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传统文化润心田,,思政教育结硕果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evcn/evcn201107/evcn2011072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evcn/evcn201107/evcn20110727-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evcn/evcn201107/evcn20110727-3-l.jpg
   前不久,伴随着一阵阵呐喊声,湖南工业大学第五届运动会的开幕式拉开了帷幕。让全校师生惊奇的是,这次开幕式还增加了大型团体操表演和民族传统表演节目,舞龙队、舞狮队声震全场,民族舞蹈行云流水、民族歌曲联唱婉转悦耳,全校师生陶醉在一场大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实景演出中。
  参加表演的同学大部分是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这次参演的经历让他们感受颇多:“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还让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什么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和认真去做的事情。”其实,这是湖南工业大学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日益增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难点,学校不断尝试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旧渠道,积极寻求创立一种能真正取得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思政教育新体制:建立层级管理分工负责的长效机制
  作为一所跨越三个校区和拥有三万余名学生的以工科为主的教学科研型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地处中部老工业基地、湖南工业重镇、“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株洲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抓紧机遇,建立了以包装设计艺术专业为龙头的特色艺术专业体系,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社会”国家级试验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重镇的株洲本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拉动“两型社会”经济的株洲旅游业,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不可忽视,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归息之地——炎陵县炎帝陵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前往朝拜祭祖,醴陵的千年渌江书院余音未绝,株洲红色资源亦极其丰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交集,使湖南工业大学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先天优势。
  2009年,湖南省教育工委下发了关于《湖南省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工程》 (湘教发〔2009〕55号)实施意见,2010年学校组织申报的《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立项,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工委的重点支持。湖南工业大学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源泉,引思想政治教育之活水,全面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启动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并取得了较好实践效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建立了校党委、行政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校党委、行政领导下,本工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挂帅,组成了学生处牵头的一级组织机构和各二级学院的二级组织机构,成员分工明确,有负责思想政治理论和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有负责基地建设的,有负责学生艺术指导的(包括合唱指挥、声乐指导、礼仪指导、舞蹈指导、龙狮指导、锣鼓指导),已形成了具体的管理制度,经费也能按时到位,强大的组织制度保障与经费支持,为此项工程的前期成果取得和后期深入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政教育新模式:“氛围、形式、培养、指导、课程”五大创新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将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列为法定假日,这是对大学生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契机。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报刊、宣传栏、影视、网络等各种媒介普及相关知识,进行相关节日“根”与“源”方面的探究,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氛围,提高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法定假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如参观地方文物古迹、省市博物馆、省市展览馆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把握,并要求各班级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日中,组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特别是每年组织几百名学生在清明节、重阳节参加省、市、县举行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祭典活动和演出活动,使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大大增强。
  2010年12月,学校组织3500多名学生及300多名志愿者参加“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株洲场的活动。广大学生通过倾听这个讲座,撰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并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有的同学还给父母写信检讨自己过去的言行。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还领略到了传统文化在个人职业生涯和立身处世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强烈意识。
  改变形式,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要使当代青年大学生自觉接受,就必须创新教育载体,使广大青年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湖南工业大学发挥区域红色文化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高雅民族传统音乐进课堂,欣赏诸如《梁祝》《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民族传统音乐之美便会永驻学生心中;利用50年校庆等活动举办书法绘画竞赛和书法绘画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并承继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国画、篆刻等传统艺术形式等。
  加强培养,努力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推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决定着其教学的民族文化品质和底蕴,教师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才能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吸引和感染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高校必须从培训教师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派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研讨等形式,建设一支由百余名教师组成的熟悉中国传统文化、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言传身教作用。
  注重指导,人性化指导学生的传统文化技能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渴望成才。但随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的情感备受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思想的冲突挤压,情绪化表现十分明显。因此,他们需要正确、科学的引领,需要具体、人性化的指导。湖南工业大学结合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教师个人特长等诸方面,组织教师(班主任)参与相关学习,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努力提升其传统文化教育的技能,以点带面,使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合唱队、礼仪队、舞蹈队、龙狮队、锣鼓队),采取大课加小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节目表演技能培训2000多个课时,努力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到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方向。
  立足传统,全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重视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该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并以学分制的形式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一是开设有关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概论性必修课(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华民族精神概论等);二是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民族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如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课程平台,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精神,进而培养民族情感。以深挖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内涵,打造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新品牌。

推荐访问:湖南 硕果 心田 工业大学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