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二元君主立宪制中的民本思想


  摘  要:1932年民主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泰国君主专制落下帷幕,开始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由于君王的权利没有受到绝对的制约,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其中仍带有专制色彩。国王和议会分别掌握统治力量的君主立宪制被称为二元君主立宪制。“民本”的命题最早源于中国,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统治思想,并不同于“现代民主”思想,甚至“民本”与“民主”本质上两个相反的命题。我们将通过探寻1932年后,泰国各统治阶级的执政思想中所透露出的“民本”思想,并分析明本思想对于泰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以及泰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二元君主立宪制;民本思想;民主化进程;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一、泰国二元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
  泰国经历了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精心构建的专制王权的统治时代后,拉玛六世顺水推舟一般的继承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模式,由于拉玛六世过人的才干,于二十世纪初将专制王权推上了历史的顶峰。但随之而来制度缺陷却不断的在撼动着中央集权下的专制王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专制必定带来腐败,并且王权过高的政治地位,其统治核心过于依赖自身权威,使得后继者难以保持王权的政治主导地位,这从后来的拉玛七世的统治时期便可看出。
  1912年因为受到中国辛亥革命思想影响的泰国平民精英阶级发动政变虽然没有发动就被粉碎,但却在泰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拉玛六世意识到了专制王权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拉玛七世的即位,由于执政经验不足,无财力无权威很快便被王族精英掌权。所以也未能完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所以于1932年6月迎来了民党(people"s party)人士自下而上的政变,民党人士迎合了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壮大革命队伍,拉玛七世也意识到专制王权大势已去,民党于6月23日发动政变,四天后的27日,拉玛七世也放弃了流亡和平叛,选择了妥协,表现出超高的政治远见,签署了《1932年临时宪法》,至此,泰国走上了君主立宪制度的道路。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思想的体现及影响分析
  (一)民本思想概述
  现代学术界提出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一词其实是现代学术界所创造的学术范畴,在古代政治词典中从未有过“民本”一词。“民本”是古代故有的“民为邦本”和“以民为本”等概念的缩写。“这个核心命题所表达的第一层涵义是在古代占主流政治文化地位的‘以民为本’,古代社会普遍意识的‘立君为民’,第二层涵义是‘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系统论证,全面规范君主制度的思想”。它与“君本”思想并非对立,甚至服务于“君本”,所以“民本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代名词。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王室统治思想中的体现
  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治理民,教民,民利与民意,核心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1933年波翁拉得武装叛变中,叛军与政府军战略决胜之际,人民等待国王出面时,拉玛七世却表现得优柔寡断,选择中立去南部避难,从而使其散失民心,成为随后因承受不住政治压力而退位的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到了拉玛九世执政时期,一心与军人集团联合复兴王权的同时,拉玛九世表现的爱民如子。“1969年为改变北部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启动‘王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在佛统府的仑坤汇农业计划发展至今。目前为止,这类工程已经超过1800项,广泛涉及农业,环境,就业,水利和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论语·尧曰》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养育民众立君作为民本思想的重要论据,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如出一辙。
  国王的威信不止存在于普通百姓中,在上流社会也一样。表现在国家出现危机时,国王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化解了不必要的苦难以及流血事件,并合理任命内阁。因为君主莅临人家,有了国家和政治,带来了文明,秩序与和平,这是儒家,墨家,法家等流派思想的共识,亦是民本思想的内涵之一。
  此外,泰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王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将5月5日定为“农民节”庆祝农业成就,时常考察农业发展情况,与农业专家一道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并且起带头作用的在王宫里耕种农田,到山区里帮助种植毒品的农民改种农作物,消除危害。
  “重农”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农为食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则农便为国本”这也是民本思想的一部分。由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使他在人民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形象,甚至被泰国人民尊称为“大帝”,这为他在之后的王权复兴过程中,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民本思想”在军人集团执政思想中的体现
  1932年革命后军人集团以武力依托解除了保皇派的国会争权和军事叛乱,披汶·颂堪登上政治舞台。在其执政期间,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泰国人民民生条件的改善。他在1939年的新年讲话中强调,“现在政府及我本人所主要关注的是,是如何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可以看出,对他而言,改善民生条件能够帮助他提高国家民族凝聚力,巩固他统治的社会根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陆军司令沙立·他纳叻武装政变上台,是泰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沙立统治集团舍弃了西方的“民主”统治,实行了符合当时泰国国情的“泰式民主”家长式专制统治,“泰式民主”的概念基于泰国传统的“家长”政治。沙立重塑了一个世俗的等级体制后,建立了拥有决策权的政府并掌握了拥有执行权的官僚。他认为,“人民主权的观念,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去实践立法、行政或司法权力,而是意味着这些权力必须代表着人民的要求。”这正是民本思想之中,包含“民有”、“民享”却无“民治”的核心内涵。
  沙立曾公开承认,他始终认为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将是他的最终任务,体现了他对于“重民”思想的认识,他的治民政策不但透露着慈爱,对于民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深入考察与治理外府的各项民生条件,对曼谷民情同样呵护有加,如降低电费,免费供家用水等,为他赢得了“泰式”民主”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沙立也是雷厉风行作派的“严父”,他重视管教和惩戒,严格打击火灾骗保、毒品和一系列社会净化运动,1958年曾四次动用宪法处决火灾肇事者,使曼谷火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1959年在曼谷皇家田广场销毁烟枪4万多杆,同时下令逮捕妓女和流氓,劳动教养。

推荐访问:民本 泰国 思想 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