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资本对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机会的扩大,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已不可忽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描述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析了1996年以来家庭资本对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社会资本对个体获得高等职业教育机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家庭资本;教育机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1-0032-08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中不断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力资源储备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多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张,教育机会在不断扩大。我国专科院校数在2004年至2016年期间从1 047所增长至1 359所,年均增长24所;高职院校学生数在1998年至2016年期间从117.411 7万人增长至
  1 082.889 8万人,年均增长50.81万人。[1]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在逐步增强,通过向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来缓解社会矛盾,成为了提升劳动力质量、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
  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过去20年里,在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之后,谁选择直接流入劳动力市场?谁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家庭资本如何影响其教育决策?对此类问题的探索极具理论价值与政策意涵。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就业机遇与生涯发展,更关乎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质量与技术发展。一方面,受教育程度在决定个体知识能力与社会阶层流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谁能向社会上层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谁能获得高层次教育”[2];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城乡差异问题突出等客观现实也凸显了我国家庭资本差异过大的严峻现象。而家庭资本对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不仅是衡量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长期以来社会分层研究中的热点。因此,探索家庭资本与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相关关系,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扶贫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教育机会获得在社会学领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实证研究还十分缺乏,这一现象与其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现实地位不符。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中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索性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家庭资本及其三种形式是否影响个体获得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第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机会的扩大,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职业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是在扩大还是缩小?
  二、相关文献回顾
  關于家庭资本的定义,目前教育界诸多研究都倾向于延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家庭资本的解释。他认为,家庭资本依赖于家庭这一场域,并以价值转换为代价,这种转换是它在家庭场域中产生功效的先决条件,因此,根据其转换价值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家庭经济资本,这种资本可以直接转换为资金,并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2)家庭社会资本,它是以家庭所处社会地位为参照,这种资本是以某种职业地位或职称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的;(3)家庭文化资本,这种资本能通过教育这一过程进行传递,它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3]
  相关研究表明,在中等教育领域,家庭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学生的学校教育质量呈正相关,具体表现为影子教育的出现与民办教育的发展。[4]那么,在完成了中等教育之后,家庭资本对教育机会获得是否还存在显著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国内外相关文献大致呈现出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持续不平等”和“减弱不平等”。
  “持续不平等”观点主要基于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ality,MMI)和有效化维持不平等假设(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ality,EMI)。这两类假设依据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家庭把家庭资本优势传递到子女的教育中,通过推动子女教育机会获得来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地位竞争中占据优势。如,西方学者汉森通过对欧洲各国的比较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与父亲职业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产生正向显著影响。[5]我国学者刘志民等通过分析江苏省1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得出结论,即优势家庭通过直接资源排斥与间接文化传递将家庭资本优势转化为高等教育机会优势。[6]
  “减弱不平等”观点主要基于工业化假设(Industrialization)。这一假设主要依据工业社会分层现状与发展趋势认为,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而来的是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的扩大,从而倒逼满足这一需求的必要途径——教育,必须进行机会扩张,而家庭资本对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就开始不断减弱。比如,美国学者梅尔发现,在控制了学业成就后,父亲的教育程度及社会经济地位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没有显著的影响。[7]我国学者李德显也推测出随着年份的推移,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并没有显著影响。[8]

推荐访问:资本 高等职业教育 影响 机会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