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信号和反映金融产品供求关系的关键指标,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近期呈现加快推进的态势。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利率波动愈加频繁,波动幅度也是在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的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下利率的风险管理,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意义,也是商业银行迫切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管理
  2015年以来央行3次降准4次降息,2015年3月1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1.3倍调整为1.5倍。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多变,我国各商业银行也相应的在进行着改革以应对新的环境。然而由于自身和市场的各种限制,利率风险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1.我国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来源单一,投资产品缺乏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很低,国有银行在20%左右,股份制银行差别较大,城商行低于10%。主要的收入还是存贷款利差,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加大,利率波动频繁,利差缩减,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价格竞争,如果依旧保持现在我国银行的这种经营模式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都存在短存长贷的现象,三个月以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都为负,三个月至一年的缺口都为正,原因是短期内银行负债大于资产,说明银行的短期存款很多,直接反应出人们的投资渠道很单一,没有更好的渠道进行理财或是投资。
  (二)套期保值衍生品开发落后
  在应对利率风险过程中,我国主要是根据利率敏感性缺口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但事实上因为银行的资本量大很难在短期内进行有效的调节,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使用能够有效的将风险拆分组合。套期保值的方法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政策管制较多,使得金融工具创新动力不足,缺乏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金融产品不更新,市场不发展,造成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由年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创新机制和动力严重不足。衍生工具的使用效果远远低于国外先进国家。
  (三)缺乏利率走势预测机制
  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由于利率频繁的波动,净利息收入受到很大的损失,原因是利率波动方向预测不准确或是利率预测技术不达标使得净利息收入受损。我国的商业银行因受金融发展不完善,制度缺失大环境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商业银行大多数都是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根据央行和市场释放的讯息,经过专业模型的模拟测试,对利率的走势进行研究预测,调节敏感性缺口。随着利率风险计量水平的提高,久期凸度模型、VAR模型以及动态模拟分析法逐步普及,对利率走势的准确预测在防范利率风险中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将其放在核心位置之一,但是我国的利率预测机制还相当不完备。
  1.2  外部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现在面临较严峻的利率风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即使被开发出来,但是风险较高,得不到金融市场的后续市场支持,使得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减少。而且金融市场包括四个不同的市场,不平衡发展,发展情况参差不齐。
  (二)监管上缺乏对利率风险的重视
  一直以来,利率合规性监管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调,例如,在利率的确定上,一般情况是人民银行确定存贷款利率以及浮动幅度,各商业银行进行执行。各种利率政策的传达也同上面模式一样,但缺乏后期的监督指导和利率风险的监管。
  2.我国利率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一节陈述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在我国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我国各商业银行有效的规避、防范以及控制利率风险至关重要。
  2.1  转变业务发展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主要为净利息收入依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一般结果就是利差减少,造成银行收益降低。而且,资产负债结构中大多数时候银行都保持的敏感性负缺口且存在短存长贷的现象,说明客户的投资渠道单一,可投资的产品数量很少,需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开发。收入来源单一,过分依赖利差这种现状必须去改变。在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一方面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是一项明智之举,在巩固现有的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要开拓创新,结合自己的地理因素、客户群体、服务方式等优势创新出更多的新兴中间业务,不单单仅仅依靠手续费和佣金,在投资理财、咨询顾问、结算等业务方面应该继续发展、拓宽该类收入。细分客户群体,加大对个性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定制中高端产品,为广大的客户群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以及企业投资多元化的业务;一方面要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将不再为银行规定存贷款利率,这时候商业银行为了争取自己的客户,必定会提高利率以吸收存款,降低贷款利率以招揽客户,产生了资本的价格竞争,如此时银行自身的产品定价能力很差,随波逐流高存低贷利率必定造成财务危机或无价格优势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在营销渠道上,商业银行借助网络平台,发挥零售业务体系优势,充分利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业务销售各种产品,降低营销及管理费用成本,节约银行资源。

推荐访问:利率 风险管理 对策 现状及 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