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西藏“一个转折点”的形成与经验总结


  [摘要] 西藏自治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曾走过一段探索与曲折的路子,主要是因为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此时又加紧了渗透、干扰破坏,加之自身对改革开放中所出现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的偏差,使西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经济下降和拉萨连续几年骚乱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危难时刻,胡锦涛同志临危受命主持西藏工作。胡锦涛同志到西藏后,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睿智洞察全局。面对严峻局面,他沉着应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西藏工作的重大转折,形成了改革开放史上西藏工作著名的 “一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的形成过程,为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上世纪末乃至新世纪指导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西藏;改革开放时期;“一个转折点”;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D633.0(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9)03-0005-10
  
  西藏是祖国西南边疆重要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地方。改革开放后,西藏也同全国一样,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由于西藏社会特殊的发展进程,在改革开放中也遇到一些曲折。特别是1986年之后,随着前苏联、东欧形势的巨变,达赖分裂集团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加紧了分裂活动。1987到1989年,西藏拉萨连续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骚乱,使西藏的稳定与发展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西藏的现代化事业遇到了很大困难。198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胡锦涛同志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1989年10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胡锦涛同志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所作的工作汇报,形成了西藏工作的10条意见。以胡锦涛同志为班长的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常委会会议精神,结合西藏实际首次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西藏工作的重大转折,这一转折加速了西藏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西藏自改革开放以来由艰难的探索向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从中总结出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西藏工作在改革开放中的探索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与全国一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指导下,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干部等各项政策,全力医治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创伤。从1979年初,自治区陆续对自1959年以来遭受错误处理的党的中高级干部和上层爱国人士予以平反昭雪或落实政策。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党在农牧区的生产经营政策,在人力、物力及资金等方面扶持农牧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还恢复成立了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1979年1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区党委颁发了《关于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有关问题的要点》,确定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后,用3年时间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首先是对农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西藏农牧区地域辽阔、经营分散这一实际出发,允许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客观自然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总方针下,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生产。其次是调整工农牧业布局,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按照围绕农牧业办工业的方针,对当时的企业分为发展、维持和关、停、并、转三种类型。继续发展电力、燃料、建材、采矿业以及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和外贸创汇的手工业,维持群众需要又有条件生产的毛纺、火柴、造纸、粮油加工等企业,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农机、制糖、化肥等厂矿实行关、停、并、转。
  1980年3月14日至15日,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及面临的任务。1980年4月,中央批转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肯定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西藏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以藏族干部和藏族人民为主,加强各族干部和人民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地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建设边疆,巩固国防,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强起来。根据这一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纪要》从西藏的自然条件、民族特点、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农牧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教卫生事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纪要》强调,要加快西藏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紧密结合西藏实际,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坚决肃清其流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一个非常突出的内容就是对西藏实行“休养生息”的方针,在政策上给予西藏一系列特殊照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巨大的支持,给西藏落后薄弱的经济基础以有力的扶持,增强了西藏经济竞争的实力,启动了西藏经济的自身活力。
  198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西藏考察指导工作,与区党委和各地市负责人座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自治区4500多人的干部大会上,他第一次提出“为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奋斗”的战略目标。要求西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六件大事。(注:六件大事为:第一,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第二,坚持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减轻群众的负担。第三,实行特殊的灵活政策,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第四,把国家支援的大量经费,用到发展农牧业和西藏人民日常迫切需要的用品上来。西藏在3—5年内实行免征、免购政策。从1981年起给予西藏的财政补贴每年递增10%。第五,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大力地充分地发展藏族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第六,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干部政策,极大地加强藏汉干部的亲密团结。)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胡耀邦同志到西藏指导工作后,西藏自治区开始按照“休养生息”的方针,首先在农牧区实行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使农牧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群众生活得到逐步提高。
  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西藏因欠账较多,底子薄,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与内地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同时,由于对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理解、掌握、执行不够全面准确,采取了不分情况、不根据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不分年龄、专业、职业类别地大批调出在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干部职工的不妥当的做法,导致西藏现代化建设一时人才断层,也影响了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现代化建设。为此中央于1984年2月、3月间又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概括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对西藏的基本情况来一次“再认识”,对现行的方针政策作一次再研究,力求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准确些,提出更切实、更有力的措施,争取较迅速地、大步地把西藏工作推向前进,中心是把经济搞上去,使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对西藏认识上的错误思想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只看到西藏的特殊性,不承认西藏同全国其他各地的共性,甚至非常错误地认为西藏可以“独立”,这种认识不可低估它的影响和危害,必须引起警惕。另一种是只看到西藏同全国各地的共性,忽视甚至否认西藏的特殊性,对中央给予西藏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执行不力。

推荐访问:西藏 转折点 改革开放 时期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