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探索“三治一化”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三治一化”(群众自治、区域共治、厉行法治、以文化人)是新时期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抓手。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使雅安市雨城区新村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跨乡、村管理和发展的诸多挑战。为破解新村经营管理发展难题,区委立足二次地震灾区的区情,始终坚持走以地方为主的重建发展新路子,积极探索以“三治一化”(群众自治、区域共治、厉行法治、以文化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新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
  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群众的事情自己办。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群众的主體地位,在全区32个新村安置点成立新村党支部,指导选举产生联合议事会、新村事务监督委员会和新村自治管理委员会,形成以新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联合议事会决策、“自管委”执行、“监委会”监督三驾马车并行,党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团服务中心三大中心为平台,多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1+3+3+N”的新村治理新机制,将千头万绪的新村事务细化为12大项60小项,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先干、哪些后干,由议事会说了算;对议事会的决议怎么干、怎么办,由自管委说了算;每季度定期召开“村民五要”村情发布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督。
  多方参与区域共治,新村的事情大家办。采取“新村两委+专合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的“1+4”模式,大力培育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新村治理和发展。引进“成都老龙王”等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23个,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茶叶、蓝莓等生态观光农业,成立旅游产业协会3个,大力发展民宿接待和乡村度假旅游,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以新村聚居点为依托,打造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实施“开放的组织生活”,开展共驻共建,聚人气聚合力;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6支216人,开展“设岗定责、先锋示范”行动,搭建党员护绿岗、党员责任区等服务平台。
  从严从实厉行法治,一切的事情依法办。唤醒村民法治意识,将新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开设新村“法治大讲堂”“廉政文化大讲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新村“小微权利清单”《阳光村务五十条》,制定完善新村《村民自治章程》 《村规民约》 《小区公约》等基层自治行为准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决策制度,实行“4321”网格化管理,设立“两长六员”,开展“七包服务”和“两化调解”工作,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精神家园携手建。深入推进“道德讲堂、精神家园”建设,实施“新生活进万家”行动,开展“雨城好人”“礼仪标兵”“文明新村”等评比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红色、道德、服务、家园、创业、行为、邻里、公益”八大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龙狮灯比赛、年猪文化节、庙戏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连年上演,“坝坝舞”正在各个新村聚居点悄然兴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践证明,“三治一化”模式是新时期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抓手,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作者系中共雅安市雨城区委书记) (责编:贺贵成)

推荐访问:治理 探索 城区 模式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