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培养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必须认真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建成具有反馈机制的人才信息链,完善建立“双证制”职业资格体系,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战略,实施以真实职业环境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改革课程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完善实训条件和技能鉴定考核方法与标准,建立典型“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架构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有效措施,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独立承担工作的重任。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一、引言
  安全生产作为保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在工矿企业中,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煤矿行业人才的紧缺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煤矿行业人才严重紧缺的局面,培养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促进煤炭工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全行业乃至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目前,煤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原煤炭行业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但由于近几年煤炭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与转型;煤炭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为此,亟待对教学模式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为有效推进煤炭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建成具有反馈机制的人才信息链
  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目标是非常具体和明确的,即煤炭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形成一条具有反馈机制的人才质量信息链是保证培养与使用一致性的重要保障,是不断调整更新培养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依据。信息链应该具备准确、可靠、及时、互动、互利的原则。信息链的建立方案思路是: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有效指导专业建设。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应根据毕业生就业渠道与从事的岗位,聘请由该专业在技术上、用人决策权上的权威人士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审核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措施、课程设置整合、新技术应用开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内容。对近期毕业生素质、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措施。
  2.师资队伍建设。组织骨干、青年教师深入煤矿生产现场实地调查研究,掌握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距离,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三、完善建立“双证制”职业资格体系,为实施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打好基础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目标搭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就是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目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基本上是以工种为能力范围进行鉴定,它体现了被鉴定人在该工种的能力,这与大多数专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定位是基本吻合的。以此标准来确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并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以及特色教材,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受到企业欢迎,突出技能型培养真正成为高职院校的特色。
  煤炭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它自身的特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是生产一线技术管理人员,与单一工种相比它具有技能综合性强的要求,并且不同专业又有自身的特点,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需要制订一套适合行业特色,按专业大类分类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体系,该体系应具备行业性、专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并有机地与整个培养计划融为一体。
  四、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战略,实施以真实职业环境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1.校企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和完成教学考核。学院应有针对性地邀请当地典型的、合作密切的企业参与学院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共同实施技能质量控制。教学管理由学院、企业共同实施,学院重点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综合实践教学部分;在教学设计、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院可以根据企业的技术管理需要灵活调整、协调一致;在理论教学中,合作企业可按教学计划派专家到校授课。
  2.校企共同培养,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学院应在与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上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生产岗位群的各种能力。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锻炼,培养能说会做的能力。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实践-理论-实践”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在实践教学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业、勤奋、吃苦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四是在教学资源利用上,把企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作为专业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五、在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内容中,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典型案例教学。把理论融入一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教学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现场案例组织教学,核心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内容围绕解决对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组织,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前告诉课程教学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等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激发其好奇心,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课程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
  积极推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考试考核体系。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优质核心课程建立试题库,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
  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采取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认真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搞好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七、按照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完善实训条件和技能鉴定考核方法与标准
  实训条件是保证学生实验、实训的基本物质保障。实训条件的创建要满足技能的“高、新”和紧密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所谓“高”是定位要高,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的创建,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环境的创建等。“新”是在设备更新上要及时跟上生产现场设备的现状,切忌以陈旧淘汰设备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结合就业岗位特点是在整个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上要充分考虑到将来毕业生工作的综合性,不能简单进行单一的工种技能鉴定。

推荐访问:初探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煤炭行业 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