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国防生培养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是我军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十多年来,国防生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力促进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当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以及我军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需要紧贴社会和军事变革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国防生的培养目标,探索完善国防生的培养途径,不断推进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国防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途径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是我军干部培训制度的重大创新,是普通高校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从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办法《源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至今,经过是多年的发展,国防生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共有100多所普通高校与军队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60%为国家“985”“211”重点高校,40%为省属重点或特色专业院校。地方高校已为部队培养输送了近十万名合格军官,在校国防生有三万余人,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信息化变革的深化以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需要着眼信息化社会与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的特点,对国防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对其培养路径不断完善,以推动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国防生培养的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一切国防生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国防生培养内容、建立培养制度、选择培养方式、检验和评价培养效果的根本依据。国防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与军事教育有效融合的特殊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需要从社会需要和人的成长需要两个方面来确定,体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辩证统一。其中社会本位既表现为国防生培养要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当前突出表现为要满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个人本位表现为国防生培养要满足国防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既要适应军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要为其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将国防生的培养目标系统表述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特点,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积淀、扎实的专业素养,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德、智、军、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既能胜任军队基层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又具有军旅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潜力的合格后备军官。其具体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的内容。
  政治素质:坚持党的领导,学习党的理论,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有履行使命的责任意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战斗意志旺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职业自豪感强,具有鉴定的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军事素质:有丰富的军事基本知识,较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能够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了解国外著名军事思想,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作战指导原则;能够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具有良好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动作基础,有过硬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科技素质: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跨中外文化的文化修养,科技意识敏锐,科学思维合理,科学方法正确。富有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有探索精神,勇于面对探索的失败;有批判性思维与行为,有问题意识,用于除弊革新。人文素质:有良好的文、史、哲修养,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思维突出,注重人文方法,富有人文精神。领导素质:有领导艺术,组织协调水平好,领导科学知识丰富;有服务意识,公信度较高,有群众威望;有理论教育、组织训练的素养,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善于民主决策,形成决策艺术;具有一定的战略素养,有大局意识、世界眼光,富有远见等。信息素质: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有获取信息的途径、方法、技巧,善于处理加工各种复杂的信息,发挥信息的综合效益,开展信息协作,具有信息免疫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思维,掌握信息传播的途径,具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恶劣的作战训练环境,能坚持在艰苦条件下连续作战、训练和执勤,有抵抗外界各种压力的健壮体魄,坚持锻炼身体,达到军队基层军官体能标准,并能长久保持身体健康与达标状态。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情绪乐观、稳定,意志坚强;具有正直、坦率、勇敢、坚定、沉着、果断和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
  二、高校国防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两种方式。国外的后备军官培养有多种途径,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科学历教育有高级教学中心、学术俱乐部、个人研究计划以及社会实习、设计等多种途径;军事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国外见习与考察、野营训练、高年级训练低年级、参加军事演习等途径。当前,在国防生培养途径上存在专业培养方案没有针对部队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专业培养效果有待提高;军事课教学,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理论和实际脱节;军营实践,形式多于内容,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不能满足国防生的实际需要等等问题。应该着眼于国防生的军旅职业生涯需要和长远发展,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国防生培养的途径,提升培养效果。
  一是调整国防生的专业培养方案。目前对国防生的培养基本上是普通大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军政训练方案的简单叠加。在专业学习中,国防生和普通生没有任何区别。应该着眼国防生军旅职业生涯的发展、兼顾军队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对涉及国防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做出适度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兵工学科的专业,要开设一些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衔接、符合未来战争发展特点的专业课程,其它的学科也应该尽量在专业教学中增加与军队实际相关的内容;对和国防生军政课程重叠的课程要进行课程置换,如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等都可以由军政课程代替;此外,国防生的毕业设计应该集合部队实际需要选择课题,高校可以和部队或军队院校合作,收集与部队建设和发展相关的课题,鼓励国防生利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课题研究,完成毕业设计。这样的培养途径能够使国防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培养效果。

推荐访问:途径 国防生 培养 目标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