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学旅行的特征及教育价值


  研学旅游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它旨在通过允许学生独立选择旅行主题,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来亲身体验和感知自然和社交生活,丰富学习内容并提高学习成果的体验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价值观的建构和主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随着相关文件的颁布,学术界积极探索研究旅游课程,抓住研究旅游的“热点”,并尝试将学习之旅融入学校课程。然而,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学术研究相对薄弱,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对学习旅游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进行初步探索。
  1 研学旅行的内涵
  2016年11月,包括教育部在内的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并建议全国各中小学校开展考察旅行。“从广义的角度讲研学旅行是指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需要,到异地开展的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狭义的是特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動。”
  2 研学旅行的特征
  2.1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性
  课程的实践性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科书和环境。研学旅行侧重于集体性,强调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龄人相处的真正机会,以及过上真正的集体生活。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学习情境主要局限于课堂空间有限,其中大多数是模拟和假设情境,侧重于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和相关的生活部分。研学旅行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传统课程对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要求较高。根据入门旅行课程的概念,学习旅行课程的情况不是创收,而是课外和校外的空间和资源,自然和社会为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丰富而现实的情境,因此情境学习总是伴随着学习课程。在具体课程的实施中,个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其自我实现价值日益凸显。除了注重集体性,学习之旅还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人经历,可以给孩子更丰富的经历,这是家庭和学校教科书无法提供的。
  2.2 研学旅行的创新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认为“学习是对内在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接受,因此它是一种纯粹的智力参与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在没有身体参与或任何其他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完成。”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真正尽力去理解,亲身实践和思考。因此,学生可以同时达到使用多种感官的境界,这有助于学生表达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早在17世纪,英国王室就有先例让老师带领王子到全国各地旅行,由于欧盟国家之间不需要签证,因此英国学生出国留学比非欧盟学生更方便。在具体课程的实施中,个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其自我实现价值日益凸显。学习过程的真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老师对他们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而且家长非常欣赏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研学旅行的开放性
  学习旅行计划是一项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课程,因此在本课程中,学生和老师在比赛期间释放他们的感受,完成活动中的互动,消除彼此之间的情感差距,增加心灵的沟通,缩小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在游戏中增强感情。一个完美的研究活动将允许学生暂时摆脱封闭的学习环境,享受各种互动中的情绪,同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其他学生。在美国,父母的功利主义思想较少,有多种选择可以满足或培养孩子的爱好。美国霍奇金斯高中甚至组织10 - 12年级的学生前往南极洲进行为期三周的冒险。聆听随行的南极考察专家学习生态学和当地历史。 此外,许多美国高中生将在假期期间参加国内着名的学校旅游,了解高校的特点,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4 研学旅行的学思结合性
  知识是学生学习和内化到他们心中的知识。身体是一种感性,一种以现实为导向的实践,是与实践水平相对应的前提和基础; 启蒙需要准确把握真理,对主观境界的关注,尤其是意义的呈现和表达,是核心和目的,与思想的层次相对应。“方式”是主观思想与客观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最后付诸实践。研学旅行课程将学科课程的内容与课堂外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生将他们学到的学科知识内化,升华主体的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活动中进行理论与现实的比较,发现理论的缺点,并运用现实的经验和经验来补充和完善理论,实现课堂知识的反思,整合,应用和超越。
  3 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
  3.1 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动
  教育部要求各地都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部门的研究和旅行目标,突出祖国的大风景,民族悠久的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的成就,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例如: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一个历史,文化和思想的概念。他们悄悄地将属于上层阶级的道德和道德原则引入了人民的生活世界。徽州的故事逐渐消失,隐藏在民间的那些历史和文化记忆仍然生动。悠闲品味了解徽州茶文化,体验从采摘到制茶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研究活动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并解释他们的长期困惑。站在学生的位置,让他体验到老师和学生的深厚感情。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旅游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探索,实践和综合活动,适用于中小学生。
  3.2 深化基础教育教学内涵改革
  教育部实施了“蒲公英行动计划”,支持建设12000所农村学校儿童宫和150个示范综合实践基地。 联合部委和委员会建立了483个社会实践基地。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能力满足人,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等。旅行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同时,它将面临各种紧急情况的挑战。研究旅游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学习之旅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主题选择和路线安排应与教育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一是树立高尚精神,紧跟国家战略,把培育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推进全面改革创新实验。二是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研究旅游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3.3 有效降低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意见”指导并根据当地情况推进当地条件,选择和建设一批研究和旅游基地,并创建一些示范旅游精品路线。例如:举行草原探险,参加体力和耐力的比赛,加强我们的意志,并去林彪军事工事。了解一年中困难洞穴中士兵的生活和战斗情况,爬到顶端,欣赏草原的壮观景色。了解各种草原的独特动植物,骑马体验牧民的骄傲,草原采摘鲜艳的花朵,带来草原之美!学习旅行课程是让学生自主开展登山,漂流等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学生是研究旅行活动的策划者。确认研究对象后,通过各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讨论,制定研究旅游路线和旅行费用预算。学生是研究旅行的主题,并在学习旅行课程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完整的学习旅行课程中,学生的主观性充分体现在旅行前学习课程的主题确定到旅行结束时对课程的评估。学习过程以活动的基本形式为基础,学生在活动中的独立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3.4 提供核心素养课程育人目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2016年以来最热的教育关键词之一,它将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挥重要的导向功能。它分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古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求坚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视野,增进知识,努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团队领导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各种活动,以确保成功完成研究任务。课程结束后,团队组织自己的评估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结果(包括照片,作品和其他表格)评估课程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在学习旅行课程实施的早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学生始终是主体,所有活动都需要他们设计和实施,从而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特征 价值 旅行 教育 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