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广西留下的红色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


  本文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xycsw2017018)
  【摘 要】 红军长征在广西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其精神内涵是: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依靠人民群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时代价值必将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必将促进广西社会和谐,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
  【关键词】 红军长征;广西;红色文化
  红军在广西境内经历了最悲壮、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这次战役以极其惨重的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湘江封锁线,保障红军主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红军长征过广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激励着广西各族人民沿着革命、建设的道路不断前进。红军长征在广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新形势下广西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长征在广西留下的红色文化
  1、湘江战役纪念碑园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来阻止红军渡江。最终红军以伤亡过半的惨烈代价突破湘江,红军人数由八万多锐减为3万,随后向云贵川挺进,继续北上抗日。所以湘江战役成为红军长征最关键、最悲壮的一战,这次战役改变了红军的进军策略,促使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在老作家魏巍和聂荣臻元帅的建议下,湘江战役纪念碑园于1994年建成,坐南朝北,占地八万平方米,由狮子山顶、门楼、群雕、登山石阶几部分组成。为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湘江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新圩、脚山铺、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
  新圩阻击战战场遗址位于灌阳县新圩乡枫树脚、杨柳井周围,1934年12月27日,红三军第五团、红六军第十八团以及军委炮兵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在此地迎击从恭城返回灌阳的敌军。脚山铺阻击战遗址位于全州县才湾镇附近。红一军团以一个师的力量在此地与湘军三个师进行殊死的搏斗,最终以惨重的代价护送中央军委渡江。解放后,当地政府建造脚山铺烈士墓来安放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位于兴安县界首镇大垌村黄公路边。1934年11月28日至30日,红军为了掩护中央军委纵队摆脱桂系军队的堵截,安全渡过湘江,在光华铺附近进行了浴血奋战,中央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才完成了掩护任务。建国后,当地人民在黄公路西侧光华铺碗盏岭建起了烈士陵园,以抚慰众多的烈士英灵。
  3、遍布各县的红军标语
  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在桂北各县都留下各种标语,以帮助人们了解红军和认清桂系军阀的本质。1987年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千家吊楼墙发现了18幅由墨笔书写的红军标语,书写了“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反对李宗仁白崇禧压迫瑶民修炮楼”等内容,揭示了国民党企图消灭革命军队的险恶用心、压迫人民的罪恶。此外,在资源县有凤水村红军标语,在龙胜县各族自治县有芙蓉台红军标语、光明岩红军标语。据统计,红军长征过广西共书写了84条标语,大部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这一系列红军标语都反映了红军力主抗日救国的主张,揭露了国民党打击人民军队、维护独裁统治的反动本质。
  4、红军堂、红军楼等以红军命名的场所
  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时,在桂北各县都展开过战斗,留下了许多指挥战斗的场所。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1934年11月28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以东遇到国民党军队阻击,朱德总司令就在界首镇三官堂内设立临时指挥所,指挥渡江作战,最终强渡湘江。建国以后当地人民就把三官堂改名为红军堂,以纪念红军勇渡湘江的英勇事迹。桂北各地存在很多与红军相关的场所,如红军楼、红军桥等。红军楼位于平等乡龙坪寨,桂系军阀为了离间红军与当地民众的关系,迫使红军尽快离开龙坪寨,指使特务及地痞故意纵火来污蔑红军。在周恩来同志带领中央红军第一纵队来到龙坪寨后指挥军队救火,随后也严惩了纵火犯,揭穿了敌人的阴谋。后来,周恩来指挥救火的鼓楼就成为红军楼。
  二、红军长征在广西留下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1、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在江西、湖南、广东三地设置的封锁线后,11月23日中央红军决定,坚决打击尾追之敌,迅速西进越过湘边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延误了渡江的最佳时机,只能以几万的兵力与国民党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对抗。面临敌我实力悬殊的围堵阻击,中央红军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积极组织各种阻击战,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行迂回战术,打击敌人。最终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幸的是保护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渡过了湘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也充分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依靠人民群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红军经过广西时,广西的地方武装力量比较复杂。这种情况给红军经过广西带来了麻烦,尤其是担心伤病士兵会受到反动民团的袭击。那么,红军要想顺利经过广西就必须争取群众对红军的支持。为此,红军采取了以下两种措施。其一,模范遵守群众纪律。红军经过广西时,特别注意严格执行三大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尊重妇女,买卖公平,损坏东西照赔,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其二,执行民族政策。红军在突破湘江后,进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颁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等条令,强调民族平等、做好民族工作,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
  三、长征在广西留下的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认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今天来看,长征不仅是简单的军事战略转移,也是一次传播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不仅促使红军改变了进军方向,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也给广西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弘扬长征留下的红色文化,必将推动广西科学发展
  红军之所以能在敌众我寡、战略指挥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依然英勇奋战,把红军主力护送过湘江,靠的是一种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打造开发中南、西南地区的战略支撑点,建立起‘一带一路’通道的重要门户”,通过建设“三大定位”,给力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挖掘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文化資源,发挥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紧紧抓住扩大开放这一重大举措,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此外,发挥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区开放合作新格局,实行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向发达国家开放的“四维支撑”,扩大沿海开放、沿边开放、沿江开放、沿线开放的“四沿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广西发展。

推荐访问:广西 内涵 当代 红军长征 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