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者无畏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kcl/tkcl201409/tkcl2014091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kcl/tkcl201409/tkcl20140911-2-l.jpg
  美国在大多数军事技术领域都是一个“后来者”,然而作为一个以-成功的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超级大国,“山姆大叔”又可以随心所欲在物质层面打造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也正因如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平平的美国装甲力量,在冷战中却能与苏联装甲集群对峙40年,并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效能最强的一支装甲力量,维护着美国的全球利益。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尽管凭借物质层面的超强优势,美国装甲力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但伴随着这支装甲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其作战理念却也几经变化,从人云亦云的“拿来主义”,到美利坚味道十足的“空地一体战”,对于“财大气粗”的“山姆大叔”来说,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些什么?迷信“拿来主义”的“权威”
  在可以横向对比的一切大国中,只有美国的军事地缘环境最具“特色”,处于一种“没有陆上天敌”的绝佳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在血腥的内战结束后,美国乘着工业化浪潮迅速崛起,但在“孤立主义”的论调中,其军事力量却长期偏重于海军而非陆军建设。当美国决定在1917年直接介入欧洲战事时,其陆军远征军是在一种极为仓促的状态中被动员起来的,从装备到作战理念都极度缺乏,只能照搬欧洲的现成经验,这一点反映在美军如何对待坦克这个“新生事物”的问题上,可谓非常的典型。
  坦克一出现,就以超越地面障碍的机动力、抵挡枪弹的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这三个基本特点,在突破堑壕、铁丝网和步机枪火力构成的防御时显示出巨大技术优势。也许正因为初上战场的坦克在这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促使许多人只从“自行火力点”和引导步兵冲击的“盾牌”两方面来思考坦克的作战运用问题。比较典型的是英国的欧内斯特·斯温顿提出的坦克使用原则,认为坦克的任务是支援步兵,坦克配合步兵只能在战术纵深内行动,从而否定了坦克从战术突破发展成战役突破的可能性。由于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对坦克运用的“权威经验”,因此被许多国家军队统帅部所接受,这其中便包括对现代战争其实“所知有限”的美国陆军。结果,当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下令成立委员会,就美国使用坦克进行作战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正式组建的美国远征军坦克部队所接受的,不仅仅是来自英、法制造的坦克,还有它们那套“权威”的作战理念。结果,一战中的美国坦克部队是在工兵司令部的领导下被投入战斗的,所扮演角色的也仅仅是步兵的“附庸”,这一点与英、法坦克部队毫无二致,当然也无可厚非……
  毫不关心的冷漠是基调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荡期,这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1924~1929年,是美国经济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是柯立芝总统当政,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在此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69%,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战争横财,而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处在医治战争创伤的恢复阶段,根本无力和美国竞争国际市场,这给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柯立芝繁荣”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繁荣”是一种假象。当时美国许多工厂开工不足,大批工人失业,农业处于萧条状态,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在发展之中,“繁荣”不过是经济危机的前奏。
  正当美国当权者高唱“繁荣”赞歌的时候,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发生了。在1929~1933年的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3.8%,对外贸易缩减了3/4。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1929~1933年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贸易额下降了66%,分别倒退到1908年和1913年的水平。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了250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的1700亿美元。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上台执政加紧扩军备战,决心用战争来转移危机的影响和人民的视线,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形成了战争策源地。另外,国际上的冲突和局部战争也不断发生。动荡的局势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而美国军事战略的变化也影响到了美国的军事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已从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显示出了超级大国的姿态。但是在“巴黎和会”和国际联盟成立的过程中,美国因英法的抵制未能取得对世界政治事务的支配权。为了维护自尊,美国虽然并没有放弃夺取世界霸权的野心,但仍在20年代中期又开始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结果这个大背景,对美国坦克部队的建设及其作战理念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意义深远的负面影响。
  美国陆军在一战时便意识到,坦克的出现具有革命性意义。但是由于坦克刚刚发明,存在许多缺陷,未能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战后受到了美国军方的轻视。一战结束不久,美国便取消了坦克部队,军界普遍忽视了坦克在军事战略上的潜在价值,只把它看成是“一个计划用于支援步兵前进的活动装甲攻击部队。坦克兵种是步兵的一个分支。”完全是当时英、法等欧洲老牌陆军所持陈词滥调的翻版。当时美国流行的是罗肯巴克的“坦克理论”,罗肯巴克准将1919年任美国坦克部队司令。虽然他的坦克作战理论中,也不无可取之处,比如他认为:美国要比它的盟国更有可能使坦克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实现;“坦克应大量使用,否则就干脆不用”。然而,在总体上,罗肯巴克的坦克部队作战理念却是保守和了无新意的。“坦克是一个计划用于支援步兵前进的活动装甲部队。坦克兵种是步兵的一个分支”,正是他的基本观点。这种看法基本上左右了美国军界基本的坦克理论。
  至于上世纪30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不但不接受国际上流行的哈特和富勒关于机械化部队的思想,反而认为应继续使用一战时的旧坦克,而让骑兵去发展用于侦察、反击和机动的战斗车辆,这就大大影响了机械化部队的建设。以后10余年里,美军只在纸面上拥有1100多辆一战时期的旧式坦克。由于经费短缺,美国战后虽然也先后试验了不少型号的轻型坦克、轮式装甲车等,但这些技术探索并没有受到重视,战术探索则干脆被军方宣布为“非法”。事实上,这时的美军坦克主要是供骑兵所使用的快速机动武器,军方远没有认识到坦克强大突击性的战略价值。进入30年代中后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产生,新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各国都在扩军备战。此外,一战后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反映到军事领域,飞机、坦克、新型舰艇和大炮以及各种武器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上述的新形势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军事思想,使这期间美国的备战步伐也有所加快,但美国陆军却仍着重发展自动步枪、大口径榴弹炮,而对坦克的技术和战术探索仍然没有赋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在30年代中后期,欧洲的全面战争即将爆发时,美军现役部队装备的坦克数量只与波兰持平,甚至低于日本,对坦克部队在战争中的运用和理解则停留在一战时代,只拥有一个机械化旅的美国坦克部队仍然没有从“步兵的附庸”这一角色脱身……

推荐访问:无畏 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