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回到现实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fx/hqfx201402/hqfx20140229-9-l.jpg
  要论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哪一部大片最令我难忘,非《地心引力》莫数了。影片的情节是虚构的,描写的是一个美国女航天员孤身一人完成美国、俄罗斯、中国三国航天之间的空间大跳跃,重获新生的故事。影片道具制作精良,以精湛的细节再现了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以及中国“神舟”飞船的种种细节。影片镜头运用出神入化,各种电影特效用到了极致,将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飞船返回大气层等等场景逼真地呈现到观众眼前。借助3DIMAX技术,观众仿佛跟随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惊险的太空漂流。
  主人公在影片中经历了2次太空碎片袭击、空间站起火爆炸、缺氧、并独立进行太空维修。这事儿可能么?就连无所不能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也觉得没谱,不得不在道具上做出了各种合乎情理的改动,为主人公重返地球留下了一处处后门……
  后门一:美国航天飞机与中国“天宫”的时间交集
  片中主人公搭乘美国航天飞机“探险者”号进入太空,在执行太空维修任务中遇险。最终摆渡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上并乘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球。影片情节让美国航天飞机与中国的载人空间站来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关公战秦琼”。
  实际情况是,美国仅存的3架航天飞机已于2011年全数退役,“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奋进”号分别入住美国各大航空航天博物馆。而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工程尚处于技术验证期。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天宫一号,只是一个短期有人的单舱的太空实验室,距离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多舱的、永久式的空间站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当然,中国官方已经正式公布了未来建造名为“天宫”的永久性空间站计划,只不过目前尚停留在纸面上。
  因此,片中主人公的太空三级跳,最终搭上中国“天宫”这趟末班车,确实有着关公战秦琼的意味。客观上,影片确实树立了中国航天的正面形象,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后门二:向外打开的空间站舱门
  这是影片一个关键性的后门。为主人公重返地球一次次打开了生命之门。但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影片中,几近窒息的女主人公瑞恩·斯通博士,凭借仅存的一点模糊意识,摸进了国际空间站的气闸舱。万分幸运的是,这个气闸舱的外舱门是向外开的。因此,当博士摇开舱门把手后,在舱内余压的作用下,舱门像香槟酒瓶塞一样猛地弹开了。虽然令人惊出一身冷汗。但主人公不仅没有被弹开的舱门所伤,也没有被强大的弹力抛离空间站,而是紧紧地抓住了门把手,并且迅速地进入了空间站。
  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美国和俄罗斯设计的气闸舱,其两端的舱门都是向着高压一边开的。通俗点说就是,气闸舱的外舱门是向里开的。目的是利用舱内的压力使气闸舱做到自密封,避免因为舱门没锁紧而出现突然打开的状况。这似乎成为各国气闸舱设计的一个规范。
  可以回忆一下,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太空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神七”的气闸舱外舱门也是向里开的。当时虽然仪表显示气闸舱已经被抽成真空,但实际上舱内还有稀薄的空气。就是这些稀薄空气造成的余压,给翟志刚的出舱带来很大麻烦。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直播,都看到了翟志刚拉动舱门时吃力的样子。最终身高体壮的翟志刚在刘伯明的帮助下,反复拉了几次舱门,费力地把门拉开一道缝,让舱内的余气泄露出去后,才最终打开舱门。
  想想看,如果电影中国际空间站的舱门按照现实中是向内开的,即便舱内已经经过抽真空,但必然存在余压,这些余压会将舱门死死顶住。博士身处舱外的太空中,又没有任何着力点可以借助,是断然推不开舱门的。太空漂流记从一开始就将注定无法完成。
  第二次,当瑞恩·斯通博士试图进入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时,“天宫”的气闸舱门依然是向外开启的。博士再度顺利打开舱门飘了进去。当时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开始再入大气层。主人公居然在这短短时间里一个人完成了对气闸舱的复压,并摘掉头盔来到了空间站内部。
  后门三:“联盟”号和“神舟”号返回舱上的侧门
  当博士进入到停靠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时,影片展现了她穿越飞船轨道舱门和返回舱门两道门进入返回舱的情景。对于轨道舱对接口处的杆锥式对接机构做了还原。不过这个镜头在影片中只有一秒左右时间。当博士进入返回舱后,迅速扳紧了舱门把手,对舱门密封。虽然影片拍摄有详有略,但必要操作程序的描写,还是让人感觉影片的画面质感十足。
  当博士坐进“联盟”号飞船驾驶员的座位时,画面上赫然出现,返回舱的侧壁上竟然有一个大大的侧门。圆形的舷窗也比现实中大。而在后来出现的中国“神舟”飞船的返回舱上,也有着这样一个侧舱门。这是影片与现实中的又一大出入。在现实中,“联盟”号、“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都只有一个舱门。这个舱门位于钟形返回舱的顶部,连接返回舱与轨道舱。航天员进出返回舱只能通过这个舱门,别无它途。影片为什么要画蛇添足般地在多设一个侧门呢?
  看到后来,方才发现这处改动是关系到影片情节能否推动的关键所在。当博士驾驶着“联盟”号飞船的返回舱接近到中国“天宫”空间站时,由于返回舱已经没有了任何动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机动飞行靠近空间站。影片中“联盟”号返回舱的侧门是向外开启的。博士仅通过拉一个把手就把舱门打开了。博士被舱内的气体冲出,获得了速度,冲向了远处的“天宫”。这个舱门设计实在巧妙,既解决了太空出舱问题,还解决了太空跳跃的动力问题。
  然而现实中,由于返回舱唯一的顶部舱门是向内打开的(影片中也有描写)。而返回舱不像气闸舱那样有泄压装置。因此,即便博士能够驾驶返回舱靠近“天宫”,也无法打开顶部的舱门。舱门会被舱内的压力顶住,而且是人力无法对抗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太空中从“联盟”号返回舱中出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后门四: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天宫”轨道参数完全一致
  影片中瑞安·斯通博士能够生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茫茫太空中,美国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和中国“天宫”空间站居然都扎堆在相距不远的地方,甚至用眼睛就能彼此看到。用航天术语来说,三者的轨道参数完全一致。这为主人公通过太空行走实现三个航天器之间的跳跃提供了可能。

推荐访问:回到 现实 电影