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客家人是汉民族的支系,是不以地域划分的族群称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文化图腾。东莞市凤岗镇是客家人聚住的小镇,也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2007年以来,凤岗镇十分重视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把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地方客侨文化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打牢基础、推广宣传、树立品牌,凤岗客家山歌受到省内及海外关注,特别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客侨文化节和“两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请赛,成为国内、港澳台及海外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海内外客侨的联谊纽带,并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凤岗镇对客家山歌发展和对侨务工作的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侨联先后被评定凤岗镇为“中国客家山歌之乡”、“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
  [关键词]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客侨文化品牌
  凤岗镇是客家人聚居中的小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与深圳接壤,辖区面积82.5平方公里,早在元未明初,凤岗就有客家先民居住,至今有800年的历史。凤岗镇又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从1840年开始就有村民出海谋生,目前,华侨足迹遍布35个国家和地区,华侨人口比地方户籍人口还要多。
  基于以上原因,凤岗镇客侨文化底蕴丰富,客家风情多姿多彩,客家山歌代代传唱。2007年以来,凤岗镇十分重视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把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地方客侨文化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挖掘底蕴,打牢基础,开展活动,做好宣传,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12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凤岗镇为“中国客家山歌之乡”,2017年10月,中国侨授予凤岗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荣誉。
  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深入挖掘客家山歌文化遗产,收集整理民间客家山歌,丰富内涵,夯实底蕴,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2009年,凤岗镇借助开展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的契机,对客家山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普查中发现,凤岗镇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客家山歌手,如:驳歌高手何官璘,东莞歌王张仁和,儒雅歌手洪观祥,擂台歌手杜带娣等;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上世纪50年代的《何官璘山歌手抄本》和《张仲良山歌手抄本》。普查结束后,凤岗镇出版了《凤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册》一书,把客家山歌收入了书中。
  2010年,凤岗镇文化部门组织专业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对客家山歌进行收集整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编写出版了《凤岗客家山歌欣赏》一书,书中共收录了凤岗客家山歌上千首,丰富了客家山歌文化的底蕴,为地方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客家山歌知识进行了推广和普及,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深入调研发现:岗客家山歌主要有七言四句式山歌、五句板山歌和客家山歌剧,其中以“七言四句”为多,结构工整对称,具有诗(七绝)的格式,詞的通俗,曲的韵律,是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
  凤岗镇客家山歌,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非常相似,究其原因,这与很多凤岗客家先人迁自梅州有直接关系。但民间音乐又有其活态流变的特点,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凤岗客家山歌受到东江山歌及广府民歌的影响,吸纳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凤岗镇客家山歌保留着纯正的客家语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古朴性”。演唱者一般都是即兴编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出口成章,情真意切,是“有韵的语言”。
  凤岗客家山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礼俗歌、生活歌、情歌、儿歌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保留着自然纯朴的“民间性”。
  凤岗客家山歌情歌的数量最多,常运用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等表现手法,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富“艺术性”。
  凤岗客家山歌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一般多采用四声羽调式,主干音为la、do、re、mi,兼具有“诗的格式、词的通俗、曲的韵律”,被誉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凤岗客家山歌是凤岗客家人的百科全书,她对于凤岗客家地区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在挖掘文化遗产的同时,凤岗镇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凤岗客家山歌先后收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完善了客家山歌传承谱系,建立起客家山歌项目传承人队伍。
  二、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常态性客家山歌文化活动,创作客家山歌作品,为客家山歌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古老的客家山歌重新焕发生机
  2007年以来,凤岗镇把是客家山歌列为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凤岗镇文化部门把客家山歌传承发展工作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有团队、有经费、有场地、有活动、有赛事、有创作,客家山歌这一特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传承队伍建设完善。2007年,凤岗镇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2008年,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凤岗分会暨客家山歌创作活动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广东省侨界文化交流基地·客侨风艺术团”成立;2012年,广东省文化馆作为共建单位,授予凤岗镇“广东省客家山歌传习基地”牌匾。目前,凤岗镇客家山歌创作活动基地有会员300多人,凤岗镇政府每年拔出100万元的专项扶持经费,用于客家山歌各项活动的开展。
  其次,传承活动贯穿全年。每月1日,在油甘埔村广场开展客家山歌沙龙活动,山歌爱好者自由对歌,客家山歌融入到市民的生活。每月15日,在塘沥村开展原生态客家山歌传承活动,客家山歌爱好者聚集一堂,由老歌手讲授对歌技巧,口口传唱客家山歌。每年春、夏、秋、冬,在圆龙山举办“四季歌会”,圆龙山歌会吸引了广州、梅州、河源、惠州等市歌手参赛,进行交流比赛,受到了广大山歌爱好者的欢迎。客侨风艺术团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客家山歌进村、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推广客家山歌文化。每年中秋节举行客家山歌专场文艺演出,客家山歌文化登上了大舞台。此外,凤岗镇对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还体现在对孩子的培养上,2013年,凤岗镇文化部门编写了课本教材《客家山歌进校园选唱》一书,培训老师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撒下了客家山歌的种子。

推荐访问:山歌 客家 传承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