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区域资源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摘
  要
  重点介绍了湘西区域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有效挖掘利用这些元素,结合教材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教学资源
  生物学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武陵山区的吉首,山地面积占80%以上,境内高山峡谷,重峦叠嶂,山势陡峭,尽管交通困难,经济发展落后。但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于生物学教学的开展和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同寻常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1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区域资源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的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彰显着教育功能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呼唤着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教育”和涵盖学生的生活、生命、人性、价值等诸层面的“人文教育”。这种教育应是一种洋溢着“和谐”旋律的教育。就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而言,新课程呼唤着“创新教育”的研究。而课堂教学技能系统是一个灵活的系统,教师在选择、组合教学技能方面拥有充分的自由;同时,课堂教学技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时欢迎并接受新技能的加盟,各教师的创造性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之本,他们是素质教育的唯一承担者和体现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发展,只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方式,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折不扣的实施创新教育,在实施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发、自立、自主、自律、自助、自立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
  
  2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区域资源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的可行性
  
  2.1
  自然环境
  学校地处云贵高原台地边缘,属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川纵横,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密林幽谷、奇石绝峰,自然景观瑰丽奇特。我校北有张家界黄石寨国家森林公园,西有贵州铜仁境内的梵净山国家森林公园,湘西自治州境内有凤凰古镇、南华山森林公园、小溪森林公园、“天下第一漂”猛洞河等,以其秀美奇绝而饮誉海内外。很多植物资源具有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如何有效合理保护、开采这些资源,是一个挑战,也是发展湘西经济的一个机会。
  
  2.2 社会概况
  学校地处湘西北,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曾是革命老区,地灵人杰,俊才辈出。独特的自然、历史、民族和社会等诸方面交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场景,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系统。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侗、白、瑶、满、回等十多个民族于此交错聚集,繁衍生息,形成了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人类基因库。
  
  2.3 人文风情
  这里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历来被视为神秘之地。永顺老司城、溪州铜柱、里耶秦简等历史“记录”名震四海;摆手舞、茅古斯、梯玛歌、苗鼓、织锦、刺绣等民族民间艺术和上刀梯、踩火犁等民族民俗绝技神妙绝伦;“芙蓉镇”王村、边成茶峒、古成凤凰、南方长城等这些魅力无穷的古镇、老司城、苗寨,已成了海内外游客神往之地。
  简言之,湘西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使其在当今生物学教学中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特别价值和有意义的教学元素。
  
  3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区域资源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3.1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元素的引入
  湘西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共有脊椎动物区系28目、64科、201种以上;森林昆虫21目、131科、640种。有植物209科,897属,2 206种以上,其中种子植物174科,820属,1 980种,蕨类植物35科,77属,206种。野生植物资源中,稀有、特有及国家保护种类多,一类保护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等七种,二类保护植物有16种,三类保护植物11种,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度密集的区域。最常见的有猕猴桃、青花椒、缬草、百合、月见草、虫草、冬凌草、麦冬等药用植物资源应有尽有。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微生物资源也异常多样。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作为教学元素?教学中,教师把这些元素融合到教学过程。如“探究酶活性”这个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湘西特有的优势产业——猕猴桃的各类深加工产品中,有一个产品就是猕猴桃果汁。这就可以形成一个课题:探究利用猕猴桃匀浆制成果汁的最佳条件,检测果胶酶的活性,观察果胶酶对果汁形成的作用。这比必修第一册课本上的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肯定想知道:这个果汁到底跟我们所学的酶有着什么样的联系?通过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这会对湘西地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势必激发有志学生对这些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保护。
  
  3.2 生活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元素的引入
  湘西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但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因而形成了一个简单朴实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农村生态系统,同时还有森林、淡水生态系统等。在“生物与环境”这个章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元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要把湘西的人文精神做落实,如罗盛教、沈从文、黄永玉等,通过他们的事迹,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产生一种永往直前的韧劲。
  
  3.3 能源、矿产资源元素的引入
  湘西州境大部分区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全州区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2亿m3。州境沟壑纵横,落差大,有利于布局骨干水电站,有利于梯级开发,有利于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及改善环境。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对水质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境内大部分城镇上游河流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pH适中,中等矿化离子总数不高,水质可达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区域水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储量大。全州已发现矿产地8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41处,有色金属矿产160处,贵金属矿产10处,能源矿产68处,非金属矿产199处,地热矿泉水6处;已发现矿产地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6处、小型矿床73处、矿点374处。全州已发现矿种63个,其中35个矿种探明一定储量。探明储量在湖南省有一定分量的有锰、汞、铅锌、铝、锌、钒、磷、紫砂、陶土矿、含钾页岩10种,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全省之首。锰的探明储量:3106.57万吨,远景储量575.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多分布于花垣县境内。花垣民乐锰矿区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锰矿床,有“东方锰都”之称。
  以上两类元素,教师可以在选修3“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中充分应用,如能源元素通过利用水资源的丰富开发电能,减少环境的污染,并结合今年西北干旱,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同时建立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实施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减少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减小了湘西动植物资源的生境改变,有利于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本专题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紧密联系。
  
  4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区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具体操作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出课题,然后讨论交流,确定科学可行的课题方案。如“校园生物群落的调查与研究”、“凤凰南华山的植被分布调查研究”、“吉首大陇坡森林公园土壤小动物的分布研究”等,学生们通过对课题的认真论证,交流,实地取样,统计分析,最后形成课题论文。这种实践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和创造过程,这正是新课程的本质的东西,教师由此实施的教学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关注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和教材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探索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充分利用 少数民族 效率 提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