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倡导与实践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ayj/dayj201811/dayj2018111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ayj/dayj201811/dayj20181115-1-l.jpg
  [摘要]中国职业教育是民国初年中国教育结构变革的产物,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致力倡导、推广的结果。黄炎培组建了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的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阐发职业教育的理论;为免于空谈职业教育,欲“举例以示人”,他又创办了第一个职业教育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在教育宗旨、教育方针、科目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迥异于传统教育模式,开创了中国教育为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局面,实现了教育领域的经世致用。
  [关键词]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学校
  黄炎培(1878—1965)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民主人士,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贡献了卓越的才能与智慧。1917年5月,为在中国推广和发展职业教育,黄炎培组建了职业教育社团——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多维度地阐发和建构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为了实践职业教育理念,1918年6月,他在上海与职教社同仁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这样,职业教育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今日,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结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的诞生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先生教书、学生背书,能诗文擅论道就是所谓的“人才”。在农耕时代里,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其余皆为下品。近代以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教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了。洋务派为办洋务,自己创办洋务学堂,培养技术人才。20世纪初,清末推行新政,为培养实用人才,进行了教育改革,颁布了“癸卯学制”,把农工商实业教育列为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这样,中国教育开始向为经济实业发展服务的方向转型,但也仅仅是个开端而已。
  民国建立后,由于各方面经济政策的推动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据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有146个,资本额为41,148,205元;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工业公司达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1]这些民族工业包括的行业较广,如纺织、面粉、卷烟、火柴、榨油、针织、缫丝、丝织、造纸、制糖、染料、肥皂等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技术的变化。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开始向近代工厂工业转化,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工业动力也由人力转为电力。以纺织业为例,织机替代了手工,生产力大幅提升,产量也大幅增加。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作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了,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日益显得重要起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与之同步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服务。但当时中国的教育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普通教育来说,毕业生无一技之长,除少数继续升学之外,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是实业学校毕业生,其功课重理论轻实习,农工商科不过是加读农工商教科书数册,学生有读书之习惯,而无服务之习惯,对于实习莫不感到痛苦,因此学生毕业后实难适应于社会服务。同时,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青年学生深受“读书做官”传统的影响,多喜接受理论,实际能力自难以养成,学力不足而欲望有余,位卑不屑一顾,高位又区区仅有。这样使学校的毕业生无新学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和实际脱节,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时中学生“毕业升学为三分之一,谋事而不得二分之一”。
  对于上述中国教育现状与弊端,教育家黄炎培深感忧虑。他积极探索改革中国教育之路。
  1912—1914年,黄炎培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他不断地考察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他发现有些学生会算术,但不会使用度量衡;对于植物学,只有课本知识,而不能辨识现实中的花草树木。他通过观察美术科的写生教学,深感各种学科的教育均应注重实际的应用,学以致用才是教育之本质。1913年,黄炎培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实用为依归,教育与生活不分离,学生所受教育应该适应将来之谋生处世,否则就是教育之失败。
  1914—1916年,黄炎培为寻找改革中国教育之良方,进行了国内外的教育考察。在国内他考察了北京、天津、山东、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市的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并整理出版了《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二辑。通过实地考察,他深切地感到中国教育的弊病在于偏重文字和理论,轻视物质和实验,学用不能合一,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教育观念仍然严重,此道不改,其结果将使学校教育成为变相的科场,摧残青少年的心智,流毒深远。在国外,他考察了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的职业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与生活不分离”的职业教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掌握有一门技术,适于职业的需要,毕业即就业;即使是美国的普通教育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毕业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所以,他认为美国的强大教育功不可没,这进一步促进了他改革中国教育的决心。
  经过国内外的教育考察,黄炎培越发感到非改革中国的教育结构不可,否则教育就无以为功。因此,鉴于中国多数高等或中等学校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他认为解决学生们的生计问题唯有沟通教育与职业,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习得一技之长,以适应于社会需要。这样他发出了肺腑之言:教育与生活不分离,唯在沟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与生产不分离,亦在教育与职业相联系。
  1916年9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附设职业教育研究会,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和提倡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并且他把之前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明确地用“职业教育”取代了。1917年5月,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以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马相伯等48人,联名发表旨在宣传和推广职业教育的《宣言书》,正式宣告组建中华职业教育社,高高举起了“职业教育”旗帜。从此,职业教育在中国诞生了。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中国 倡导 实践 黄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