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培育园林的相关内容


  摘 要:本文分析了自然环境的内涵,阐述了园林的培育环境,并提出了园林的规划设计也是一种“园林培育”。
  关键词:园林;培育环境;规划设计
  环境的物质基础是自然存在的,环境虽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不可创造,因此我们对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必须是一种培育的过程,培育园林的说法比当前提倡的创造园林的说法更合适。
  1、环境的内涵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保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因此,环境是一个人与自然共生并互相影响的空间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环境具有自然性,这是由环境的自然因素决定的。环境的组成要素中虽然包含着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的社会因素,但是人类以及其他任何生物必须要生存在环境提供的自然因素――空气、水、阳光、土地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之上,因此环境的身上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自然性的烙印,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虽然为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适宜,人类在自然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造,如建造城市、圈养动物、种植植物等等,但人类必须生活在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之上,人类不能不利用自然凭空创造一个环境出来。脱离了自然谈环境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至于我们普遍的说法“创造一个环境,”不过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已。
  2、培育环境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这些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环境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条件。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凭借地球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打着创造适合人居环境的旗号下,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面对环境问题,现在人类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环境等。其实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中国古代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师法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等等,这些理论即使是在现在也仍不过时,可以作为我们对环境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因为环境具有自然属性,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其固有的个性,结合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需求,来开发、利用,并加以保护。不能妄想去创造一个环境,而是要学会发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教育我们,忠告我们,并启发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母亲教自己孩子说话、走路、奔跑一样,热爱环境,培育环境,使其充满无限的爱。因此环境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培育环境比创造环境更贴切。
  3、对园林的规划设计是一种“园林培育”
  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是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也是一种环境。所以,对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应该是一种“培育”,即培育一个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在城市中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具体讲即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就是利用具体园林中的自然要素(如处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山石、水体、植物等),通过直接使用,或借助借景、对景、露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或通过工程技术方法,堆山、理水、配植植物、营造建筑等,使人与园林环境自然和谐地共居。
  4、结束语
  当前提倡的创建节约型园林,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土地、水、和财力,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尽可能少的干扰来绿化和美化城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培育园林,让它能够尽量少地依靠人为因素的影响与人类和谐共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其目的与创建节约型园林是一致的,而且由于环境的自然性,培育园林的说法比创建园林更合适,所以培育园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

推荐访问:相关内容 刍议 培育 园林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