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内容提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并向纵深发展,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举措空前频繁。主要发达国家就接管受困金融机构、应对广泛的流动性短缺以及实体经济复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协调;IMF也开展了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救援;发展中国家在此次政策协调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应急之策,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市场信心,延缓了金融危机蔓延。但是其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也说明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的必要。
  [关键词]国际政策协调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2-0015-07
  
  引言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指以各国(或地区)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主体,在承认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就宏观经济政策展开磋商和协调,或适当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或采取联合干预市场的政策举措,以减缓各种突发事件或经济危机所形成的冲击,维持和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国家(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通常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系统性危机爆发后,单个国家的利己行为不但难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反而可能因损害他国利益而最终不利于危机治理。Copper(1968)指出,在“溢出”效应存在下,国际政策协调往往有助于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一致的、共同加强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避免负外部性而有利于整体经济运行。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扩展为系统性金融风暴,世界经济也因此遭受沉重打击。2008年美国GDP于第三季度负增长0.5%,第四季度负增长3.8%之后正式进入衰退。而在此之前,欧洲和日本在2008年第二、三季度就已连续负增长。“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正遭遇双重打击,一方面出口下降,另一方面援助资金更难获得。那些经常项目处于严重逆差、财政状况不佳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能陷入经济危机。来势汹汹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已使单个国家的抵抗苍白无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成为重振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以七国集团(G7)为主体的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主要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体都频频行动,出手救援。其中,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政策协调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IMF则主要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进行了危机救援,发展中国家在政策协调中的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显现。
  1 发达国家间的政策协调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国际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转变,美国及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显著削弱。1975年G7产生,多极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局面形成。此后G7在国际宏观经济协调中日显重要。在经济领域,其磋商的最频繁、效果最显著的领域主要涉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以及金融危机救援等。此次金融危机中,G7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同向救市措施、扩大货币互换、政府间紧急贷款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协调。
  
  (1)主要国家采取了同向的救市措施。此次金融危机中,欧美国家的金融系统遭受了最直接、最严重的打击。为拯救金融系统,欧美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解决问题资产和银行的重新资本化。以美国为例,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接管了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国国际集团(MG)等濒临破产并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大型金融机构,以防危机向全球迅速扩散。2008年10月初,美国出台了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法案”,基本服务于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2008年11月份,美国又通过8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其中6 000亿美元用来购买由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房利美、房地美和吉利美等机构发行的债券或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次是提供广泛的流动性支持。为了激活货币市场流动性,美联储创造了包括TAF、TSLF、PDCF、AMLF、CPFF以及MMIFF等一系列新工具,政府还为市场提供了各种担保。与美国相对应,欧洲也对金融系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2008年10月初,英国推出5 000亿英镑救市计划。除了用500亿英镑购买主要金融机构的优先股之外;英国央行和政府还联手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其中央行向银行系统提供了2 000亿英镑的短期融资贷款,政府为银行间拆借提供约2 500亿英镑的担保。英国在2009年1月份的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中政府将增持银行股份,为银行存在的风险资产和债务提供担保,并通过资产收购计划帮助金融机构融资。欧盟各国的救市计划基本上以英国模式为蓝本。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渗透不断加深,各国的救市重点由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首先是协调性降息举措空前密集。在2007年6月29日至2008年5月16日期间,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政策指向相去甚远:美国、加拿大和英国降息,欧洲和日本中央银行保持利率,其余国家则升息。随着全球通胀压力的显著降低以及金融危机的恶性影响逐渐显现,主要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为了刺激经济,除了降息别无选择。2008年lO月份以来,C7以及瑞士、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加入全球性联合降息的行列。到2009年初,美、日两国利率接近零,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也有向零利率迈进的趋势(见表1)。
  除了降息之外,发达国家还纷纷推出实体经济救援计划。美国在2008年11月份推出的8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中,就试图通过2 000亿美元的定期资产支持证券借款工具(TALF)计划帮助消费信贷。2009年2月,美联储将该TALF计划的规模提升至1000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参众两院又通过一项总额7 870亿美元的新方案,旨在通过增加开支与减税创造就业机会。欧盟于2008年11月份出台的2年期欧洲经济复苏方案,动用20004L欧元来提振消费和商业信心。具体内容涉及进一步降息、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及一系列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2009年初,欧洲各国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救援力度,着重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汽车行业的投资与扶持,竭力阻止失业率的迅速上升。与此类似,日本早在2008年10月底就公布了价值约27万亿日元(约2 7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2009年初,日本又提出75万亿日元经济振兴方案,着眼于刺激内需。
  
  (2)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除了在国内采取同向的救市措施外,主要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跨越国界的协调——货币互换和紧急贷款来应对全球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问题,遏制危机的进一步扩展。
  首先,提高货币互换安排额度。由于各国银行纷纷需要储备美元以防御对手之违约风险,美

推荐访问:金融危机 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