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和谐美满社会


  [摘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众多的不和谐因素。当前突出表现为四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变得 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重要的理论武器,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
  [关键词]和谐社会 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桂丽(1975—),女,山东菏泽人,北京城市学院教师;李龙强(1973—),男,山东莱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和谐社会强调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最终达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目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其实就是社会关系的和谐。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中,特别是在社会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要使社会关系和谐化,关键是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弱势和困难群体的利益缺乏保障或直接受到损害。因此,为了让经济发展给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现实的、直接的利益,就既要使大多数人共同参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要使大多数人共同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提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目标,建立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在利益关系的调整上要兼顾社会各个群体,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照顾大多数人,特别要关注弱势和困难群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关专家指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不和谐因素”的“四大矛盾”:
  第一,分配公平失衡,贫富差距加大 。做相同的工作,由于身份、所在地区和部门等的不同,享受的待遇有很大差别,收入也可能相差数倍……专家们指出,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羁绊”,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还会带来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教育不公,发展不均。高考移民、择校风、乱收费……这些近年来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新名词”,反映了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不配套等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积聚和配置,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上学难、花费多、压力大也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状,无疑将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将会埋下城乡、地区、阶层等人际矛盾、紧张、冲突的隐患。在“十一五”期间,应该把认真解决好我国教育均衡问题列为“重头戏”。第三:看病难、看病贵仍待解决。现在,“看病难”已让不少国人“放弃”了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一方面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了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导致了目前社会上普遍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年到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都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统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第四,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缺口多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包括4000多万已经退休人员在内,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不及劳动人口的一半,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截至2005年9月,社保在农村的普及率只有13%,且多数集中在少数城市和沿海地区。专家因此指出,今后五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把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维护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利益。
  
  二
  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生命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同样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基本表示如下:
  (一)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承担着培育主体的功能,通过发挥教育功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主体自身的和谐,即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集体、融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的思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1]
  (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没有活力的和谐,是一种死寂的、毫无价值的和谐。而社会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恩格斯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2]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掌握人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地提高他们的认识来做好激励工作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几十年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另一种人的积极性激励的理论,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功能。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急需化解。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调节功能,即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对人的情绪进行调控、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许不是就事论事、直接见效,因为矛盾的产生通常由利益因素所导致,一旦现实的具体矛盾产生,仅靠思想政治教育充当“灭火队”去调解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还必须着眼于利益关系的协调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因此,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预防性、前瞻性和主动性的功能。[3]

推荐访问:构建和谐 美满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