生在公益性社会活动中培养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自觉而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公益性社会实践中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存在,是大学生在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获得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培养主体意识的保障,而主体意识的保障又是获得主体内在发展的驱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2.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高校公益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大学生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公益实践能够把在校园里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通过义务支教和"三下乡"活动,就能够很好的把知识转化为力量,转为为效能。其次,大学生作为社会阶层中的精英群体,其作用的发挥不可小觑,但是在现今的高校教育中,如何真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高校公益性社团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公益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教育,这与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推荐访问:贵州 公益性 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