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模式。
  增强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自信
  当今世界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怎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尽管各国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同一政策在不同国家实施的效果不尽相同。橘生淮南則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处理好民族关系,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关键要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道路。”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民族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局。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族问题层出不穷的同时,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特别是上个世纪末经受住了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并坚持了适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进入新世纪,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涉及民族因素极端性突出的社会事件,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维吾尔族有句谚语“不是一阵歪风就可以吹倒天山,不是一场冰雹就可以毁掉草原”。所以,不要以某个地区出现的问题、某个民族出现的问题来绑架整个社会的民族关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当今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应该说,“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因此,无论是美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无论是多元文化大熔炉政策还是民族同化政策,不管在西方国家实施的效果如何,在中国就会“水土不服”,中国不需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抄袭模仿别人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对正确道路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这条道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伟大成果。”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这是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基本遵循。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民族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的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照顾政策的实施,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信仰可以不同,价值观可以有别,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上必须高度统一。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何谈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反对民族分裂活动。不管什么人,来自哪个民族,任何种宗教,决不允许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要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斗争。另一方面要搞好民族团结。“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共同走上康庄大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多做“滴灌”,少做“漫灌”,使得“三个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如利用互联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进交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
  加强文化认同,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尊重各民族文化,理清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忽视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不等同于汉族文化,是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不能把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只有在中华文化、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上达成共识,才能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要在全社会、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中强调的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守望相助等理念加强提炼、阐发、弘扬,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文化养分。
  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做,对本民族历史坚持正确的观点,不能本末倒置。弘扬和保护各民族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提高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按照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求,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民族法律法规,实现民族工作有法可依。加强民族法制的宣传和教育,“要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形成全民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法律意识,处理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任何社会问题都要有法治原则,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依法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问题。一切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做法都要依法禁止。
  用好民族工作干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做好民族工作,同样要靠好干部”。好干部需要具有明辨大是大非的清醒立场、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行动、热爱各族群众的真诚感情。因此,民族工作干部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而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要始终贯彻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维护民族团结”。要充分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康红波

推荐访问:民族 中国 开创 工作新局面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