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湘西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与对策


  近年来,湖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湘西地域偏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对这里的扶贫工作亲自进行指导,号召全社会精准扶贫。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扶贫机制,特别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湘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怎样立足湘西当地矿产资源特色培养湘西职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湘西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是高质量发展湘西工业、致富湘西的关键。

一、湘西地区工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现状


  (一)湘西地区工业发展现状
  湘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锰、锌矿产储存量居全国第二。当地的工业企业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目前,全州锰矿开采和电解锰企业有60余家,其中湖南东方矿业、太丰矿业、恒源锰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电解锰年产能达51.66万吨,占全世界锰产量的?。另一重要工业产业是电解锌,泸溪蓝天高科、湖南三立集团等企业,电解锌年产达30万吨。湘西自治州的这两项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全州机械制造企业较少,吉首长潭泵业和吉首宗南重工两家制造企業从业人员500余人,主要生产电解行业特种泵和当地农用机械。除了酒鬼集团是上市公司,其余均规模不大,产值不高。
  2017年8月,我们到湘西地区的湖南东方矿业、太丰矿业和蓝天高科、长潭泵业等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发现:
  1.设备落后、机械化水平较低,工人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2.机械制造企业中,现场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过程质量的控制不规范,生产车间设备安置没有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布局,零件生产无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等。
  3.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低,大多是当地农民,缺乏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工艺问题和设备维护等问题。
  4.企业对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不明确,对外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与市场对接不密切,管理层领导缺乏学习与创新意思。
  (二)湘西地区职业教育现状
  我们深入了解湘西职业教育现状,对吉首职业中专、凤凰县职业中专和花垣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湘西民族职业学院进行了调研。 现状如下:
  1.工科类专业建设。吉首职业中专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凤凰职业中专和花垣县职业中专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
  2.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目前还缺少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比例不足40%,专业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研教改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提高。
  3.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实验实训设备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普遍存在设备台套数少,目前实训工位缺少30%左右,实训耗材、设备维护维修费用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训课技能训练成为学生和老师的困惑。而区域企业没有紧密联系和对接,广东、江浙工业园区成为就业关注的焦点,湘西本土就业毕业生人数不足20%。
  4.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人文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的设置有待完善,与当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设配套的课程太少。其它课程缺乏信息化课程资源,缺少在线开放课程的门数,目前在线课程建设比例不足专业课程总数的40%。

二、职业教育服务湘西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一)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实用新型人才
  发展湘西工业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科学发展锰锌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当前科技进行革新,如电解锌和电解锰剥离工序采用自动化剥离生产线替代以人工为主的生产现状,锌锭的码垛与打捆、二氧化锰的包装等工序中采用机器人完成等等。职业院校要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制订企业急需岗位的培训计划,利用政府政策,广泛收纳社会人员和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适应企业发展新型岗位的需求。
  (二)推动湘西地区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湘西的工业产业目前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基础差、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技术力薄,在价格、质量竞争中容易出现危机。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方法,合力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分工协作、资源和信息共享,企业由原来的“弱、小、散”转型为“高集中度”。职业院校在企业转型关键阶段,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企业学院”,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人才,另一方面还要与企业研发人员一起进行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实现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促推企业转型升级。
  (三)提升湘西地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湘西推进新型工业化,必然实施“科教兴州”战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结合所学专业,利用自然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就地取材,创新锰锌新产品,使锰锌产业链延伸长度,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服务湘西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对策


  (一)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对接地方产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调整专业。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湘西地区要围绕锰锌产业主体经济进行必要的专业建设。调研发现,锰锌产业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主要有化工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设备维护维修等,职业中专和高职院校培养定位要准确: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锰锌产业一线操作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管理员和高级技工;湘西民族职院应增设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结合现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构建“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特色专业群,应对锰锌产业所需的岗位群。

推荐访问:湘西 工业化 职业教育 路径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